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研究

时间:2024-12-26 23:42:1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始于1997年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历经二十载春秋,在锻炼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和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同时,也携带时代发展赋予的局限砥砺前行。本文从简要回顾大学生三下乡的发展历程为伊始,以西华师范大学近两年来在校大学生三下乡为实例,以小见大剖析现阶段大学生三下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冀抛砖引玉,引发学界更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1发展回顾与问题提出

鉴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非广泛性,在回顾发展历程前需负责任的对其进行简要解释。所谓的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即是指团中央组织开展的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

2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

2.1现状与问题

2.1.1案例回顾:在2016年西华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于7月10日“出征”

团队由40余支校级社会实践队、1162名师生组成,前往全国各地24个州市的社区街道、城郊农村,包括贵州、西昌、北京、成都、广安等地。以脱贫攻坚、革命精神、国情社情考察、师大文化宣扬等为专题进行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2017年的主要内容与2016年差别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团队减少至36支,人数仅800余人,指导老师更是缺乏。

2.1.2现存问题:时间短暂,缺乏持续性长效性

近两年,该校所开展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均在天气极为炎热的时段开展,为期一周,时间相对♋不长,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及帮助农村地区提高生活学习质量,都有较大的难度。在实践过程中,双方所✯获多为感性认识,而非深入的理性思考,未能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亦难以挖掘其本质和要害。活动缺乏实效。空间跳跃,缺乏连续性和针对性。在两年的时间活动中,后一年开展活动时重返前一年的活动地域几乎没有,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广泛性,加之限于一周的时间,在实践过程中丧失了针对性和连续性。对一个特点地来说,这样的社会实践产生实质性的改变很难,学生实际收获有限。前期宣传不到位,缺乏广泛参与。这一问题的发现来自于笔者对该校学生的走访调查。在被问到的同学中,有60%左右的学生不知道该项活动的报名入口、资料准备等相关事宜。客观来说,这一问题也直接导致2017年参与人数下降。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激励性。学者曾经对“三下乡”活动的考评现状作出“四重四轻”的评价:重定性评价,轻过程考评;重成绩总结,轻纠错考评;重少数人的评优,轻对多数参与者的考评;重实践成果☭展示,轻经验的巩固和积累。①在本研究中这些问题同样突出。

2.2对策与建议

2.2.1活动前期预备机制建设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确定清晰明确的活动宗旨和目标是对活动成果的重要导引;确定活动起始时间、周期长短并明确活动范围和地域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要素。其次,明确人员组织和实践队伍建设,取得稳定广泛而充足的资金和物资是重要保障。最后,做好活动前期宣传、借鉴运用实践经验,避免连续性和长效性的缺失。

2.2.2活动中期管理机制建设

在三下乡活动行进过程中,良好的管理控制是该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保障。高校可采取的措施诸如:对大学生的工作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对其不当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激励和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亦是重点措施;整合运用各方资源,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争取多方支持。

2.2.3活动后期的评价机制建设

后期评价是一项活动中最后一项但必不可缺的重要工作。故高校在开展三下乡活动时,应以初始目标和阶段目标为为评价的基础指标,建立对大学生、指导老师、帮助对象、活动实效等方面进行评估和量化,奖惩明晰,给予激励,同时对评估环节自身提出改进措施,促使后期评价更精确科学♡,从而促进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更高效科学进行、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增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秦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探索和思考[J].教育论丛,2016

.

[2]王鑫.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与思考[J].科学实践,2015

.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