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 理解 教育 解放

时间:2024-12-26 01:40:3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探索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和层面,由于其利益主体的不同以及对事物认识水平和程度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因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有的放失,增强针对性,探索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农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其居住环境、从业方式、文化素养、观念习俗等,造成了农民思想认识的特殊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不能人为地划分谁专门做别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而哪些人的思想工作只有让别人来做;更不能天然地认为,做别人的思想工作的人就是先进的,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就是落后的▲。我们常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似乎把农民教育好了,中国的一切问题都不在严重。然而,现实的问题是,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多少年,严重的问题依然严重。是农民不可教化吗?非矣。严重的问题是我们对农民既不尊重,也不理解。因而,也就谈不上教育和解放,更说不上引导农民在人类解放的道路上获得自我解放。问题是我们对农民究竟认识了多少、理解了多少、亲近了多少,教育了多少、教育了什幺、怎幺教育。对待农民,了解不等于理解,接触不等于亲近,看重不等于尊重,教训不等于教育。

尊重农民首先要尊重农民的人格地位,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决不能再把农民当作二等公民。中国农民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都是最善良、最纯朴、最勇敢、最勤劳、最诚实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农民的思想,使农民脱离小农意识的劣根性,成为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农民,把农民的解放纳入⌚到整个人类解放的进程中。按传统的理解,农民是自给自足的小生产者,而现代化的涵义是以高科技为特征的社会化大生产,如果以此为界定,农民与现代化格格不入。而要使农民走向现代化,既不是一味地阻止农民进城或人为地排挤、苛刻农民进城,也决不是让农民都迁到城里去。而是要通过农村环境的改变,农业手段的改善,农民素质的提高,实现新的解放。真正让农民走向现代化,必须使农民自我觉醒,走进知识,亲爱文明。这一解放的目标和标志就是:职业非农化、居住城镇化、人口知识化、农业现代化。

要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弄清当代中国农民的思想状态。中国农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显示出的创造力,就整体而言,代表了中国农民发展的历史走向。但这并不表明,中国农民已完全自觉地融入现代化的潮流。就中国农民整体的思想文化底蕴而言,依然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以此视角可以从以下方面管窥:

1、思想观念突破了传统束缚,获得了极大的释放,但深层次陈规陋观短期内难以彻底根除。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引发的思想大解放,使农民感受到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虚幻的理想填不饱肚子,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最现实的诠释是,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一次次的思想大解放使农民认识到,脱贫致富首先是解放思想,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一解放,没有什幺不可以探索,思想解放的冲击力,使农民多年蕴涵的创造力获得了极大的释放。但农民思想解放的程度也受到自身文化内涵的限制。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在中国还有相当的市场,而且极易在农村传播和流行。黄、赌、毒泛滥,封建迷信活动盛行,宗法势力猖撅,传宗接代、光宗耀祖思想还根深蒂固,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享受今生、何待来世,只要我能捞一把,哪管它洪水漫延的农民意识依然占据着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

2、有着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追求,但往往限ฝ于狭隘的功利主义,而使理想、信念发生扭曲。共产主义是最理想的社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本身就是农民追求的目标。发家致富、向往理想社会是中国农民世代梦寐以求的愿望。改革开放的春风,使解除了思想顾虑的中国农民,开始毫无顾忌地追求富裕,一部分先行者依靠勤奋劳动和合法经营摆脱了贫困,走向富裕。但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中的相当一部分并没从农民意识中脱胎出来,而是用自己的血汗钱,挥霍无度,甚至走向堕落。至于集体主义,共同富裕,先富帮后富,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则很少记起。拜金主义、为富不仁,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则成为一部分人践履的信条。

3、参政意识不断增强,但参政水平亟待提高。随着改革的深入,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政治透明度的提高,农民权力观念的变化,参政范围的扩大,参政力度的加大,农民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农民不仅要成为支配自己所掌握的生产资料的主人,而且要成为管理自身事务的真正主人。于是农民对党的政策允许、法律规定的,自身应该享受的各种权利十分关心,国家对农民政策的任何调整都必然引起农民的关注,各级政府对这些政策的落实,乡村发展规划,农民应该承担的法律义务,乡村经济财务状况,计生方针和措施,行政法规,财务公开等,农民都有知晓权、参政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但由于农民观察思考问题的视角所限,加之引导不当,透明度不高,相当一部分农民是自发地参与。特别是后进村,在自发参政中总有一种与乡、村干部的对立感。有时甚至以违法的方式参政,有的村民甚至许诺,如果大家选我当村长,税收全免,生育自便。

4、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增强,但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有失公允。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依法治村成效显着,农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不论大事小事,公家事、私人事,农民摒弃了不到万不得已不打官司的观念,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把政府推向被告席。但有的农民对法ผ律条款,只注重权益方面而不愿履行义务。有时又由于法律自身的软化和执法者的弹性实施,而对法律产生了怀疑或曲解,不是运用法律手段,而是绕开法律甚至以违法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老百性称之为“私了”或“摆平”。有一民事纠纷,法院已判决赔偿8000元,但黑道一出面,1500元摆平,双方也不得不认可,于是出现了红道不如白道、白道不如黑道的见怪不怪的现象。

