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贸市场变化研究经济论文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就暴露了次级抵押债券的风险,揭开了次贷危机爆发的序幕。2008年8月,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房贷巨企的股价暴跌,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危机迅速席卷全球,至2008年9月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次贷危机演变成为世界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集体陷入衰退之中。2010年,全球经济回暖,世界性金融危机告一段落,正式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
¿1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状况
2005年以后,中国对外贸易总量不断增加,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不断进行着调整,主要进出口合作国家也相应发生着小幅变化,特别是经历了2007年的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具体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笔者选择了2005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贸易伙伴每年的10强国家进行数据分析。出现在表1中的国家本应是14个,其中,美国、中国香港等7个国家在这7年半的时间内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出口最终目的国。而俄罗斯联邦、印度等7个国家只是在部分年份进入了中国出口最终目的国10强的数据表单,故未列出。
观察美国、中国香港等前7个国家数据,笔者这些数据呈现出相同的规律,首先是总量的快速增长,除去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其他年份同比值都在增长,其次,在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之后的2009年,除德国以外,中国对其余6个国家的出口都下降到2006年到2007年的水平,但是这种影响仅仅维持了一年,2010年,除韩国以外,中国对其余6个国家的出口都超过了2008年的水平。分析这7个国家数据,笔者注意到,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主要贸易出口国出口总量的比例的平均值为32.80%,而2005年至20ง09年的数据为34.05%,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后中国对美国出口平均下降了1.2个百分点,变化比较明显;金融危机后,中国香港的数据为26.66%,而金融危机前,中国香港的数据为24.62อ%,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后中国大陆对香港地区出口平均上升了2个百分点,是所有主要贸易出口国中上升最为明显的一个;金融危机后,日本的数据为14.53%,而金融危机前,中国香港的数据为15.71%,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后中国大陆对香港地区出口平均下降了1.2个百分点,变化同样比较明显ღ;其余4个国家,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后的数据变化均小于0.2个百分点,从出口占比来看,均无明显变化。
出现在表2中的国家一共也是14个,其中,日本、韩国等8个国家在这7年半的时间内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进口原产国。而巴西、沙特等6个国家只是在部分年份进入了中国进口原产国10强的数据表单,同样也未列出。
观察日本、韩国等前8个国家数据,笔者这些数据呈现出的规律少有相同点,这一点和出口状况大相径庭,除去总量的快速增长以外,不同国家在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后,2009年这一特殊年份的数据有增有减。中国从日本、韩国的进口的总量下降到2006年到2007年的水平;大陆地区的复进口下降到2007年到2008年的水平;大陆从台湾省的进口贸易受到影响最大,一直下降到2005年到2006年的水平;美国、德国的数据和大陆地区复进口状况类似,下降到了2007年到2008年的水平;而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虽然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从数据上看,不降反升,保持了一贯的增长趋势。分析这8个国家数据,笔者注意到,2010年至2012年,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占主要贸易进口国出口总量的比例的平均值为20.17%,而2005年至2009年的数据为22.65%,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后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平均下降了2.5个百分点,变化比较明显;金融危机后,韩国的数据为16.78%,而金融危机前,中国香港的数据为17.40%,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后中国从韩国进口平均下降了0.6个百分点,变化比较小;金融危机后,中国台湾省的数据为13.17%,而金融危机前,台湾省的数据为16.29%,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后中国大陆从台湾省进口平均下降了3.1个百分点,下降最为比较明显;其余4个国家或地区,比较金融危机前后的数据,笔者发现,金融危机后中国进口的比重均有明显的提高,提高量最少美国从数据上看也至少变化了1个百分点,而提高量最高的澳大利亚足足提高了3.5个百分点。
2金融危机前后我国贸易对象变化原因
从前文的分析中能得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主要伙伴国集中在美国、亚洲和欧盟,表1和表2中除澳大利亚以外的所有上榜国家也全部来自于这些地区。
金融危机最早发生在美国,美国经济也首当其冲的受到的冲击最大,金融危机使得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下降,从而大大减少了美国国民的当前消费。同时,美元的不断贬值也使得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不再像以前一样明显,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必然会出现小幅下降。基于相同的原因,金融危机后美国向中国出口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美国国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调整经济结构,降低失业率。同时,人民币的强势地位为中国的进口创造了更有力的条件,各方因素的叠加使得金融危机后中国对美国的进口有了1个百分点的小幅上升。但是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中美间贸易的变化并不大,金融危机并不能改变中美这两个大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中国和亚洲地区各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比较特殊,并没有太多的相同之处。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外向型经济体,世界性金融危机对日本影响非常大,整个日本经济出现明显下滑,以至于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中日贸易量都出现小幅下降,近年来,中日之间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也加大了这种恶果。中国的对外贸易对临近国家的依赖性较高,随着中日之间贸易量的下降,其他的周边国家,如韩国、我国的香港地区、台湾地区迅速替代了日本,从而形成了中国和亚洲地区各个国家进出口贸易数据有增有减的状况。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降温后,由于欧元不断升值,人民币相对贬值,也使得中国对欧盟市场出口的产品价格优势较之于危机以前更加明显,进口需求较之于危机以前劣势进一步凸显。同时由于美国市场购买力的衰退和欧盟市场的逆势上扬,使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平均来看有小幅上涨。这种情况一直出现到欧元区经济明显下滑,整个欧元区需求下降,欧盟各国处于自我保护的需要,重新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才终止了中国对欧盟出口量的增长。但同时由于美国和欧盟之间的经济联系紧密,金融危机的旋风在狠狠刮过欧盟各成员国后,整个欧盟加大了对中国的出口力度,也造就了中国从德国的进口在金融危机以后不仅没有下降,而且还增长了1.5个百分点的状况。
3应对金融危机前后我国贸易对象变化的政策建议
放眼未来,中国同美国双边贸易仍然在我国贸易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比例也没有发生过大变化,但也应该注意到目前按美国方面计算的中美贸易逆差已经达到上千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势必设置更多的贸易壁垒,阻碍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只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改善目前以初级劳动和能源密集型产品换技术的格局,才能真正在和美国的贸易往来中争取到更大的话语权。
无论是金融危机以前还是现在,中国对日本的出口或日本从中国的进口对双方都具有重大意义。较之于中美贸易,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状况在金融危机以后有明显的恶化趋势,长期以来日本市场的保护程度一直比较高,虽然近些年这种状况有些改善,但是市场开放的潜力仍然受到人为因素的压制,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切不可因为日本是中国的邻国,是中国周边最大的经济体而操之过急。另外,笔者注意到,中日之间的贸易对于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影响相对较大,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建立一系列合作机制,双边和多边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但切不可因此而忽略中日贸易的重要性。在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东盟国家不具有对日本的完全替代性。对于亚洲各个国家,总体的思路应该是巩固东亚,发展南亚,贸易往来过程中注意重点突出,切忌单纯的强调全面开花。
欧盟是一个让中国又爱又恨的地区联盟,很早中国就认识到是欧盟是未来要积极拓展的市场,但时至今日,中国在欧盟市场上的地位远不如欧盟对中国的重要性。欧盟各国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大,各个主要经济体要么经济增长不稳定,要么开放程度不高,短时间内市场增长潜力有限,特别是2007年在欧盟接纳东欧新成员后,市场变得更加封闭,所以我们目前还必须继续将欧盟看做中国未来有潜力的贸易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