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和谐社会下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

时间:2024-11-14 12:47:3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新时期,我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并抓紧落实。和谐社会 ☺为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师德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何在弘扬传统师德的基础上做到师德建设与时俱进?在深入了解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与要求的基础上,从师德管理与师德教育两方面初步探索了和谐社会下师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论文关键词:师德管理;师德教育;中小学教师

人们对教师的尊重一方面是对教师知识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教师德行的尊重。师德建设多年来也可谓是老生常谈,但师德建设又是历史的、具体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不和谐因素也给师德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006年8月11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决定》,明确了我们的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为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师德建设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联系。

一、当代师德建设中的问题与分析

我国教师队伍优良师德占主流,师德建设也受到重视和富有成效。但是,也应看到目前师德和师德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幼儿、小学教师的师德问题与成因

由于幼儿与小学生的心理水平低,认知与社会性发展都不高。因此,这就需要从事初等教育的教师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而个别教师缺乏教书育人的职业信仰,更缺乏循循善诱的教学。用严格的纪律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来控制学生,对他们的教学采用粗暴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另一方面,现今,国家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义务教育进一步深入落实。这使得小学没有了升学率的压力,而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尚未健全。从而使教师的责任意识弱化,对教书育人有所怠慢,教师的竞争意识下降。一些偏远地区的公立学校是力求不出安全事故,教育教学水平高低与否无所谓。小学教师的工资不高,教师强迫学生参加“额外家教”的现象也依然存在。一些男教师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不高,整天怨天尤人,并将这些情绪带入课堂。幼儿、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不大,有较多的额外时间。而部分教师并没有形成高雅的爱好,而是从事赌博等不良行为。与社会上三教九流混在一起,沾染较多的不良习气。

2.中学教师的师德问题与成因

中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青少年的成人意识已经开始增强,对所出现的问题,他们喜欢采用民主、公平的方式解决。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处在社会性自我的形成阶段,社会意识尚不健全;自立意识增强,但充满迷茫和焦虑。他们交往需求上升,但与孤独感同在;他们重感情且精力旺盛,但他们的鉴别能力较差。他们心态和行为的可塑性很强,随时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点。而中学教师所出现的道德问题大多都是基于对中学生心理不了解造成的。如,在教学中传播一些偏激的思想观点。在学生中有影响力的老师在生活中的失范行为易于被学生认同;学校的弄虚作假行为,如学校评优、评国重,让学生也弄虚作假,影响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教师对学生之间的争执或“早恋”等问题的处理不当也造成严重的后果,影响了教师的师德。

二、和谐社会下师德建设中的教育管理者的管理

和谐社会历来就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的本质在于统一多种因素的差异与协调。因此,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和差异的社会,和谐社会是和而不同,它不是主张平均主义,而是在承认和正视社会差异的前提下去妥善的处理各种矛盾,努力消除不和谐因素,使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协调发展。½由此可知,社会和谐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对和谐思想的了解,可以明确两点:第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是必须要承认和尊重差异与矛盾的普遍存在。第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是要建立与落实各种矛盾的协调机制。作为和谐社会下的师德建设也应该首先正视这其中所存在的矛盾,尊重差异,允许特殊性与个性的存在。其次,要在这一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与完善协调师德矛盾的机制,让师德建设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繁荣局面。师德建设与建设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教师师德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德育,学生品德的提升使得整个社会的道德素养提高,这有利于社会的更加和谐。社会和谐了,作为社会成员的教师的道德也会受到良好社会风气的影响而进一步提高。

1.教育管理者的制度管理

(1)要把对德行的考评与心理健康纳入到教师资格认证中来。长期以来教师资格认证都十分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而对资格认证中的德行考察只是流于形式,以至于教师队伍良莠不齐。鉴于教师职业事关祖国未来,对教师资格认证就必须多花些精力。心理素质的评定在教师的资格认证中也常常被忽视。对即将成为教师的人进行专业的心理测评,确定具体的心理健康准入标准也是有利于师德建设的,这也是一种从源头做起,一种积极的方法。

(2)完善师德培训制度。学校应建立对教师终身教育的师德培训教育机制。学校人事管理和师资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师德培训制度和师德培训档案,将教师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要把师德培训教育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其实大多数学校的师德培训机制已经建立。往往由于缺乏经费而使其搁置。有的学校并非拿不出经费来,而是因为培训制度只是为了迎检,并没有真正得到重视。

