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音乐电子音乐与电脑音乐之考辨

时间:2024-12-27 14:10:1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当科技发展到电气时代后,逐渐产生了与电子设备有关的音乐形式,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在今天的许多领域中存在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本文将其中最常用的电声音乐、电子音乐与电脑音乐三个概念进行考辨,明确了三者的定义,梳理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电声音乐;电子音乐:电脑音乐

传统音乐是由传统乐器演奏并发声的音乐类型,其最初的欣赏方式是听众在距离演奏者相对较近的地方仅仅通过物理声波的直接传递来接收声音信号。但是当科技发展到电气时代后,逐渐产生了与电子设备有关的音✎乐形式,这些新的音乐形式可能在乐器驱动力、声音传播方式、乐器演奏方式甚至乐器的发声原理等多方面与传统音乐存在区别。当这些新的音乐形式出现后,就会产生相对应的新概念。但由于各个地区,各种研究机构对新事物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历史上也产生了许多相关的的新概念。例如:电声音乐、电子音乐、电子声学音乐、具体音乐、纯电子音乐、磁带音乐、电脑音乐、合成器音乐以及MIDI音乐等。这些概念有的是以发声原理作为命名ต依据,有的是以音乐的制作方式作为命名依据,还有的又是以音乐的风格流派为命名依据。正是因为历史中出现的这些概念不是在ฝ同一个分类标准下产生的,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混乱的。而我国目前不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新闻媒体领域,都大量的存在着此类概念含混,使用不当的现象。因此,在我国目前急需从学理上对此类概念进行明确、规范,从而最终解决以上问题。

通过各个相关概念的考辨与统计,本文认为在该领域最常用的概念为“电声音乐”、“电子音乐”以及“电脑音乐”,而其它各种音乐也都可以涵盖在这三个概念当中。因此,本文将对以上三个概念逐一进行考辨,以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电声音乐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电声音乐一词。电声音乐最初是指“原声音乐”。经过电子设备处理之后传达给听众的音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该概念在一些书籍、文章中被不断添加了新的内涵,这实际上造成了学术上的一些混乱,是不够严谨的做法。

1877年,誉满全球的发明大王――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以电力驱动的音乐设备――留声机,这算是正式拉开了人类电声音乐的序幕。随后电力驱动的音响设备技术迅猛发展,如扩音器、录音机等,电声音乐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而这种新的音乐形式对人们的音乐生活造成的最大冲击则是欣赏音乐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从此人们可以放弃传统的欣赏习惯,不需要近距离的面对演奏者,而改为在家面对自己的音响器材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在大型场所借助扩音设备远距离的面对演奏者进行欣赏。电声音乐领域最初还没有专用的乐器,只是利用录音、扩音技术来间接传播“原声音乐”的声音,但不久就产生了与电声技术紧密结合的电声乐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在美国诞生了对流行音乐产生重大影响的电吉他,这是最早的主流电声乐器,随后产生了电贝司、电子小提琴等电声乐器。五十年代,摇滚乐在世界范围流行,借助于摇滚乐的威力,以电吉他、电贝司为代表的电声乐器在流行音乐领域迅速普及,并成为了摇滚乐中的核心乐器。电声乐器的发展直接推动了世界流行音乐的蓬勃发展。

二、电子音乐

在电声乐器之后科学家们不再满足于对物理声波的简单放大或处理,开始研制“电子乐器”,于是产生了电子音乐。电子音乐不以物理振动为基本发音原理,是完全通过电子设备和电子手段生成或处理加工的音乐。

电子乐器的研发最早可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Thaddeus Cahill致力于一种新型的键盘乐器,它能以电子方式发出声音,他称之为Telharmonium” Ü,之后不断的有科学家投入到相关的研究工作。经过一系列的开发研究,电子乐器在1955年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RCA实验室的奥尔森和贝拉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合成器,这台电子合成器使用了大量的真空电子管,采用了与早期电子计算机类似的孔带纸式的信息输入与控制设备,利用电子振荡器的振动产生类似于声音信号的电磁波,并使用滤波器和调制器将电磁波任意改变成所需的形态并通过扬声器播放成人耳能接收的声音信号。这台原始的合成器虽然体积庞大,具有很强的实验性,但它开创了电子合成器的先河。之后电子音乐得到了快速发展,新的设备与新的手段层出不穷,并且迅速进入了流行音乐、商业音乐以及专业音乐各大领域,其中专业音乐领域中的各种实验性音乐对电子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主导性的推动作用。在专业电子音乐领域中,由于声音资源的不同以及制作手段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纯电子音乐”和“具体音乐”两大阵营。

纯电子音乐以20世纪50年代早期德国的科隆电子音乐流派。为代表。其主要特征是:不以任何自然界存在的声音为来源,仅仅利用电子设备的驱动自主产生电磁信号,并且通过其它电子设备处理电磁信号来获得音乐家所需要的声音。纯电子音乐的音乐家们在创作中热衷于探索各种新奇的声音,用来营造传统音乐难以表现的各种场景与氛围,基本不使用自然界已经存在的任何声音。

