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改变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格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调整,金融业作为社会资金融通的主要供给者,也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常态经济的发展。本文介绍了新常态经济的特征以及新常态经济对银行发展提出的挑战,同时也给出了商业银行在新常态环境下发展自身的些许建议,结合巴塞尔协议III,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提出了少许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 商业银行 资本管理
一、新常态经济
(一)经济增速放缓,由中高速增长进入到中速增长
(二)我国产业结构正从工业主导转为服务业主导
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总值的贡献不断增强并占据主要地位,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利于可持续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结构逐渐趋向协调,并向优化和升级方向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从主要由第一、第二产业带动转化为主要由第二、第三产业带动,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污染与环境问题,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循环增长,近年来中国经济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大力推动创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从投资驱动转向为消费驱动
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强化,绿色、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导向,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增长代价较小、增长质量和效益较高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逐步从由要素投入增加导致转变为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水平也显著提升,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水平显著上升,并重点投资于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贫困地区发展、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仅有效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我国多年来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有利地位,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日益渐长,成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最为主要的增长动力。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减缓,内需扩大,服务业迅猛发展,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符合后发国家追赶型增长的一般规律,是追赶进入更高层次的体现。进入新阶段后,要求我们继续深化经济改革,破除体制障碍,立足当前,解决中长期经济结构性问题,避免经济的硬着陆,并有效发挥金融体系对产业经济的支持作用,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二、金融发展适应新常态
在新常态经济下,金融业作为社会资金融通的主要运行者,其服务对象与自身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ت,形成了一个新的金融生态环境。环境的改变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也须做出结构化的调整以适应新的金融环境:通过走节约化发展道路,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资产质量,加强风险管理等,推动经济增长。
(一)新常态对金融发展的新要求
1、对服务实体经济提出新要求
以往我国金融机构没有完全理顺服务实体经济与自身利益的关系,过度追求银行业的快速增长与投资规模的扩张,过分强调银行自身的经营利润。某些银行通过快速做大理财、同业等影子银行业务扩大收入来源,保持盈利的高速增长,忽视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滞后,使得银行业长期享受利率管制带来的红利,造成银行业与其它行业的利益冲突。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后,金融业风险加剧,需要金融业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定增长,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履行金融业的社会责任。
2、对金融业把握增长速度提出了新要求
4、对银行管控资产质量提出新的要求
5、对银行业的改革创新提出新的要求
新常态之下,中央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破除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商业银行也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加快银行体系改革的市场化进程,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引入市场竞争,加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二)金融发展主动适应♪新常态
1、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
不仅仅关注金融改革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须关注金融改革对实体经济的转型、调整作用。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导向作用,主动服务,让利于民。明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着力点,针对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难点提供金融支持,突出对“三农”、小微企业等客户、对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金融服务。
2、明确银行自身的适度增长目标,优化银行业务结构
适应经济增速放缓的要求,将对银行增长速度的追求转为对银行增长质量的追求。优化自身业务结构,发展中间业务,增加银行服务对象,扩大银行利润来源,保持一定的增长率。
3、提高银行资产质量
调整信贷资유产的区域、行业、种类和客户结构,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继续进行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减少不良贷款,降低银行风险,提高银行收益。
4、继续推动金融创新
鼓励金融创新,如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等,提高银行竞争力。但金融创新仍将服务实体经济,要有助于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突出的问题与矛盾。
5、金融促进消费、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可持续发展
加快消费金融的发展速度,构建多层次的消费金融体系;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改善社会消费金融环境;加大对第三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快金融业自身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通过“绿色贷款”或“绿色政策性贷款”支持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经济发展可持续。
三、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
在新常态经济下,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社会环境改变,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某些企业甚至面临破产的威胁,企业的偿债能力普遍下滑,居民收入水平不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银行的个人贷款也面临一定的威胁,银行资产质量下降,须加强对银行资产的管理。
(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经济下行,逾期贷款、不良贷款增多,银行资产质量降低,商业银行抵押贷款的抵押品价值缩水,贷款无法收回时处置抵押品也须承担一定的贬值风险,必须加强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管理;通货膨胀导致银行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银行资产的实际价值,出现了一定的泡沫和虚假繁荣,商业银行经营高负债的特点也导致商业银行的高风险性,因而需要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以提高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承担能力;商业银行本身存在的亲周期性,在经济衰退之时,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抵押物价值下降以及贷款风险得以暴露,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更加谨慎,提高了贷款条件、担保要求、信贷审查的要求,提取更多的风险拨备、核销了坏账,银行贷款增长速度放缓、贷款规模减少,信贷的急剧减少对经济冲击很大,导致经济进一步衰退,经济复苏举步维艰;银行承担着社会资金融通的重要责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须加强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降低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巴塞尔协议III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要求
巴塞尔协议将商业银行资本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核心一级资本和其他一级资本是指在持续经营的状况下吸收损失的资本,核心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留存收益、公开储备和少数股东权益等,其他一级资本包括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少数股东资本。二级资本也称附属资本,指在破产清算状况下吸收损失的资本,包括非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债权/股权)混合资本工具和次级长期债券。巴塞尔协议III规定核心一级资本不得低于风险加权资产的4.5%,一级资本不得低于风险加权资产的6.0%,总资本不得低于风险加权资产的8.0%。建立留存超额资本,确保银行在非压力时期建立的超额资本用于发生损失时吸收损失,其比例是2.5%。建立逆周期超额资本,建立银行体系在系统性风险快速增长时的额外资本防线,逆周期资本须占风险加权资产的0%~2.5%。引入杠杆率作为风险资本的后盾,控制银行体系杠杆率的过度积累,按照3%的最低要求进行杠杆率测试。
资本要求和超额资本
(三)新常态下商ღ业银行的资本管理
1、提高资本基础的质量、一致性和透明度
严格按照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建立资本框架,扩大风险覆盖的范围,将杠杆率作为风险资本要求的可靠的补充指标,缓和亲周期性,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使银行体系成为风险的吸收者而不是金融体系以及更广义经济体系的风险传导者。
2、优化资本结构
银行的业务资源和盈利能力决定银行持有资本不能过多,既要满足当局的监管要求,又要使股东价值最大化,追求资本回报率,应根据各类资本工具的不同特征,结合资本总量、质量、成本、对股权集中度的影响等因素,确定银行的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资本筹集渠道和方式。
3、以市场为导向,减少政府的干预
在现代金融环境中,有些企业因自身经营状况和资信状况无法达到银行的放款标准时,往往通过从政府部门向银行疏通关系获取贷款,甚至地方政府为企业进行贷款担保,这些情况导致了地方政府大量“或有债务”爆发的风险,也增加了银行不良贷款的几率,在一定程度上干预了银行的独立经营,不利于银行体系的稳定。
4、强化资产的风险管理,降低风险权重
不仅仅注重贷款的规模,也应该注重贷款的质量,严格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流程,认真进行对贷款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加强贷后管理,尽量避免不良贷款的产生,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
加强金融创新,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设计新的资本工具,大力发展资产管理类业务等中间业务,优化资产结构,并利用金融风险转移技术,降低银行资产的风险。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适应新常态经济下的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以及增长动力的改变,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严格按照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加强商业银行资本的管理,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