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步伐的加快,对外投资中的问题也不断浮现,如何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实现成功的对外投资是现阶段亟需研究的问题。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及趋势出发,分析其对外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投资;多元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企业的迅速壮大,♛企业纷纷走出去寻求新的市场。我国“十二五”计划建议和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积极走出去,我国企业充分利用国家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的优惠政策,积极挺进国际市场,出现了大型企业主动“走出去”、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的局面,“走出去”已成为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企业“走出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因为投资决策不利而导致失败的案例不断涌现,研究企业在对外投资的新趋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减少因投资失误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与趋势
1.1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日益广泛
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正式提出和实施,我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10,784,371万美元,存量达6604.8亿美元,☒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呈现出从“走出去” ☹变成“跑出去”的新状态。
1.3 投资主体逐渐优化
我国企业投资主体呈多元化格局,对外投资的企业主体主要有大型贸易集团、大型工业企业或企业集团、大型服务公司以及中小型企业这四类。在这些企业中,虽然国有企业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但民营企业近年来也发展迅速,逐步成为海外投资的重要力量,在投资项目数量上甚至赶超了国企。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民企在海外投资的占比已经达到40%,能在跨国投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遇到的问题
2.1 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足
虽然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对外投资方面,我们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比国际大型企业,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竞争力整体不高,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不足、管理落后、长远发展目标模糊是共性问题。而对于作为对外投资数量不断增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受限于自主创新的难度大、技术开发周期长、投入资金大等因素,企业对于创新的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效益不高。
此外,由于投资企业规模小,受限于投资额度不高和关联性弱的特点,企业缺乏进行有效研发的资金支持,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也限,很容易陷入“纳克斯”贫困的恶性循环,即投资不足导致生产成本高,竞ฉ争力弱,市场份额小,进而使投资更小,生产规模更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制约着企业的竞争力,难以与世界大型跨国企业相抗衡。
2.2 融资困难
我国“走出去”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在解决资金问题时,50%的企业主要依靠国内银行贷款,另外50%企业依靠自身筹集、购买外汇、从外国银行贷款等手段解决。对于境外加工项目,60%的企业则首选中国在东道国的银行分支机构,只有少数“走出去”企业选择当地银行。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对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海外融资支持作用不够,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门槛较高,且对国际融资环境不熟悉,导致这些企业的国际融资能力不足,容易因缺乏充分的融资保障而导致项目投资搁浅。
2.3 人才瓶颈
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非常需要通晓国际经济知识、跨国文化、世界法律体系、国际市场营销并且善于管理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特别是那些对生产经营、生产工艺、技术设施、质量控制等非常熟悉的人才。但是目前我国国内具有国际投资经验和海外经营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短缺,行家偏少,外行偏多,大多数中小企业任人唯亲、因人设职,不利于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入,企业缺乏系统的岗位培训,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受人们就业观念的影响和准入行业限制,还有外资企业和国内大企业对人才的争夺,阻碍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
2.4 政府宏观管理和支持不够
首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对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支持明显不够,依然存在着对外投资政策推进机制滞后、效率不高、协调机制不畅的问题。其次,缺乏相关的对外投资信息咨询服务。我国尚未建立起境外投资的信息库和信息反馈、情况交流的机制,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灵,对外投资望而却步,或者因为信息缺乏而失败。再次,对外投资审批程序复杂。我国对企业的境外投资的一般项目管理已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虽然程序简化,但也有很多前置程序仍然存在,难以满足企业对外投资在时效上的需求,以致一些项目贻误了最佳投资时间而亏损,不利于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及时把握瞬息万变的商机。 3 促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对策
3.1 企业自身方面
3.1.1 制定合理的投资战略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走出去”战略,包括明确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科学的市场战略和本土化战略。首先,要结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制定与之相应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使企业的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都服从于整体战略。其次,制定科学的市场战略,包括区位选择、产品定位等等,企业要明确经营方向,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海外市场。最后,本土化战略是企业成功实施跨国经营的关键,企业应理解并融入当地文化,充分发挥本土员工的积极性,积极融入当地经济。
首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必要条件,而企业的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企业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不断提高生产、服务水平。其次,应注重培育企业的软实力,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活力与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同时,优秀文化内涵的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质量安全等方面更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此外,企业品牌形象也拥有广泛影响力,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1.3 完善经营管理模式
我国企业应大力改进经营管理模式,做到经营发展、管理有序。企业首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思想,创新经营理念,不断创新思维观念和工作方法,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企业还应建立规范的制度规章,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培养素质精良的管理团队,重视企业经济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长期培训和提高,积极推动经营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使整个企业的执行和运行更合理规范有序,提升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3.1.4 加强企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企业实施对外投资战略,迫切需要具备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快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战略,以不同方式和渠道,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人才,大力培养适合对外投资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确保海外投资企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企业要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自己的人才团队,培养出本土人才和业务精英;同时应加强与其他企业的交流与学习,多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人才的国际化管理能力;此外,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充分调动企业人才的积极性。
3.2 政府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3.2.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外投资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在财政政策方面,对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项目,政府应该在财政上给予补贴,可以直接进行补助或是在贷款利息上给予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各类开发银行或政策性银行的项目支持、资金支持;税收政策方面,政府提供税收方面的支持,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创新税收制度,通过财税政策调整,增强企业资金实力。
3.2.2 加强对外投资企业的金融支持
提升对外投资企业的金融支持,尤其是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是对外投资成功的前提条件。对外投资中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为狭窄,大部分仍以银行信贷融资为主渠道。因此,要有效提升对外投资企业的金融支持,应鼓励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融资渠道的拓展,在充分利用传统的金融工具和融资的基础上,不断鼓励金融工具和产品的研发。此外,鼓励民间金融的发展也是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的有效方法,政府应有步骤地放宽民间资本进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充分调动民营资本的积极性,充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
3.2.3 大力发展海外投资信息服务体系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政府应大力发展海外投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境外投资的信息库和信息反馈、情况交流服务系统,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咨询服务,让投资企业充分了解东道国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正确选择投资区域和投资项目,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同时,政府也可以利用有关境外投资企业立项建议书与可靠性研究报告对对外投资企业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和帮助。
4 结束语
我国企业“走出去”是长期的坚定的战略目标,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然而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面前,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仍旧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走出去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稳中求进。同时政府部门积极履行职能,以优惠的政策和服务体系大力支持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相信“走出去”这一伟大的战略目标必将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