具体音乐以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巴黎电子音乐流派为代表。其主要特征是:通常利用录音技术将自然界中存在的声音采样下来作为电子音乐的声音元素,通过各种电子设备及手段将这些声音元素进行创造性地处理、组合而形成音乐作品。

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最著名电子音乐作品中主要有:艾默特的《乐曲五首》,施托克豪森的《少年之歌》,克热内克的《智慧神赞美歌》,贝里奥的《变声》和马代尔纳的《夜曲》等。当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纯电子音乐与具体音乐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开始相互借鉴并融合,以至于50年代以来的风格差异逐渐消失,而被统称为电子声学音乐。与此同时,一些音乐家们开始不满足于电子声学音乐必须先期制作的局限,希望能引入传统音乐中演奏者的表演与音响同步,音乐充满演奏者的个人情感等特征,于是尝试把电子音乐与现场演奏相结合,这类音乐与传统音乐一样都是由作曲家和演奏家共同完成的。这种音乐被称为现场电子音乐。随着合成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美国人穆格在1964―1965年研制的型号,使电子音乐产生了革命性的发展,从而推动现场电子音乐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一个发展的高潮。

三、电脑音乐

电脑――Computer其前身是机械式计算 器,随后在各国科学家的研究下逐渐发展成电力驱动。而第一部真正实用的现代意义上的电脑,则诞生于1946年。当时美国槟州大学的两位教授莫奇利和埃科特为美军的需要制造了全世界第一部电脑,名字叫做ENIAC。这部计算机使用真空管来处理讯号,所以体积庞大、耗电量高,而且记忆容量又非常低,但是,却已经是人类科技的一大进展。随着电脑科技的逐渐发展,电脑开始进入电子音乐领域,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电子音乐的核心,于是人们将这种以电脑为核心的电子音乐称为电脑音乐。电脑音乐是电子音乐与电脑科技结合之后的产物,它标志着电子音乐进入数字化的阶段。

电脑科技最早应用于电子音乐出现在美国,1957年,贝尔实验室的马休与他的同事们一起编写出了用于音乐制作的电脑软件程序――MusicⅣ以及Music V,并使用该软件创作音乐。在马休的带动下贝尔实验室涌现了许多从事电脑音乐研究与创作的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有:詹姆斯・特内,他于1963年创作了《随机四重奏》,约翰・皮尔斯,他于20世纪60年代创作了《音色与起音的变化》;还有一位J.c.里塞特,他于1969年创作了《突变I》。尽管在电脑音乐技术的发展中美国处于先驱的地位,但欧洲迅速跟进,成立了一批专门从事电脑音乐研究与创作的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创立于1978由作曲家布列兹领导的巴黎音乐声学协调研究所。该研究所先后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来从事电脑音乐研究与创作,风头之盛几乎盖过了美国的各大研究机构。

电脑音乐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主要是局限在各个实验室及研究机构,处于一个以实验、研究为主要目的的早期发展阶段。进A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新一代数字化合成器的出现以及小型化的个人电脑逐渐普及,将这两种电子音乐领域中的核心技术结合起来就能形成价格上可以承受的电脑音乐工作站。从此,电脑音乐快速普及。并迅速的进入了专业音乐、商业音乐以及流行音乐各大领域,于是,电脑音乐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个人电脑+专用设备的电脑音乐制作体系被不断深化,并沿用至今,但也并非是一成不变。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由于个人电脑的运算能力有限,在电脑音乐制作中主要是用来担任音序编辑的工作,即使是用来合成音色也是非常有限的。而声音的合成、编辑工作则主要是交给专门的设备――各种合成器音源以及采样器音源等。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电脑유音乐制作往往需要多件设备协同运转,MIDI技术规格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产物。随着个人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从90年代后期开始,许多电脑音乐研发公司陆续推出了各类专业级的依靠个人电脑CPU运算的软件合成器、软件采样器以及音频编辑软件,并且软件质量伴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而迅速提高。在这种发展态势下,音乐家们被越来越多的吸引到了成本更低、音质更好、功能更强大的软件周围,并逐渐远离传统的电脑音乐专用硬件。今天,电脑音乐家们的工作不再需要坐在一大堆的音源设备中间,往往只需要一台电脑加很少的专用设备,甚至在旅行的途中都可以用小巧的笔记本电脑完成工作。

综上所述,电声音乐与电子音乐是两个并列的概念,它们分别基于不同的发声原理:电声音乐起发声原理还是建立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之上,只是把传统音乐的声音通过电力驱动的设各进行扩大或传播;而电子音乐其发声则不依赖于传统乐器的物理振动,它是完全通过电子设备或电子手段来生成所需的声音。至于电脑音乐,其实是属于电子音乐的范畴,它是电子音乐中的一部分,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以电脑为整个音乐体系的核心。只有理清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才能合理的运用三个概念,而不论是在学术研究中还是新闻媒体的报道中错误的使用这些概念都是误导大众的不负责任行为。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