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消除不和谐因素分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本文试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人与自然诸方面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诸因素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和谐。
【关键词】和谐社会;不和谐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014-02
一、经济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及成因分析
首先,经济阶层的不和谐。当今中国,由于政治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导致经济阶层经济利益的对立。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强势群体的经济利益在最大化,而弱势群体的经济利益在最小化甚至乌有化。改革开放的利益相当一部分流向了两大人群:❥食利于民的暴富层和与民争利的权势群。当前,我国仍然是一种底层大、中间层小的“金字塔形”结构,而不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由于官僚的特权导致官民经济关系的不和谐,由于资本的特权导致劳资关系的不和谐,由于暴富者的特权导致贫富关系的不和谐,由于精英的特权导致精英与平民经济关系的不和谐等,这些不和谐已经成为中国各经济阶层不和谐的真实写照。
其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发展很快,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缓慢,造成了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的现状。地区发展不平衡且差距过大,若长期得不到解Ⓐ决,有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各种危机。中国的东中西部之间,一方面是经济总量的差距在扩大;另一方面是人均GDP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很复杂,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差异影响的结果,是中央政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政策上的倾斜造成的。当然,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如区域间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区域间长期历史文化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源差异等等,这些原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逐步扭转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政治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及成因分析
首先,党群关系不和谐。在新形势下,由于经济、政治、法制和党的作风因素的影响,党群关系很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一是党群干群之间的思想隔阂有加深的趋势。党群之间在许多重要问题上的认识仍存在分歧,群众意愿和党的意图之间还没有完全达到有机统一。从经济领域来看,党实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使许多人迅速摆脱贫困,走上了小康之路。然而,人民群众之间的物质利益矛盾日益突出,除了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收入差距矛盾外,还出现了一些非法牟利、权钱交易、损公肥私、走私贩私、偷税漏税和靠钻政策空子的暴富者,与劳动群众的收入形成了强烈反差,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那些低收入者、广大农民、下岗职工,感到一种不公正感,从而使群众怀疑党制定这一政策的初衷。二是党群干群矛盾越来越复杂化,特别是党群干群利益矛盾逐步凸显。矛盾参与主体和发生领域呈逐步扩大趋势,参与的主体开始由农民、离退休职工,逐步扩大到在职职工、个体业主、退伍军人、干部、教师、学生、新闻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矛盾的对抗性和公开化程度也呈不断加大趋势,当前党群之间矛盾更加“白热化”、公开化,“民告官”案件所占比例上升,而且对抗行为逐步加大,有的群众信奉“找企业不如找政府,找政府不如堵公路上铁路”,动辄封桥堵路,冲击党政机关,甚至出现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
其次,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低下。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的主要形式。在理论设计上,我国的政治系统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广泛、充分、平等的机会和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自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此外,宪法及各种法律法规中都有为保障实现公民政治参与而做出的各种相关规定,如选举、出版、结社、游行、示威等,构成了一个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参与模式。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方式和途径并不畅通,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非常低下。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很多矛盾和问题,很大一部分就根源于此,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文化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及成因分析
首先,教育投入不均衡。教育投入在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分配不均衡、不合理非常明显。全社会教育投资投在城市的约为3/4,而投在农村的不到1/4。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其结果是农村学生辍学率较高,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远远低于城市。不同社会阶层间教育不公平现象也日益突出,这种教育不平等现象势必造成不同社会阶层观念意识的两极分化,最终导致公民在个人技能和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不平等。
其次,文化体制亟待改革。文化产业规模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目前,就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比例来看,我国文化产业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在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许多农村,不少群众自觉不自觉地相信因果报应、命中注定、烧香拜佛、占卦算命、看风水等,不仅在边远地区,就连一些发达地区的许多农村也十分流行。另外,文化市场法制管理不强。大量非法出版物肆意兜售,文化市场繁荣的背后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各种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游戏ღ机室、网吧等场所大量出现,有的管理不善,导致严重政治问题和充满暴力、色情、封建迷信的盗版书刊及音像制品公开销售。还有一些中小学生和青少年沉迷于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这些都严重污染了文化环境,与和谐社会极不相称。
四、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及成因分析
首先,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和谐。其一,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来说,教育投入明显不足,公共教育经费投入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足国民生产总值的4%。办学条件得不到改善,办学水平得不到提高,造成了“上学难”、“难上学”的局面。医疗卫生方面,医院设施严重不足,布局不合理,药费居高不下,医疗保险措施不到位,人民群众有病不敢看、看不起,造成“看病难”、“难看病”的局面。这些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其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带来的利益矛盾突出。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收人分配差距偏大的现象,而且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地区收入差距扩大、行业收入差距扩大、不同所有制单位的职工收入差距扩大、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社会多数成员积极性的发挥,也会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
其次,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在新旧体制交替的特定条件下,一些人置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于不顾,利用法律制度法规不健全的可乘之机,大肆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损公肥私、挥霍公款……目前,反腐形势依然严峻,有些地区和部门的问题还相当严重。“交通厅长现象”、“秘书现象”、群体性腐败等成为了近些年来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腐败现象,既是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不和谐因素,也是造成很多不和谐因素的重要根源。
五、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由于科技水平低,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来พ实现的,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难循环和效率低的问题,由于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和经济增长的粗放型方式,我国的资源和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江河湖海洋遭到污染,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水生态系统失衡;城市污染严重,酸雨污染突出;土地生态系统衰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致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十六大报告[R].2002.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孔泾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4)[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史瑞杰.公平与效率:社会哲学的分析[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