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探讨
"
论文关键词:体育专业 学分制 导师制
论文摘要: 导师制是学分制实施下的必然内容,对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效率,最大化的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深远的意义。体育专业在实施导师制过程中应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建立与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
0引言
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辅助制度是为完善地实施学分制所进行的措施,是指由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行为以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人才培养制度,可以加强对学生选课和成才的指导,保证学分制的顺利实施。体育专业有其专业特殊性,良好的导师制可以为学生学业的完成起到引导作用。
1导师制的必要性
1.1 本科生导师制体育专业导师制的实施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安排学习和学习过程,自主构成合理的术科和学科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体育特长,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组织裁判经验、适应社会及工作的综合能力。通过这样的有目的学习环境的引导,真正达到培养个性化、具有实践性、创新型体育人才的目的。这些目标的达成对于刚刚结束高中生活,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仅依靠自己的能力很难独立地做出适合自ภ身发展的选择。因此,在学分制下,高校体育专业建立导师制,加强导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体育专业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在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导师可以完整准确地向学生介绍相关专业的特点、体育发展动态以及社会体育需求等情况。根据学生的自身学习状况和学生的个性、志趣等,更具不同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给予具体分析,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特点的在大学阶段的学习锻炼和多元化的发展计划。指导的过程既是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也是摸清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的最佳途径,交流过程中,导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分阶段提出提高步骤,使他们有各自的进步计划,建立起自信心,通过持续的锻炼,提高成绩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指导学生选课的过程中,导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专业的课程结构,课程之间的先修后续关系,术科和学科的合理比例。在学分制下,学生选课是相对的、自由的,但专业所规定知识结构是相对完整,部分课程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许多学生不理解课程的内在要求,无法独立地设计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案,选课时会存在盲目性,造成片面追求学分或单纯迎合个人兴趣,过分强调身体运动的术科学生,忽略了学科学习对自己专业学习生涯的重要性,导致知识结构偏颇。因此,在选课的过程中,需要导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2推进和完善体育专业导师制的对策
2.1 提高对体育专业导师制的认识程度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提高主客体的认识程度,使实施者和接受者都达到一个清晰的认识。应该加大对导师制重要性的宣传和推广,让导师制深入人心,提高重视度,并得到广泛的支持,使导师制得到落到,达到预期效果。体育专业导师制要有效实施并可持续发展,应ช对学生和导师进行解读,使他们清楚导师制的目的和意图,明确各自有的职能、义务和权利,以形成良好的合作与互动。
2.2 建立导师的遴选制度科学的遴选制度是开展导师制的必要步骤。首先,要明确本科生导师需要具备的任职条件。导师制的辅导过程是对学生个体的单独或集体引导,它不同于课堂教学,基本不涉及技术层面,特别是运动技术的教师。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面,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运动比赛指导能力,以达到指导学生的目的。作为导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要具有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疏导学生心理的能力等;导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合作的关系,要达到实际效果,就应当注重双向选择的原则,特别是运动项目的符合度。应建立教师资源档案,使教师资源档案公开化,特别是有关教师的研究方向以及运动专项的信息要具体化,便于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因为体育专业专修方向的不同,以及运动专项属性不同,导师也应根据学生专业方向进行选择。这样,可以保证导师制能真正达到目标的实现。
2.3 明确导师制的工作规范导师制是以引导为手段,以人文关怀为方式进行的过程,它在直接面对学生时,不是将传授知识和技能作为实施的过程,而是将学业规划、生活指导等作为引导目标,同时隐形的将师德➳ข和价值观间接影响到学生,做到既明学又育人。作为体育专业的导师,导师的定位和职责应包括的方面有:①引导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力的提高,加深学生对课程与体育专业的认同力,提高其实践和创新能力。②引导学生规划学习设计与生活。③进行心理辅导,应对学生在学习、择业、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的焦虑情绪。④按时督促学生完成必读书目的学习、体育竞赛的观摩、社会活动的参与等。
2.4 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工作体育专业学生在接受导师制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重视运动术科,轻视理论性学科的现象,这与传统观念对体育学的狭义理解有关,也与体育专业学生好动厌静的习惯有关。所以在体育专业实施导师制时,首先应当建立其学生的感性认识。因此,前期应该多给学生做些说明,让他们主动与导师联,络,充分感受导师制带给他们的好处。另外,由于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性,习惯于被动服从的特点,需要制定文件,对提出对学生进行规范与要求,一保证学生的完成。
2.5 统一教师观念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在教师的热情投入基础上,而积极行为的达成依赖思想观念上的认同与统一。体育专业教师容易思想上存在误区,会将自己的运动属性强的课程重视程度高,同时只关注于课堂授课,对学生学业规划、学习的方法不能形成更高的认识度。因此,为提高教师的认识程度,应首先提高教师对体育专业特殊性认识,加强教师对体育专业导师制必要性的理解。
2.6 加强考核,建立导师制的激励机制要顺利开展体育专业导师制,应建立必要考核和激励机制。首先,应做到考核内容量化,保证考核结果更接近现实,体现公正、公平、公开性。同时应形成明确的奖罚制度,起到引导示范作用。其次,为了使导师制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可将导师工作评价与教师的考核等挂钩,督促教师提高效果,以促进导师制的推行。三是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了解情况,完善管理,加强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本科生学业导师制顺利、有效地实施,从而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达到培养个性化、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随着体育专业导师制的深入推行,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分制的推广,对学生的学业规划与培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2]于永,高艳阳,仪建红.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
(10):109-110.
[3]曹十芙,周清明.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2):55-58.
[4]胡涛,李健隆.学分制条件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施导师制必要性研究[期刊论文]-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
(26).
[5]何少钧,刘健.体育专业提高课自选教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期刊论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
(2).
[6]郑彩莲.体育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期刊论文]-中国高教研究,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