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论文摘要]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并保障实践教学质量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然而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则必须把握实践教学的特点,深入研究实践教学的模式,及其与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之间关系。只有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构建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保障体系 关系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关系到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社会就业岗位的需要,也关系到高职™院校事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衰。因此,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为高职院校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为,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固然十分重要,但它的构建与一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同,究其原因则是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与普通高校的教学两者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必须把握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特点,在研究探讨实践教学模式及其与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发挥其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作用,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办学的特点,即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与劳动就业岗位紧密联系,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级职业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职业技术也在发展和提高,它的最大特点是职业岗位实践技能操作的系统性,强调实践技能操作是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因此,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应是传授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应始终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具有很强的职业性、技能性和科学性(完整系统性)的特点。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正逐步加深,实践教学改ม革努力推进,但仍存在问题。一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二是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三是实践教学教材的内容相对落后于当前的技术发展,其教学方法滞后;四是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短缺;五是实践教学的设施设备及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六是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这些问题的实质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论问题,是建立实践教学模式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立足点。
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
所谓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职业技术教育理论,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探索建立起来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方法论及对策系统,是为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选择路径和操作方法,是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式。所谓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建立在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活动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构的基础上,为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依据规定的质量标准,按照一定的运行规则,采用特定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手段,对实践教学质量实施保障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一)两者之间的共性
建立实践教学模式涉及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方式方法、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是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途径、方法和保证,是为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而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方式方法、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等,也是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输入部分和过程部分的重要内容,是规范、考核和监控实践教学,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方式方法、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两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共性。
(二)两者之间的互补性
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实践,必然推动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方式方法、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使之更加符合实践教学的特点,符合经济社会对人才标准的需要,这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方式方法、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也必然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并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使之在保障实践教学质Σ量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定的指标内容和评价标准对实践教学的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及办学效益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指导性。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按照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检查各教学环节存在的差距,特别是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方式方法、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 ت题,将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之间存在互为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
四、以教学模式探索创新促进保障体系构建完善
研究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应遵循实践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按照“完整的实践”原则,从课程论的视角,推动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方式方法等的改革,不断为充实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增添新的内容。
(一)课程设置“无断层”
无断层课程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学校专业的特点而设置的实践教学课程。首先无断层课程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建设所需人才广度和深度的要求,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衔接。二是无断层课程是因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岗位(群)而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训教学课程按照技能操作规范要求整合成课题或模块,突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特点。三是无断层课程设置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为中心,达到理论知识的讲授、专业能力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二)教材开发校本化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是根据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要求,学校自主开发编写的教材。教材开发应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编写理论与实践操作相融合的课题式、模块式教材。在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中,为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科学性,体现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组织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准确把握实训教材与传统教材的差异的专门开发队伍。校本教材开发编写需要考虑和遵循基本原则:
1.专业、职业与岗位能力为本相统一原则。在编写某一门具体实践教材时,必须明确课程在本专业培养目标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确定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岗位自主继续学习的能力。
2.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原则。校本教材开发要克服片面强调学科的严密性和系统性,要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观念,弱化学科体系,适当降低教材的理论难度和深度,以实用性理论为主,以知识够用为原则,注重职业岗位应用的技能和技艺。教材编写要着眼于实际应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和技术技能的培养。要充分考虑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过程的特点,教材内容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职业技能掌握的规律。
3.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教材内容的科学、正确是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要求,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把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法制意识、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通用职业素质养成寓于其中。
4.变化性与适应性相统一原则。劳动就业岗位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开发针对职业岗位的变化、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教材内容、形式,突出校本教材的适应性、实践性的特点。要继承原有教材中适用的内容和精华,按岗位能力训练的要求,补充已成熟运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规章制度等内容。同时,考虑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训练上的差异,探讨弹性学制、学分制的实施。♥
(三)教学方式方法“一体化”
所谓一体化教学,是指以行动导向理论为指导,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师资、场地、设备设施等教学要素优化融合的一种教学方式方法。
首先,建立一体化实践教学场所,配置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涉及理论知识方面的问题可在“教室”上课,涉及实践操作方面的问题可在“车间”训练。其次,采取一体化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校本教材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功能进行讲解、演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进行示范、整体指导和个别辅导。
(四)教学团队“双师型”一体化
建立“双师型”一体化教学团队是形成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双师型”一体化教学团队中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示范和技术指导,还具有一定的产品生产和研发能力,这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根本。现代化教学要求“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应精通2个模块,掌握3~5个相关模块,熟悉其他模块。目前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达到“双师型”一体化的标准比较困难。在现阶段,组建“双师型”一体化教学团队可使教师之间的教学能力互补,用实践教学的课程和教材把教师联系起来,使得实践教学不间断、一体化。同时,可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教学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
(五)实训基地企业化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平台建设。模拟企业生产要求,专业按大类组建功能较为齐全、能满足学生实践训练的实训设施设备及配备相应的台套数量。同时,模拟现代企业生产环境、生产岗位,让学生能受到严格的“真刀实枪”的职业技能训练。
2.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落实校外实训基地是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机制的重要内容,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体现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场地与企业生产相对接,更好地解决实践教学的针对性、现实性和一体化教学的问题。同时,可以解决高职院校实践设施设备、师资不足、学生就业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