5、对知识、文化、技术渴求有余,但吸吮严重不足。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农民对知识、文化、技术接受的渠道日益拓宽,“三下乡”活动倍受农民欢迎,希望工程,手拉手活动,助学工程,农民素质学校,农民文化活动室,成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农村涌现出了大批科技带头人。但就整体而言,农民依然是全社会文化技术素质最低的。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中国农民平均文化程度只有5年级半,实地考查发现,农民并非不愿学,而是学不到,特别是后进村,有的常年看不到报纸,听不到广播,电视也是经常因停电或电力不足而收不到,更不用说理论、政策、法律、科技、文化的培训了。农民所能了解的信息途径就是进城时接到的治疗各种疾病的传单,再不然就是公共场所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或墙上看到的各类庸俗广告、街头小报。

6、农民对党和国家的各项涉农政策的理解及对政府的可信度增强,但在基层,干群关系依然紧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农村政策和法规,政府也为农民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受到了农民的拥护和赞成。农民遇到了麻烦或问题也愿意通过各种渠道向党和政府反映,暂时不能或没有条件解决的,农民也大多能够理解和谅解。但在一些基层,特别是后进农村,由于方法不对,甚或出发点不对,不是为农民着想,而是一味想着从农民那里得到什幺,侵犯农民权益,且方法粗暴,态度蛮横,甚至欺压百姓者,屡见不鲜。出现了干群关系紧张,形成了老百姓对政府、对领导的逆反性、不信任感、疏远感。有一农民春节在自家门上贴的春联写道:“百姓靠勤劳致富,干部凭权势享福。”于是出现了越是政府号召的,虽然农民在行政压力下不情愿地接受了,但心理上却更加反感。



农民有农民的特性,农村有农村的特点,因而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农民的教育应该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总目标下,新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对农民的教育,要结合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自身的解放来进行。以此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农民。根据我国目前多数农村的情况,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围绕结合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进行。教育农民认识社会主义本质不仅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目的是走向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区别。空头的说教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怨群众奔小康没有出路,而是干部带领群众奔小康没有思路。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利为民素谋,才能真正带领人民群众奔小康。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二是找准切入点。农民最看重实际,任何虚无飘渺的说教只能引起农民的逆反心理,因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不同情况找准切入点,这一切入点就是从农民根本利益出发,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使农民认识到这些政策,就全局和长远而言,都是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的。比如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行就受到了农民的广泛赞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是农民不通情,而是干部没感情;只要干部有感情,群众还是最重情。

三是抓住着重点。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都在看着党支部。干部只顾享清福,群众必然多遭苦;只有干部多辛苦,群众才能少受苦。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这样可以起到传导、带头作用。真正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农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就会大为增强。

四是发现闪光点。先进村经常会有一些闪光点,可以对后进村起促进、示范作用。但后进村更应该注重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再乱的地方都有保持稳定的基本力量,再落后的地方都有先进的因素,越是后进村,越要注重发现闪光点,并及时宣传、表扬、提升,形成后进赶先进,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干部身先、群众争先的良性循环的局面,还可以克服后进村对周边地区的感染,增强先进村的辐射力。

五是培育生长点。农村的新生力量往往代表了农民未来的发展方向。如高初中毕业生甚或大中专毕业生(安徽省实行机关干部到村挂职,大学毕业生到乡镇、村任职对推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收了很好的效果)的相当一部分是从城镇返回农村,打工仔、打工妹中的返乡者,复退军人,他们从外面带来了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和新的信息。他们思想活跃,不安于现状,有开拓进取精神,培养这支力☏量,将会给农村基层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六是重视注目点。农村工作既有连续性,但更多地是受季节制约而呈现出阶段性,这些阶段性的工作因与农民的利益直接相关,往往是农民的注目点。如土地承包期的延续或转换,村务的公开与隐蔽,农民负担的增减,计划生育的松紧,社会治安的宽严等等。只有干部清白,群众才会明白。若处理不好会引发一些新的矛盾,处理及时、得当就会使矛盾不至于激化,进而化解。

七是突破聚焦点。由于农村特殊的居住环境和根深蒂固的封建宗法思想,一些宗族关系对农村的各项工作仍有很深影响,即使是同村同姓也有个亲疏,这些宗法关系有时还与本村、本姓在上边或在外地任职的上级领导或有关人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农民不论什幺事总想在外边找个人,以示自己在场面上有人,农村有相当一部分焦点问题非常棘手,往往与这些宗法观念引发的宗族关系有关。这些焦点问题处理好了,就会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八是强化薄弱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往往在那些不贫不富、不上不下的部分。这部分人中,似乎出于代表群众利益,但有时只是以群众利益为筹码,实质是代表个人或小集团利益。这部分人违纪不够资格,违法不到程度。因而纪律处分不适应他,绳之以法不到火候。说理他有一套,上访他似乎有根据。但决不能忽视这部分人的能量,特别是后进村,更应强化对这部分人的转化工作。敌视他们,矛盾激化,则适得其反;若亲近他们、鼓励他们,做好转化工作,往往又对全局产生积极影响。

农民是一复杂的群体,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不论怎样,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要认识农民,理解农民,尊重农民。在此基础上教育和引导农民,从而使农民在理解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自我解放、自我发展,向着人类解放的目标迈进。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