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研究

时间:2024-12-27 01:34:0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提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进行了三次调整,我国区域发展也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部率先发展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针对重点和特区的区域发展政策也密集出台,我国进入区域协调发展阶段,开创了我国区域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区域发展;均衡;非均衡;协调发展;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月13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采取多方面的政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区域发展政策不断调整,没能够实现我国区域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新时期,我国从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角度出发,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开创了我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一、1949~1977年:区域均衡发展阶段

新中国刚℉成立,在国际上采取一边倒的政策,我国社会体制以当时的前苏联为目标,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受当时国内和国际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采取了以平衡工业布局和国防安全为核心的均衡区域发展战略。

(一)1949~1964年:平衡工业布局,加强内地建设阶段。为实现我国工业由集中在沿海地区向内地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优化我国的工业布局,以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简称“156工程”)和我国自主实施的694个限额以上重点工程项目为核心,开始加大对内地工业设施的建设。但是,由于工业投资项目短时间过度的向内地倾斜,沿海工业投资大幅减少,使得沿海老工业基地的潜力和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为了进一步合理布局生产力,毛泽东同志于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强调,要处理好沿海与内地工业的关系,并在分析了国际形势的情况下,提出要平衡工业发展布局。随后在制定我国“二五”计划时强调要兼顾内地与沿海的发展,充分认识发展沿海原有工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虽然在后来的“大跃进”中扰乱了国家的战略部署,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投资重点仍然倾向内地,但国家及时出台的调整方针,扭转了不利的发展局面,整体上维持了国家既定的均衡发展战略,初步完成了平衡工业布局的任务。

(二)1965~1977:以备战为主的น国家“三线”建设。当时,国际上中苏关系破裂,国内台海形势紧张,大幅提高了政府对发生战争可能性的预期。鉴于当时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环境的变化,国家把备战和加强国防建设提到了首位,中央政府决定把全国的区域划分为一二三线,并重新调整生产力布局,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处于战略后方的三线地区,区域发展中心由沿海转向内地。这一举措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内地广大地区的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国防工业为核心、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加快了这一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了我国的均衡发展。

后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中美关系的改善,国际环境明显好转,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明显降低,国家适度调整了以国防为首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开始逐步调整向内地倾斜的区域发展措施,增加了对沿海的投资。

总之,1949~1978年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以平衡内地与沿海的发展、加强国防建设为核心,实施的是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扭转了我国工业过度集中、生产力分布不合理的局面,促进了内地的区域发展与工业化进程,改变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为改革开放后实施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1978~1998年:区域非均衡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政府也认识到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发展经济特区、鼓励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开放沿江沿边等战略举措,开启了我国区域发展的新篇章,我国进入了区域非均衡发展阶段。

三、1999年至今:区域协调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诸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标志,我国开始实施第三次区域发展战略调整。由此,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新阶段。

200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做出重大部署,强调: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至此,我国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为先导的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从国家战略角度对我国的四大地带出台了针对性的区域政策,这对我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二)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的中微观区域政策密集出台

在西部:国家针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关中D天水经济区、甘肃省循环经济区、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宁夏沿黄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陕甘宁革命老区等重点区域,出台了针对性的区域规划和政策。并通过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喀什经济特区、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重庆两江新区、兰州新区、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等新的开发、开放区域促进特色区域的发展。

在东北等老工业地区:国家在长吉图、大小兴安岭林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连金普新区等出台了具体的规划和指导意见,以进一步促进东北地区的发展。

在中部: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原经济区等国家重点支持区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

在东部地区:天津滨海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长江三角洲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等重点和特色区域的建设也先后纳入国家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进一步发挥东部的优势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1999年以来随着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等战略的全面实施,缩小了我国区域发展的差距,初步实现东、中、西良性互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四、小结

新中国成立65年来,在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下,我国的区域发展政策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三次大幅调整,各阶段的区域发展政策体现了当时我国发展的特点。三个阶段政策的调整,促进我国区域实现了螺旋上升式的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促进西部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政策的出台,体现了我国新阶段从全局统筹我国区域发展的新思路;在加强政策激励的同时,强化了规划的指导,呈现了重点区域与特色区域相结合,从跨省区到省区内部实现区域联动,发挥优势区域的特色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等新特点。同时,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连接国外、发展国内的宏观区域发展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充分依靠我国与相关国家现有的合作机制,借助广阔的国际区域合作平台,以发展为核心,在促进国内区域发展的同时,带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实现国内外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这也表明,政府已经开始用国际视野来审视我国的区域发展布局。但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未来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和各地发展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家区域政策,逐步形成完善的国家区域发展政策体系,尽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