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常态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时间:2024-09-20 16:53:4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2014 年在多个不同场合几次提到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突出特点。同年8 月,《人民日报》连续三天头版发表关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特点的评论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当前阶段的经济形势,并具体阐释了新常态的含义。〔1〕《经济日报》也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当前出现的新特征,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战略高度对我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做出的深刻认识。新常态的特点正在对我国宏观政策选择、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企业转型升级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实际上,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的政策变化也可以看到这种动向。

自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和其后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迄今这个时期已经延续了近7 年,一些人士将其称作世界经济的新常态。这种新常态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呆滞、复苏和增长缓慢,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相对快一些,特别是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尽管如此,在实际上,我国的经济形势也较之前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失衡、产能过剩和产品过剩问题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严重、资源消耗巨大等方面。

新一届政府面对形势改变调控思路。首先,确认了经济增长减速、进行结构调整以及转变生产方式是我国经济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持续存在的经常性状态,是一种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持续的经济快速增长情况有较大区别的状态,因此将这种状态称之为新常态。其次,在经济活动的调节方式上,确认了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和调节的决定性机制,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同时,也要通过深化改革和某些必要的政策,发挥政府的重要保障和适当调节作用,以弥补市场本身的缺陷。

二、新常态的现实含义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不仅是由自身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当前世界经济的特点所决定的。从世界经济情况看,在最近几十年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在追求高额利润动机的驱使下,为降低劳动成本将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生产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将发展中国家 作为其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一方面,这起到了促进发ษ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的作用,但同时也使发达国家的经济更多地依赖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与研发,更多地依赖于服务业与金融业,导致其国内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脱离实体经济的产业空心化和产业虚拟化倾向以及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内需求呆滞的长期状况。美国实际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这个问题,并试图着手让一些产业回归,只不过,如果没有更大的利益引诱,跨国公司对此应该是不会买账的。另一方面,在服从经济发达国家主导的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全球金融与资本市场已经更紧密地将各国的经济纳入了该体系之中。由发展中国家从事大量的一般性商品生产,而由发达国家,特别是由美国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以及进行金融和资本控制的格局成为世界经济的一种常态。但随着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和其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扩展、波及全球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低迷格局,出现了经济呆滞和复苏缓慢的新常态。

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大部分承接的是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低附加值加工和制造任务,尽管我国自主产品的出口也在增加,但总体上低于前者。对外贸易的增长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和改革的进程,但其副作用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当出口占据GDP 的较大份额时,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也相应增强。此外,我国国内多年来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汽车等方面的大规模投资驱动了大批量钢铁、煤炭、水泥、化工等方面的生产,造成产能过剩的失衡; 而高成本、低收益、高耗能、高污染生产ฑ的增加,则导致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依赖性的增加,致使经济结构朝外向型、低附加值、低端产品或零配件制造倾斜,国际收支账面顺差与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形成受制于美元政策变动的不利地位,加剧了我国目前新常态的形成。

总之,我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片面追求GDP高增长、缺乏市场经济下必要的法制和制度建设、缺乏管理市场经济的经验等带来的经济结构失衡以及产能过剩所积累的问题,是形成今天新常态的内因。

四、我国当ღ前采取微调政策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面对当前产能过剩的问题,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 历史表明,以往干预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存在不少问题: 要么是过度干预导致经济衰败 ,要么是不当干预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或滞涨 、经济大起大落和结构失调 。这一方面是由于对干预政策的滥用,另一方面也是干预政策本身的缺陷所致。现代宏观经济学更多强调对经济总量的调节、总需求的调节,忽视对于供给方面的关注,也忽视对于经济结构方面的调节。尽管不少经济学家注意到了上述问题,并且力✔图将市场自动调节机制与适当的干预相结合,从不同方 ت面改善现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但始终未出现较成熟的和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模式。2014 年,我国新一届政府采取了微刺激政策,尽管意在稳定和维持适当的经济增长,但以更深远的眼光来看, 微刺激政策只是微政策的一个方面,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理论上,微调政策摈弃了西方有关理论中只关注宏观经济总量调控的做法,更加注重有针对性的结构调整和控制,这有利于防止和调节宏观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因而,它补充和完善了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开拓了一个新的方向。微调政策不仅侧重总需求,同时也影响总供给。这就突破了凯恩斯主义宏观需求管理理论的局限性,大大扩展了宏观调控政策的内容,使宏观调控变得更加全面。再次,意在稳定和维持适当经济增长的微调政策既包含微刺激,也包含微紧缩,即对经济活动有保有压,有促进有抑制。不仅可以用来调整经济结构和刺激经济增长,也可以用来抑制结构性经济过热和产能过剩。所以,包含微刺激政策在内的微调政策,也许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情况下政府的适当作为。

在实践上,微调政策针对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在经济的存量和增量之间进行适当调节,有利于恢复经济结构的均衡合理;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使支持节能环保和恢复自然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更有针对性,容易落实到实处,从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微调政策在国际和国内经济面临困难的形势下,着眼于稳定和维持必要的经济增长率,这对于维持就业,维持稳定的经济社会局面,促进改革开放进程顺利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般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是一般性的表现形式。微调政策就是这种情况。它既是我国特殊情况下的产物 ,也包含着一般性的理论意义。因此, 微调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是适合我国当前经济特点的。我们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在深化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一定会看到微调政策的积极效果; 也希望目前的微刺激政策成为完整而成熟的微调政策的先导。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