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股票、激励性股票对薪酬制度选择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4-12-27 02:22:3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限©制性股票期权与激励性股票期权在授权价格和行权价格、受赠股份的数量、收益大小、风险大小、员工投资程度以及税收待遇等上存在差别。不同的企业在薪酬制度中都会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股票期权。选择适合企业目标的薪酬制度不仅有利于激励员工,更能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因此,选择适合的股权激励方案就成为企业薪酬制定的重中之重。但是不同层次的员工,需求也不相同。这就要求企业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员工,提出不同的股权激励方案。

【关键词】限制性股票 激励性股票期权 薪酬 ﭢ制度

限制性股票期权与激励性股票期权都属于奖励方式,他们不仅是企业对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奖励,也是企业对员工继续为企业服务的激励。一般认为,激励性股票期权由限制性股票期权发展演化而来。不同的企业针对本企业的特点和企业内员工的需求,会在薪酬制度中加入不同的股票期权方案,以期达到激励员工,提高企业凝聚力等目标。

一、如何区分限制性股票期权与激励性股票期权

限制性股票期权属于一▼种全值股票奖励。首先,企业员工不需要对企业进行投资;其次,股票持有者必须在限制性股票所要求的时间段之内为企业连续服务。只有达到这两点,股票持有者才能拥有这些股票的所有权和限制期内限制性股票的分红权。激励性股票期权的持有者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购买价格在规定的时期内购买企业一定数量普通股的权利,但是股票所有者没有分红权。限制性股票期权与激励性股票期权均是与股票挂钩的长期薪酬制度设计[1],两者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同:

(一)解锁期不同

我国上市公司通常约定激励性股票期权的授予日和首次行权日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为1年。如果激励性股票期权的持有者没有在股票期权的有效期内行权,则股票的出售就会受到限制。限制性股票期权的所有者在获得股票后存在一定时期的禁售期和不低于3年的解锁期。限制性股票期权的持有者必须遵守解锁条件,才可每年上市流通限定数量的股票。

由此可知,实行限制性股票期权的企业更期望持有人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而实行激励性股票期权的企业则可以让持有人在短期内即可得到奖励。

(二)股份数量多少存在差别

(三)员工投资程度不同

限制性股票期权的持有者只要满足限制性条件,即可获得全值股票。而激励性股票期权的持有者获得的仅仅是一种购买股票的权利,所以员工要想获得股票就必须投资[2]。

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披露概况

研究2013年上市公司公布153家股权激励方案,我们发现:

(一)混合型激励模式更加广泛

(二)激励对象平均人数持续增加

三、企业薪酬制度的选择

不同的激励模式达到的效果不同,限制性股票期权和激励性股票期权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不同的企业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想要达成的目标选择不同的激励方案或者结合两者制定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激励模式。

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应引入不同的股权方案。众所周知,将员工的薪酬与员工创造的价值相联系的激励方案是最有效的薪酬制度设计,也就是将员工的收入与员工的产出相联系。对于持有股票期权的员工,股票期权价值大小是决定员工收入大小的重要变量[3]。决定股票期权价值的因素主要有期权授予日和期权行权日[4]。

股票期权的价值会因期权授予日的不同而不同。如果企业股价低迷时期授予股票期权,则员工会对未来充满憧憬,并相信只要经过努力,就会使企业股票价值上升;但是如果企业在股价处于较高时期时授予员工股票期权,那么员工就很难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企业前景。虽然期权授予日与员工业绩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却对员工对企业未来的估计有着重大影响,继而影响企业股票期权的价值。事实上,仅有极少数公司高管人员能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对期权价值的影响,企业大部分员工看不到自己的努力与期权价值的关系。而一般员工的努力与期权价值的不相关性会大大破坏股票期权所具有的激励作用[5]。但是,企业员工却能决定股票期权行权日。只要等待期一结束,股票℉期权的持有者就会每天密切关注股市的变化,以期在股票机制最大化的时候行权以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因此,考虑到股票期权可能面临的巨大风险和价值的不可控性,限制性股票期权更适合一般员工。

此外,股票期权具有的低成本、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更适合电子、机械、科技类等风险较高且发展潜力巨大的成长型企业[6]。限制性股票期权的稳定性和务实性更适合处于传统行业这类很难再获得高增长的已迈入成熟阶段的大型企业。还有,薪酬制度的选择应该兼顾员工的风险偏好程度。风险爱好者更青睐激励性股票期权,而风险厌恶者更偏好限制性股票期权[7]。总之,限制性股票期权和激励性股票期权的选择应结合企业具体特点和目标。

参考文献

[2]徐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及其倾向性选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81-87.

[3]匿名.股权激励中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方式的比较研究[F].中国论文网,htญtp://www.xzbu.com/3/view-732775.htm

[4]徐鹿.创新型企业股权激励模式案例分析[J].绿色财会,2010(1):44-46.

[5]梁雯雯.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的比较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12):89-90.

[6]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2005(11).

[7]熊铭奇.上市公司规模经济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12):35-37.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