(3)规范师德考评制度。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项目及教育教学考核的主要内容,对教师考核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要将师德建设与学校分配制度等结合起来,把师德要求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要建立规范的师德评价体系,作好师德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吸收其中的合理因素,通过比较研究寻找适合师德评价的切入点,结合我国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建立起完善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应包括职业选择的倾向和思想道德水平、从教能力和个人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有关师德的各个方面。对师德建设绩效的评价最主要的是应全面、细致,从宏观上给予定量和定性的判定。同时加强考核和督促把对教师思想修养方面的要求渗透到教书育人和实际工作中去。推行学生评教制度,让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师表形象进行客观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师德考核的重要依据。

(4)完善教师权益保障体系。马克思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如果要求教师只讲奉献不讲报酬是很难有说服力的。因此,我们要切实解决与教师利益相关的问题,这也是师德建设的一种方式。要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为教师恪尽职守、履行义务、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柱,真正营造☣“民主、自由、和谐、宽容”的学术氛围,创设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

2.教育管理者的文化管理

(1)为教师提供文化娱乐设施,鼓励、支持教师形成高雅的爱好,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城镇教师,他们的业余时间较多,如每年寒暑假。而他们中大多数人没有有效利用这部分时间来学习或是培养一些高雅的爱好。这也与他们所处环境的物质条件有限有关。学校在这方面应该组织起教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

(2)学校要抓好校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师德氛围。道德的形成是先经历了他律阶段,良好的师德环境有利于教师对高尚道德的内化。学校在此首先应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让教师一进校园就能感觉到校园是一方净土。校风建设包括了学风建设,教风建设与领导的作风建设。学风也不仅包括学生的学风,还包括教师的学风,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的优良教风与师德建设也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关系。优良教风有利于高尚师德的形成,高尚的师德又促进教风的形成。校风中的领导作风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只有领导以身作则了,教师才会践行规范。

(3)创造有利于师德建设的校园舆论环境。学校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阵地和手段,创新活动的载体,坚持不懈的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一是要实施师德精品工程,树立师德典型,进行目标激励,以达到激励教师群体的作用,形成唯德是尚,见贤思齐的崇德氛围。二是要大力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加强对师德修养理论和案例的学习,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意识和理论水平。三是行政部门应鼓励行业组织的形成。行业组织是教师自己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对于行业规范的形成与监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和谐社会下师德建设中的师德教育建设

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体现在师德建设中也就是要以教师为本。教师作为人,有各种♂需要,有个体差异,同时教师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具有在他人与自身的教育下自身克服自身问题与困难的潜力。因此,师德建设不仅要靠管理还需要靠教育。

1.教育管理组织对教师的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历来是我国师德建设的特色,也是一种优势。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道德认知水平。现今的思想教育除了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外,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本的平等民主思想教育;竞争合作、开拓创新精神教育;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教育;以及敬业精ฉ神教育。

(2)专业的师德教育。专业的师德课类似于小学的德育课,它应该同属于学校德育范畴。可由于其针对的对象是教师所以又不完全等同于学生德育且没有多少固定的模式可以参照。但科尔伯格利用道德两难问题来研究道德认知水平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的。通过道德两难问题的探讨,可以使教师明确自己所处于的道德认知水平,逐步提高教师的道德判断,培养道德情感。此外,师德课可以渗透在教师培训中,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出现。 2.师德教育还包括教师的自我教育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整合自身人格。社会和谐总体上包括三大要件: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的和谐;三是人自身的和谐。在三大要件中,人自身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最为重要。人自身的和谐首先要自身人格完善。人有不同面,教师要深入认识自己,认清最真实的自己,同时也要认清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正确的正视它们,要认同自己高尚健康的一面,并将高尚面展示给学生,把学生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教师要能坚持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允许别人不同意见的存在,但也要坚持自己的底线。

(2)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与坚定的职业信仰。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千百年来,对教师的褒扬之词不胜枚举。“教师把别人送到了彼岸,自己却在原地徘徊。”而教师应该看到自身奉献的意义,体验到学生成长与成才所带来的成就感。树立起对孩子未来、对家长期望、对学校荣誉、对自身事业、对社会和谐负责的责任意识。有为自己理想与事业奋斗终生的热情。

(3)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也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师德建设也应体现出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在教师与学生关系方面,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应体现民主、平等、尊师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师与集体关系方面,教师要体现出友爱、互助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教师与社会关系方面社会主义教师应体现出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整体利益服务的精神。此外,教师们还更应该努力营造好自己的家庭,让家庭成为自身动力的来源地。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