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企业海外投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4-11-10 18:32:3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 中国 正处于 工业 化阶段,铜的消费量非常大,而相对而言,中国却是个铜资源相当匮乏的国家。为满足消费需求,中国每年不得不进口大量的铜原料及精炼铜,使得中国铜业的 发展 高度依赖国外铜资源。然而,资源保障程度不足。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鼓励铜 企业 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但到目前为止,铜企业海外授资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这既有国际铜资源相对集中、中国铜企业海外投资起步晚等客观原因,也有我国铜企业没有明显的垄断优势等主观因素。虽然中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充足的外汇储备、稳定的 政治 及外交环境为中国铜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要改变海外投资现状,中国铜企业还得进一步淡化政府背景、加快人才建设并加快重组步伐。

[关键词]中国铜企业;海外投资;垄断优势;政府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 经济 的发展,中国铜资源的供需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自2000年后,进口铜矿原料及精炼铜占中国精铜消费量的比重基本上在65%以上,平均对外依存度为67%,如图1所示。

本文在中国铜企业海外投资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我国铜企业海外投资的问题;结合投资理论及国外资源性企业投资经验,深入分析中国铜企业海外投资不令人满意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变中国铜企业海外投资现状的对策。

二、相关理论回顾

外国直接投资者在母国以外的国家经营企业,拥有管理控制权,获取持续利润的投资方式称为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有:特定优势论、核心资产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内部化理论及比较优势论等。

海默指出:跨国公司凭借其特定优势,也即垄断优势,有效地与当地企业竞争,抵消诸多,不利因素,进而获取利润。

核心资产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只有独占核心资产,才能形成垄断优势,借助于垄断优势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跨国,公司才能在国外环境中战胜当地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

英国里丁大学的邓宁 总结 了以前的一些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后,创立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提出了“三优势范式”,即通常所说的三项优势: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它从事国际生产的方式,只有同时兼有这三大优势时,企业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内部化理论强调,通过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建立跨越国界的内部化组织,借助于协调企业内部贸易来协调企业的国际分工,以企业内部的组织协调代替外部的市场机制,从而克服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的影响。

比较优势论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日本的小岛清教授提出的。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因此,他的这一理论也称“边际产业扩张论”。比较优势论否认垄断优势因素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作用,认为企业比较优势的变迁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有决定作用。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对外投资企业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越好;第二,中小企业在制造业投资比大企业更具有优势;第三,该理论强调无论是投资国还是东道国都不需要有垄断市场。

三、中国铜企业海外投资的条件

1.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 中国的外汇不断增加,从1993年的211.9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19460.3亿美元,为中国海外铜资源投资提供了外汇支持。见表1。

2.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和外交与经贸关系

中国的海外铜资源投资需要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和外交与经贸关系。中国铜企业比较容易进入与中国有着良好地缘政治关系的国家,比较容易进入与中国有着良好外交与经贸关系的国家。近年来,我国积极营造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签署的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军的两个协定,使得周边安全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在发展同亚洲邻国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同非洲、拉丁美洲各国的团结合作关系,改善和发展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四、 中国 铜 企业 海外投资的 历史 回顾

中国企业投资开发海外铜矿资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赞比亚政府将谦比希铜矿项目中标通知书授予中色建设集团。在接下来的十几年内中国铜企业海外投资情况如表2所示。

五、中国铜企业海外投资主体及投资方式分析

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分类方法把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分为两大类:绿地投资方式和跨国并购方式。

绿地投资,指直接在海外投资兴建基础设施,进行勘探、开发、运输、冶炼等业务。对于中国来说,这种投资方式,不仅可以获得海外铜矿资源,而且可以带动产品出口、劳务输出,但花费的时间一般比较长,风险也比较大。而对于铜资源国来说,由于可以解决资金、技术缺乏的问题,促进当地铜产业的 发展 ,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因而持比较欢迎的态度。

跨国并购是指收购和合并两种不同的形式。它通过一定的支付手段,把☿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这种方式能在较短时间里开始生产和经营,还可以便利地利用被收购企业之จ后的管理人员和市场销售渠道。采用并购的投资方式有利于节约有限的资金,达到与合作伙伴优势互补的目的;也有利于弥补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的缺陷,利用合资伙伴的经验和信誉,正常开展经营活动。

资源性企业进行海外扩张明显受国际 政治 格局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投资主体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关系到资源性企业跨国投资的成败。

从中国铜企业投资海外铜资源的历史来看,投资海外铜资源企业主要是中国有色集团、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中国中铁集团、中国金川集团、江西铜业集团等几家国有企业。虽说厦门紫金铜冠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具有民营性质,但其“幕后老板”是紫金矿业、铜陵有色和厦门建发,分别持有45%、35%和20%的股份,其中,紫金矿业与铜陵有色均是国有控股企业。可以说,中国投资海外铜资源的主体均为有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

中国企业投资海外铜资源的投资方式以并购投资为主,绿地投资较少。而且,在众多并购案例中,多以购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初级矿业公司的股份为主。

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意识到投资海外铜资源的重要性,但中国铜企业在这近20年中海外扩张总体缓慢,真正具有重大意义的就是中国有色集团投资开发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及中冶集团投资开发阿富汗艾纳克铜矿,可这两项开发协议签署时间相隔整整10年。

