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财政政策导向调整的研究
自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我国成功地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有效地防止了国民经济增幅的下滑态势,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平稳的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的上升阶段,经济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因此,需要我们根据现实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来适时适度地调整财政政策的方向和侧重点,有效地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重要功能,使中国财政更加具有公共财政的特征。
一、关于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分析
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预定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宏观政策工具。前几年我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了旨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抑制通货紧缩的积极财政政策。
二、关于调整我国财政政策导向的必然性分析
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政策工具,应随着客观条件和作用对象的变化而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当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导向调整的必然性:
4.依靠大规模发行国债来拉动经济" 增长可能导致投资效率低下,产生财政依赖现象。我们知道,在经济衰退期,通过发行国债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经济增长是市场经济国家为促进经济复苏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然而如果长期实施这一政策,将会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第一,如果长期大规模发行国债、增加公共投资,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可能导致投资结构不合理,边际投资效益降低;第二,大量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支出和政府投资,在经济运行中会强化政府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这样可能导致旧体制的复归。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国家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上通常认为,货币政策偏重于市场调节,财政政策特别是国债投资政策,则偏重于政府的计划调节。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的市场化转型时期,若国债投资规模不加以控制,就会产生挤出效应,抑制民间投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三、关于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导向调整的建议
此,必须及时调整财政政策的导向。今后财政政策导向重点应放在解决那些长期性、战略性和体制性问题上来,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尽快将社会保障纳入国家预算。要保证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建立弥补市场缺陷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即收入调节、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和要求(即社会保障制度必须社会化)来看,只有开征社会保障税才能使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使国民收入的一部分从高收入阶层转移到低收入阶层。然而至今我国尚未开征社会保障税,这使得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和使用都缺乏正式规范的途径,社会保障制度支离破碎,实施范围较小,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差别较大,使企业的破产和人员的流动很难实现,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因此,我国政府当前应尽快将社会保险统筹基金规范为社会保障税,将社会保障纳入国家预算。首先,费改税后,其征收工作将由分散在多部门集中到税务部门,减少征收成本。同时,税比费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可以降低征收难度。其次,社会保障税的使用由财政部门编制统一的预算,既可将原来分散的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又切实做到了收支两条线,杜绝了管理、使用中的坐支、滥用现象。而且,这也促进了税制结构的优化和完善,尤其是地方税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政府对社会经济的调控,尤其是有利于地方政府职能的履行和地方的中观调控。
2.通过财政政策的实施进一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日趋扩大的趋势,这不仅会影响经济的全面、持续、快速的发展,而且也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当前我国政府提出开发西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就是为了在一段时间内尽快缩小地区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今后,我国的财政政策导向应继续向这方面倾斜。第一,要有效地利用国债资金,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从而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在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实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均等化。
参考文献:
[2]刘建芳。试析我国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及其应注意的问题[J].经济前沿,2004,(6)。
[3]张 馨。公共支出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关键步骤[J].财政研究,2001,(9)。ธ
[4]张悦玲,张晓光。我国现阶段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取向[J].农业经济问题,2001,(10)。
[5]寇铁军。完善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若干思考[J].财贸经济,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