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
【摘 要】以人为本是提倡关怀人、尊重人,把人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以学生为本,只有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做到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学生管理规范化,日常工作科技化,才能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生工作;科学化
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在他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一文中提出的一个基本哲学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主体,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因素。其基本内容是:强调要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并要尊重人的这三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以人为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到了“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科学化建设是一项高校管理系统自身的,以正确的管理目标定位为前提,以优良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构建为基础,以有效的人员激励办法为关键,以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支撑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综合性、科学性系统工程。要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必须全面重视,全员支持,全方位落实。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辅导员工作专业化
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从属于教育行政的“二极管理”的一元,集中探讨学校内部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与策略,这些规律与策略也是人类主体对教育现象的体验、认识和反思的结果。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者,完善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深化高教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起着不言而喻的作用。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因此,作为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必须具有高校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双重身份合一的性质。从这种意义上讲,一个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应该以教师专业化标准为基础,并具备辅导员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即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拥有丰富的伦理学、美学等人文学科知识和良好的写作、谈话、计算机、网络等工具性知识,具备良好的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专业学科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进行班级管理、党团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实践性知识。此外,辅导员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加强学科建设,注重专业培训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必须以学科背景为基础,如果没有相对独立、完善的专业学科支撑,辅导员的选拔聘任、培训进修、职务职称等问题就很难纳入规范程序,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就很难实现。因此,在学科建设层面上,应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成为一门专业,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从而培养出专职的高校辅导员。
(二)明确角色定位,培养职业价值观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将辅导员的根本定位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辅导员的角色内涵更为丰富,辅导员也正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发展,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引路人、知心朋友,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涵盖与学生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班级党团建设、学生的学习辅导、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所以,辅导员工作既有岗位,又有专业,还是一种独立的职业;也应成为终其一生而奋斗的事业。
(三)自觉更新知识结构,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学生工作者,要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进步,使得我们的学生个体差异性越越明显,单一的知识结构是不能很好地☒应对学生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因此,必须时刻注意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进行学生管理工作,这本身也是“以人为本”的要求。
二、学生管理规范化
学生工作融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只有将高校学生工作纳入系统化、制度化的轨道,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固定程序,有一个普遍适用的保证措施,形成适合不同高校管理体制和特点的基本模式,才能使管理机制不受管理者流动性的影响,从根本上克服各种主观短期行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以提升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一)组织设置合理,系统领导有力,组织制度健全
学生各级管理组织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强化管理;系统领导有力,侧重于上下一致和关系协调บ;组织制度主要是管理制度要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要有章可行,克服盲目性。
(二)区别层次,分级管理,发挥整体功能
区别层次,就是要明确学生中有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团学干部及一般同学三个组成部分。他们中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龙头”,学生干部是中坚力量,一般同学是主体,要根据他们的思想实际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实行分级管理。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要突出强调模范作用,对学生党员和团学干部的管理要强调突出领导作用,对一般同学的管理要突出组织观念,并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教育和思想引导,通过管理使他们的相互关系更加密切,真正融为一体。
(三)完善学生工作的管理机制,提高各方面的效益
学生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才效益来完善自身工作的目标机制、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等,实行目标化管理,提高工作的计划性和自觉性,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可以从定量、定性考核分析的具体措施和考核制度,使考核真正成为上级指导、监督下级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免流于形式,同时也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的责、权、利三者关系,使责任与权力、责任与利益密切挂起钩来。
三、日常工作科技化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高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生源日益广泛。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高校的学生工作正在进一步建章建制,以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将现代技术引入学生工作,⌛通过网络开展学生工作可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一)由于各高校对学生管理的体制、方式各有不同,系统的功能和组成也各有特色
一般来说,学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由学生基本信息、学习成绩♀信息、社会活动信息、奖惩信息、生活条件信息、身体健康信息、德智体综合测评等七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互相链接,综合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情况。运用计算机等科学技术手段对学生各方面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可以起到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的作用,使学生管理工作纳入科学 ッ化、规范化、信息化、统一化的轨道,实现了数据共享,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二)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是网络成为促进师生平等交流的最理想的渠道
在网上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愿望,包括对领导对老师的质疑以及对一些不合宜的规章制度的批评,能够宽松地和老师交流自己对学生工作的看法和意见,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真实信息,了解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这既有利于学生的成才,也有利于提高老师的工作能力。因此要充分认识网络在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应该积极搭建有效的网络平台,以留言薄、信箱、论坛的形式,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及时方便的优势,开展工作,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总之,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提倡关怀人、尊重人,把人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只有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才能真正的做到和促进以学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