六、中国铜企业海外扩张速度缓慢的原因分析

国家出于稳定铜资源供给、平衡国际收支、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企业对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等原因而鼓励铜企业进行海外投资;铜企业也因开拓国际市场、获取海外资源、获取 经济 利益等原因积极响应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并为海外投资做了充足的准备,但为何中国铜企业海外扩张速度如此之慢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球铜资源分布集中。全球铜资源主要分布在智利、美国、秘鲁、墨西哥、加拿大等南、北美洲国家,这些国家的铜资源储量占全球铜资源储量的59%左右。而且,矿床类型多以斑岩型为主,勘探开发相对比较容易,也比较早。这些地区的勘探程度已经非常高,且铜矿资源基本上掌握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及资源所在国的大型矿业公司的手中,中国铜企业难以进入该地区进行绿地投资,因此,多是购买部分上市初级矿业公司的股份。

2.中国海外投资的铜企业具有政府背景。资源性企业进行海外扩张时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现实中,西方大型跨国资源公司一般是私营企业,而中国对外进行投资的铜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控股的企业。国有企业被一些国家尤其是欧美及法制比较健全的拉美国家认定为受政府控制,许多正常商业行为被说成是执行政府意图,被认为是不公平竞争,而恰恰全球铜资源主要分布在这些国家和地区。2005年中海油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受阻;2002年中石油放弃竞拍收购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以及2009年中国铝业注资沉陷债务泥潭的澳洲矿产公司力拓集团195亿美元引起澳大利亚政坛千层浪,均与中国公司的国有性质有关。有实力进行海外投资的中国国有企业的国有性质变成了他们海外投资经营的不利因素。

3.中国铜企业海外扩张晚。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化进程中,与世界上其他铜资源消费国相比,中国铜企业海外投资起步晚,1998年才正式跨出国门,投资海外铜资源。正因为如此,在国际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中,中国铜企业跨国投资经验不足、海外投资人才缺乏等问题暴露无遗。

4.中国铜企业没有明显的垄断优势。在相关对外投资理论中,除小岛清教授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否认垄断优势因素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作用外,其他理论基本上都认为企业具有垄断优势是进行海外投资的必备条件之一。资源性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是以占有资源为导向的,不存在跨国投资的企业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情况,也就是说,比较优势理论很难解释资源性企业对外投资的问题。

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方面来看,跨国投资的铜企业,尤其是进行绿地投资的铜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垄断优势。垄断优势主要包括研究与开发、管理与技术水平、营销技能、跨国公司生产效率、规模经济和相对市场实力等。上述垄断优势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转让的优势和独占技术、商标等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二是无法转让的优势,即规模经济的优势。

与国外铜企业相比,中国铜企业最明显的优势首先是具有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其次是具有一定的勘探与开发技术优势,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铜矿成矿条件复杂,矿床类型多,企业形成了处理复杂成矿地质条件的勘探与开发技术。虽然如此,但全球铜矿以斑岩型铜矿为主,该类型铜矿占全球铜资源储量近60%的比例。勘探与开发斑岩型铜矿相对比较简单,从而使得中国铜企业具有的勘探与开发成矿条件复杂的铜矿技术的优势不明显。巨大的消费市场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即可以是中国铜企业的优势,也可以是劣势。凭借庞大的消费市场,中国铜企业可以采取市场换资源的方式进行海外投资并击败竞争对手。但反过来,中国正因为必须有足够的铜资源来满足巨大的消费,便容易受制于具有丰富铜资源的国家和企业。总的来看,中国铜企业具有的垄断优势不是非常明显。

七、中国铜企业海外投资的对策研究

为改变中国当前海外铜资源投资的现状,中国铜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2.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储备跨国经营人才。中国铜企业必须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复合型的跨国经营人才,迅速改变目前中国铜业职工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人才短缺的问题。培养人才,除选派一些年富力强、熟悉业务、ศ懂管理且有外语基础的人到高校接受系统的培训外,更要重视选派人员到成功的跨国公司学习与锻炼,参与跨国经营的具体业务,从实践中培养才干,积累经验。

3.加快资源性企业的重组步伐。虽然中铝、中冶、中色、江铜等资源性企业在国内称得上是大型企业,但与大型跨国公司相比,基本上不具备投资海外铜资源的规模经济优势。中国资源性企业只有加快重组步伐,尤其是加快具有资金、人才等优势的中央企业与具有技术等优势的地方企业的重组步伐,尽快组建具有规模经济、技术、人才、资金、生产成本等垄断优势的企业,才能真正与西方大型跨国公司竞争,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八、结论

本文对中国铜企业投资海ฌ外铜资源的现状、问题、原因及条件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变投资海外铜资源现状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2.中国铜企业的海外投资方式多以购买上市初级矿业公司的股份为主,而绿地投资较少。

3.中国具有实力投资海外铜资源的企业均为不容易受西方发达国家认可的国有控股企业,而容易被认可的民营企业又不具备同西方大企业竞争的人才、资金、技术、成本等优势。

4.与国外大型矿业公司相比,虽然中国铜企业因起步较晚而不具有明显的研发、管理、技术、规模经济等垄断优势,但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及巨大的外汇储备为中国铜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5.中国铜企业只有通过淡化政府背景、加强人才建设、加快重组步伐等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海外投资现状。

参考 文献 :

[1] Steph Herbert Hymer. The interational operations of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D] . MITPress, 1976.

[2] John Harry Dunning. the Ecles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Restatement and Possible Extensions [J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Spring, 1988.

[3]任淮秀.投资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熊启滨.中国石油 工业 海外投资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 论文 ,2005.

[5]刘国平.中国企业在国外开发铜资源的进展[R].2008年中国国际铜业 论坛 ,2008.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