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1)论文
内容论文摘要:“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府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这三条主脉络,为美国政府的电子政务及其绩效评估奠定了制度基础。这些制度包括法律、政策、政策咨询、机构与管理四个层面。
文中简介对美国联邦政府电子政务绩效的一次内评估。 论文关键词:电子政务 绩效评估 美国政府 抛开政治和行政理念不谈,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在信息时代借助电子技术)的延伸,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则是政府绩效评估的最新组成。
因此,考察美国政府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该上溯到它的两个源流:信息资源管理和政府绩效评估。 美国政府的信息资源管理有着丰富的内涵,拟专文另述,本文侧重讨论政府绩效评估。
若以政务内涵为划分,政务绩效评估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政府项目”的评估,大体上类似于对企业投资的评价;另一类是针对“政府行政”的评估,大体上类似于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诊断。
一、联邦政府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 美国联邦政府项目的绩效评估,在机制上主要是受制于国会监督,在管理上主要是基于根深蒂固的费用—效益分析。 在美国,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来确定政府投资的费用和效益,最初开始于1902年根据《河港法》评价水域资源工程项目。
费用效益分析的正式定型则在30年代,当时美国政府运用它来评定一些水域资源开发工程是否合算;此外,一些州政府还用它来评价某些公路建设方面的投资项目。1936年,美国《全国洪水控制法》规定所有提出来的洪水控制和水域资源开发等项目,都要符合一项标准:“不论受益者是谁,项目的预期效益必须超过其预计费用。
”这样,费用效益分析正式成为评价工程项目的一种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费用效益分析被美国政府用来指导有关资源分配方面的决策。
因为战时资源紧张,必须通过选择来将它们用在更有效的地方,也就是说,使有限的国民经济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战后,人们又研究费用效益分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逐步把它推广到交通运输、文教卫生、人员培训、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项目评价上。
1950年,美国政府机构“联合江河流域委员会”的费用效益小组发表了“绿皮书”,概述了确定效益费用比率的原则和程序。 60年代后期,联邦政府开始实行“设计计划预算制度”。
该制度要求从费用效益的角度来审查政府的各级计划项目是否合算。由于政府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各种不同形式的费用效益分析亦日益受到重视;对于编制计划预算工作的人员来说,进行费用效益分析,已成为愈来愈重要的一项职责。
以ท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项目为例。政府根据费用效益分析确定石油战略储备技术路线和储备量。
石油储备的效益表现为中断石油供应可能带来的损失。据美国能源部的分析,石油价格增长1倍,GDP将下降2.5%左右;每桶石油价格上升10美元,将给美国经济造成1年500亿美元的损失,经济增长率将减少约0.5个百分点。
石油储备的费用包括储备设施的一次性投入、采购石油所需资金、运行维护费用等(吕薇2002)。 不仅边界清晰的政府项目要做费用效益分析,而且政府采取的经济措施(减免税等)也要做费用效益分析。
费用效益分析先后被卡特政府的总统行政命令120
4
4、里根政府的总统行政命令122
9
1、克林顿政府的总统行政命令12866所要求。其中,里根政府的总统行政命令12291要求,所有联邦机构提交给联邦管理与预算局OMB的主要条例,都要进行“条例影响分析”。
主要条例的定义是,每年对经济的影响超过1亿美元,或具有其他主要成本或价❦格影响。 根ฑ据“Stevens修正案”,“2001财年国库券和一พ般行政拨款法案”,国会要求OMB要定期提交关于联邦条例的效益和费用的报告。
二♋、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 政务绩效评估在很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