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正确理解语句结构,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的文化。”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能运用外语进行交♋流,还要了解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正确地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激发积极的外语学习动机,更好地掌握外语。否则,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引起交流失误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增加外❥语学习困难。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是十分必要的。要消除外语学习者✄与目的语之间存在的社会和心理距离,也就是说,要消除由于缺乏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而造成的心理障碍就应该把文化融入教学,把文化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和外语教学法联系起来。在日常的课堂上,老师应在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而不应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外语学习的全部。其实在语法教学中,文化因素也会影响到语法规则的使用。如,中学德育教育中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曾被译为"Five stresses,four ♀beauties and three loves"。当中学生用这样的译语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时,他们没有想到,这样的英语会让对方感到吃惊,以为中国竟然在提倡“四个美人和三个情人”。在英语庞大的语法体系中,有许多可以当成跨文化教育的素材。如果恰当地引入跨文化教育,既能使学生获得西方文化知识,又能使枯燥的语法阐释变得鲜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端正学生英语文化学习观。文化学习既是学习语言本身的需要、文化交际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人文素质发展的需要。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交际技能与文化的关系,已经充分表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学生自身的发展,更离不开文化学习。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中国的哲学、宗教、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也要让他们了解西方文化中的相应部分。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和谐发展才更有保证。另外,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文化学习不是“采食野味”,而是了解人类文化财富的一部分,文化学习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人生的必修课。只有端正学生的文化学习态度,才能激发他们的文化学习兴趣,培养文化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英语的文化以及风俗本身感兴趣,一旦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像泉水一样不断涌出。当学生摈弃学习英语的功利心和目的性而徜徉在英语文化的海洋中时,内在动机就会被大大激发,学生就会自主地积极地汲取英语知识。
其次,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在教授和讲解课文的过程中,适当导入有关词汇的文化因素和有关课文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仅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学好外语,而且能够引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习英语及其文化的兴趣,养成积极的汲取英语知识的学习动机。具体的做法是: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归纳出一个能涵盖有关课ฃ文内容的文化框架;根据一册课文的内容,归纳出一个能涵盖全书有关内容的文化框架。在授课时,有计划地在课前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或在课后讲解。注意要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文化导入,而不是随意的。通过在教学中系统地导入能涵盖课文内容的文化框架,才有助于增加学生兴趣,消除文化心理障碍,更好地学好外语。
最后,通过文化导入激发英语学习动机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中西文化差异。主要注意文化心理状态的差异,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等。交往观念与模式上的差异也会使中西方人的跨文化交际受到影响。 西方人直抒己见, 中国人则爱迁回委婉,让对方意会自己的意思,很多时候讲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西方人对此常感迷茫,不知对方所云。思维方式方面,英文呈现为亚里士多德的线条式(Aristotelian liner),而中文的语篇思维模式则是迂回式(circular)。如果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语言知识,但 对此差异不了解,写出的文章就会被认为是松散、无逻辑性。英语文章必须符合英文的语篇模式,决不能用“英语的句子+汉语的思维模式”。
因此,文化导入对于激发和培养积极的英语学习动机、保证外语教学的顺利进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能够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通过系统地文化导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必然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随之提高,学生也就能够获得的学习成绩,将来学以致用,能够在跨文化的环境下成功地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