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涤:资源整合的战略举措-综合新能源论文(1)
孙涤 加州州立大学商学院终身正教授接着来分析一下《财富》最近一期的专题报导“中国并购世界”所传递的讯息,封面图画用一只有五星的红色购物袋把整个地球给装了进去,观感的表达不能比这更直白了当的了。在《亚洲明日》里,罗奇再三批评,过去三十年来经济环球化互动的主轴模式——美国的超级透支消费+中国的出口导向及消费内抑导致的出超——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了。
和《金✈融时报》的首席经济评论家马丁.沃尔夫不同,罗奇的观感颇友善并具建设性。他的先见今天已成为尽人皆知的事实:不单是美国最大的贸易入超国,中国更于2007年取代加拿大成为美国第一贸易伙伴,去年越过日本握有最多的美国国债。
比规模更严重的是,美国支付入超欠债的是她自己印制的美钞,而中国的美元债权绝大部分为官方所有。罗奇盼望着,这次经济-金融市场的世界性崩塌能成为中国发展导向转为内需的契机,推动两国做结构性的根本改造。
然而他失望了。中国经济迅速走出阴影恢复增长,依靠的政府提振,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出口刺激的投入,居民的内需并无根本改善。
目前的状况,好比一个烟民被怀疑得了肺癌,表示决心戒烟;但严重的喘咳稍缓,初步诊断也认为即使有癌症也在早期,于是吸烟依旧。在罗奇看来,病患酿成绝症恐怕是迟早的事情。
不过,罗奇并没有提出什么高见和步骤,如何取代目前不可持续的互动模式。美国的问题在于改革的空间狭窄:由奢入俭,谈何容易!拿底特律的汽车工人为例,他们的难题是不再能找到每小时60美元的就业机会,却不愿为时薪25美元再工作了,即令同样的工作在西安或广州的报酬还不到5美元;©中国的问题同样深刻,居民的消费水平逐年下降至目前占GDP的比例不到40%,虽然转变的可行性要大,由俭入奢总容易些。
至于两国的政府精英,殊途同归,都面临最为挠头的问题:怎样充分动员国民的潜能,使国力得到综合提高,然后国民的潜能可以更是层楼,持续发挥和充实?中国的战略调整事实上已经开始,政府仍唱主角。展开博弈的方向包括,在全球范围整合资源供应;建立并扩大亚洲的人民币通货区。
两个方向的战略出击,是环球经济竞争发展到现今阶段中国必需采取的反制举措,金融海啸的冲击催生了出击的时机而已。它们将影响中国下阶段的进展。
不要说这类反制战略是国家的主权行为,只能自上而下;即使是民众的消费转型,没有占据战略主动的大环境支撑也很难成功。在内需成为总需求主力这个坎还没过,良性循环尚未形成之前,如果发生产能严重过剩、失业陡升、居民收入锐减,中途熄火煮出夹生饭,造成进退维谷的局面,是人人畏惧的。
“中国并购世界”专题报告比罗奇有远见,可能是《财富》几年来最到位的对华分析。报告中指出,过去十年间中国并购海外资源的1150亿美金里,2007-08的两年占其四分之三以上,2008年的海外投资又超过2007年一倍,这个势头在扩大中。
它例举的122个大项目中,矿产项目36个,能源项目32个,金融项目18个,超出总数的70%,而且超大项目均属此类。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投资越来越移向发展中地区。
如中国和非洲的贸易额在2008年上升了45%,达到1070亿美元,中国在伊朗、巴西的资源合作增幅更加迅猛。对照鲜明的是,中国问津发达国家的投资收购项目,要么受阻于对方的行政干挠:从海油并购洛杉矶的Unocal和中远并购加州长堤港的计划,到中铝增持Rio Tinto和吉利并购Volvo的尝试,都是夭折于对方政府的限制;要么受挫于交易对手的“高明道行”:如入股Blackstone或Morgan Stanley导致的困窘。
这说明在评判投资项☤目时,对投资对象的法规环境和“制度成本”✞,我们必须有知己知彼的清醒认识。环球竞争及合作的形式不管怎样翻新,经济生产的结构其实并没大变,每个国家主要扮演三种角色之一:要么贡献自然资源,要么贡献劳动力,或者贡献资本。
按生产要素的提供来☿划分,很明显,中国、印度等主要贡献劳动力,巴西、俄罗斯、沙特阿拉伯、非洲诸国等贡献的主要为自然资源,而发达国家则主要贡献资本。象澳大利亚、加拿大、挪威等似乎身兼两任,但它们的比较优势还是在组织文化方面,资源在其优越的制度保护之下价值倍增。
同为经济强国的日本和美国发展前景很不一样。美国的资源丰饶、空间广袤,有纵深的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