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言的发展已经走出国门,面向世界。高校作为为祖国建设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始终将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重点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语言和文学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对传统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冲击日益明显,高校也纷纷开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优化探索。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汉语言文学的良性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新媒体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面临的考验
1.网络流行语冲击着汉语言文学教学
新媒体环境下衍生出许多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是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对人们工作和学习内容进行的加工创造,一般较为诙谐。这些语言依靠网络的快速传播,逐渐在网络中形成语言潮流,成为新型“网红”,进而活跃在人们日常交流中。网络流行语与传统汉语在字面和语法上有较大的区别,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给网民带来了新☪鲜感,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欢迎。新媒体时代对于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流行语是对传统汉ป语的加工创造,促进了汉语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汉语特色品牌在国际的推广。例如在网络流行的“套路”,原本是武术形式的一种,但是网民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即是对对方精心策划、设计敌方的描述词。民众对网络流行语的接受程度较高,且接受人群不受年龄限制的特点成为网络流行语的优势,网络流行语也因此在网络交流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甚至逐步向现实生活延伸,为人们在交流方式的选择上提供了新的选项,使沟通的趣味性增强。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化发展良莠不齐,在虚拟空间中,常常充斥着不文明的用语行为。部分网络流行语改变了汉语原本严谨的语法结构,将语序进行了颠倒。虽然改变后的语言在交流中可以被理解,但是在书面上是不适合出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汉语言的规范使用原则,对正在学习语言表述的学生来说起到了错误的示范,使得学生在汉语言的学习上受到了阻碍,不利于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
2.汉语言文学受众地位和作用的转变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今的汉语言文学受众地位和作用发生了一些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了“现实交流障碍”,这部分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往往表现得极具领导力,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实时事件能够侃侃而谈,他们在网络世界中能轻易获得别人的支持,同时享受被拥护的感觉。一旦回归现实,这些学生就不再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当面对真实存在的交流对象时往往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心中会产生恐惧心理,且容易变得自卑。这两种不同的境遇在学生心中形成巨大的落差,让学生开始有意地逃避现实,沉迷于网络的虚拟现实,致使自己正常的生活状态被打乱。由于长时间依赖于电子产品进行交流,许多学生书写文字的能力也出现了退步,常常在文字材料的撰写中出现提笔就忘、下笔就错的尴尬情况,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与博大精深的传统书法艺术在学生心中的存在感逐渐被削弱,汉语言文化的传承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同形式的新媒体的出现,赋予了汉语言文学传播更为丰富的传播载体,但由于人们的网络用语方式受到的约束极小,受众群体不仅仅是大学生,也可能是小孩或中老年人,因此传统汉语言文学的受众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影响了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正确的汉语言规范习惯的养成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3.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离
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目标是以服务人们生活交流为前提的。在万象更新的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传统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仍然强调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看法和教学感受。大学生由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定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强加灌输,不仅达不到知识传授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如今,各色各样的新媒体元素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在这些元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生活用语习惯和语言组织方式都发生了一些改变。教师要想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取得突破,首先就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对新媒体以及新媒体环境进行必要的了解,掌握相关信息,做到知己知彼。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制定合理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计划,将新媒体元素巧妙地与汉语言文化相结合。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加强汉语言文学与✫学生生活的黏性,让汉语言文学成为学生在新媒体环境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优化策略
1.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网络流行语,加强汉语言文学的规范教学
如今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已处于新媒体环境下,面对不可规避的网络流行语,应该正确对待网络流行语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带来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时,不可将网络流行语全盘否定,应该在承认网络流行语趣味性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辩证地看待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较为幽默、诙谐,更易于被学生应用于交流、沟通中,如果教师一味地否定网络流行语,会打消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网络流行语作为汉语言的衍生物,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能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网络流行语在形成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在表达上不够严谨,不符合汉语言文学的严密性,对此教师要加强汉语言规范教学,让学生具备汉语言文学素养,ห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中不受不良文化的干扰,保持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文学风尚。
2.利用网络平台刺激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具备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能力,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丰富课堂结构。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时,可以依托新媒体的时代背景,利用网络平台刺激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利用学生经常使用的微博、知乎、豆瓣等发起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话题,引发讨论,提升汉语言文学在网络中的热度,获得更多、更广的关注度。教师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避免了刻板、生硬的教学印象的形成,让学生能够主动融入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创建综合性多元化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应该遵循综合性原则,要包容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纠正“填充式”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主观性非常强的学科,不应该采取统
一、固定的教学模式,要将课堂内容丰富化,多元化,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只有将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多元化的创新,才能让学生的语言思维不被固化,为汉语言魅力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散发保驾护航。
结语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不应该墨守成规,要勇敢地走出去,探索新的教学思路。高校应该结合当前的新媒体环境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进行创新探索,同时也要在新媒体环境中保持正确的教学态度,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教学思考进行辨别性的改进,让汉语言文学更加富有时代的人文气息。本文从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网络流行语、利用网络平台刺激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积极性、创建综合性多元化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对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优化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但由于个人的见识和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做到深入浅出、面面俱到,仅供同行业人员参阅,以期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提供一点参考,为汉语言文学的文化传承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