简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对策
论文摘要:大学生心理障碍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有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克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有: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消除心理压力、培养社交能力、开设心理咨询课程等。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时期,由于许多主客观原因,不少大学生出现了一些心理障碍甚至严重的精神疾病,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干扰和影响。长期以来,学校、社会包括家长只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及道德修养,却忽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引发出许多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发生自杀事件和他杀事件。
大学生的个性品质可塑性较大,如果能及时发现,及早诊断,早期的心理疾病会有较好的疗效。但长期以来,大学生心理障碍被错当成思想问题处理,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生ฒ活。由此可见,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救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造成大学生心理阵碍的主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青年人的自杀率近年有所上升,占年轻人死亡原因的前三位,而20—30岁之间的则居第一位。在自杀的年轻人中,大学生高于一般青年,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研究生高于本科生。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似乎具有普遍性。就连世界各名牌大学,如美国的哈佛大学也曾发生多起研究生自杀事件。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
生物学因紊主要指由于先夭的遗传因素影响而导致的生理缺陷或发育不良,继而诱发心理疾病并导致心理障碍。受遗传因素影响,大学生在神经类型、体质、体型、生理生化等方面会出现先天性不足,一些大学生因生理缺陷或发育不良而产生消极心理。如:因身材矮小而产生自卑感;因身体过于肥胖而烦恼、痛苦;由于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导致的生理疾病从而引发的孤僻、偏激心理等等。这些不良心理如果缺乏正确的疏导都会引发心理障碍或严重的心理疾病。
文化因素文化认同失调、文化不适感、多种文化在个体内心的冲突等都有可能使大学生产生不适感,再加上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变迁及文化中的不良因素影响 都会使一些大学生产生失落、仿徨和不适感,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冲击而造成心理障碍。主要因素有:①人生观的冲突。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极端“个人主义”、祟尚“自我实现”,这必然造成他们与环境的严重冲突,使他们对现实不满,又缺乏合理的超脱方式而产生无所适从的心理反应,造成心℉理障碍。②价值观的冲突。由于受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影响,使当代大学生崇尚及时行乐,追求感官刺激,缺乏精神支柱,从而产生消极厌世心理,导致身心疾病。③社会文化适应不良。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变革时期,由于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分配实行双向选择后,在用人机制上存在某些不公平竞争,使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加之前几年某些热门专业盲目招生,造成人才相对过剩,无疑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新的困难。对某些期望过高的大学生来说,苦读4年,找不到理想的职业,无疑是最大的苦恼。但不少学生仍然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老、少、边的一套房,致使“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批人才涌入沿海开放地区,相反,一些急需人才的地区,对大学生都是望眼欲穿,“要不到,分不来,用不上,留不住”。在城市就业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人为因素干扰太多,几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辛辛苦苦好几年,不如父母有特权。这些都会使许多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逃避心理,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 社会因素主要是指学校、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它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文化、个性发展的外在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产生异常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包括①学校因素。表现在对大学生活不适应;专业不理想;学校管理混乱;人际关系紧张复杂;课余生活单调乏味;学习过于紧张;缺乏必要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②家庭因素。表现在与父母关系较差或与父母联系较少而产生优郁心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而造成心理压力;过分专制或过分溺爱造成的不良个性等。③社会环境。客观的社会环境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现象、腐败现象,都会使大学生做出错误判断,片面夸大其严重性,而使他们出现厌世心理、失落心理和逃避心理。
二、克服大学生心理障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仅指生理上没有缺陷,同时还要有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由此引发出的不良事件让人触目惊ด心,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大学生的素质如何,不仅关系个人发展更关系到国运兴衰。江泽民总书记对全国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即“希望你们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希望你们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希望你们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那么如何才能使大学生成为江总书记寄予厚望的,能够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成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一代新人,如何成功实施干预大学生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笔者认为应从几方面入手:
1、呼吁全社会力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就业环境,以减少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从制度上规范就业市场,建立起一种公平竞争的机制,为大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2、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改革陈旧的教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认识人生及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对社会及自我做出清醒的认识;客观、冷静地分析身边发生的事情,保持适度的心理反应,防止出现偏激行为。把握现实,站稳脚跟,发挥自己的潜力,以实现理想中的“自我”。另外,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真正地投入生活,面对严酷现实,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勇于进取,靠顽强的意志度过各种难关。
3、保持良好的情绪,消除心理压力。良好的情绪对大学生的心理卫生至关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稳定、健康的心态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增进人际关系的协调,从而使大学生能主动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要教育大学生切勿给自己施加超过能力许可范围的负担,这样才能树立信心,不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4、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大学生应该善于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提高大脑与身体活力的效率和耐力,培养开朗、豁达、乐观的性格。另外,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也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大学生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挑战。
5、创造和谐优美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师生之间应互相尊重,同学之间互相关心,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建立心理档案,开设心理咨询课程。开展经常的、定期的心理检查及咨询服务,向学生宜传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心理咨询的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规律。学会调节不良认知、情绪、情感及行为的方法,以提高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保持健康心理。学校对已经发现有心理障碍或有家庭病史的同学,要注意追踪了解,帮助他们建立克服心理危机的信心,特别是要与家庭配合起来,共同做好疏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