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用外资的弊端分析(1)论文

时间:2025-01-14 05:07:0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论文摘要】 中国的引进外资政策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产生了很多弊端。本文从国际收支失衡,通货膨胀压力增加,国民财富流失严重,地区差距扩大,挤出效应明显,内资企业的不平等竞争问题突出,对中国生态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扰乱我国正常竞争环境,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产业安全问题凸现等9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论文关键词】 利用外资弊端分析 中国利用外资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8年的历史,它可以称得上是一场现代化的革命。但时至今日,中国加入WTO 的过渡期即将结束 ϡ,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再是资金短缺,而更多地是如何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

在这种新形势下,有必要对中国利用外资产生的弊端进行深入分析。

一、国际收支失衡,通货膨胀压力增加 随着外资的大量涌入,使得我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压力骤然加大,并使得经济过热,导致我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中国长期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到2005年末,经常项目收支差额为160,818,311千美元,资本项目收支差额为62,963,916千美元,显然,这种“双顺差”大量来自于外资的流入。

这也使得国家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截止到2006年10月,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的大关。由于对资本项目进行管制,中央银行为了买入外汇需要投入大量的本币,构成了外汇占款,随着外汇占款的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必然增多,使得广义货币M2随之扩张,截止到2006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33.19万亿元,为此,央行不得不用提高利率的办法进行对冲,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只要央行对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进行管制,通过这种途径造成的货币扩张是不争的事实,这必然会给我国造成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使得我国国内经济的稳定运行需要多方努力。

另外,外资的大量涌入和高额的外汇储备使得人民币面临前所未有的升值压力,目前,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的中间价已经突破了7.87的水平,进入了升值通道,只要我国依然保持较高的引资力度,这种外汇储备急剧增加的局面就不可能得到缓解,在中长期内人民币必然升值,这会对我国的出口企业造成较大损失,并有可能使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二、国民财富流失严重 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由于给予了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使得本应属于我国的国民财富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如由于给予外资企业税收的减免,这部分财富我国无法获得,随着外资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上升,这种流失速度会加剧,同时,一些外资企业往往采用提高进口设备的价格,降低出口产品价格的方法与政府进行博弈,导致账面出现“假亏损”,而实际却盈利的事实,这也使得我国的财富流向国外。

目前在中国境内的40多万家外企有60%账面亏损,年亏损总额达1200亿元。更让人费解的是,这些外企置多年亏损于不顾,在亏损之后竟又接连追加投资。

此外,在企业采取合资的模式下,国有企业的资产流失也非常惊人。一些外资通过高估设备价值的方式,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外商将一些国外已经淘汰的机器设备作高价出资,这种方式不但减轻了外方的出资义务和风险,并且给其带来较多的投资回报,这也意味着中方经济利益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在无形资产出资和估计上表现更加明显。

三、地区差距扩大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先沿海,后内地。尽管国家目前进行西部大开发,但受地理位置、优惠政策等众多因素的制约,目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仍高度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由于外商直接投资过于集中于东部地区,这尽管有力促进了东部地区的资本形成、产品出口和经济增长,但也使得地区差距愈加明显,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外商投资向中西部转移,那么,随着外资的继续增加,这种地区差距会更加扩大。

四、挤出效应明显 随着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尽管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不乏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对国内资本产生了较强的挤出效应,伴随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内资企业市场占有率、产值比重相应下降,一批高污染产业把国内过剩的生成能力转移到我国,在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土地、能源和公共资源的同时,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外资在带来了直接和间接就业效应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内资企业处于竞争劣势,迫使一些内资企业退出市场,这些企业职工的失业人口,就是由于挤出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外,外资企业往往借助其资本的优势,通过中国的资本市场,以低成本收购中国的壳资源,注入其在中国的业务和技术、产品,除了能迅速占领市场之外,也会形成行业垄断,而我国还没有完备的反垄断法来规范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竞争行为,这同样也影响到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

五、内资企业的不平等竞争问题突出 自我国入世以来,对外资的各项准入限制已基本取消,外资现在不但已享有与我内资企业同样的国民待遇,而且还享有我内资企业所没有的税收优惠。例如,在税率方面,虽然按税法规定,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都是33%,但实际上,对外资的税率优惠,如“三免两减”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优惠,远远超过对内资企业的税率优惠。

研究表明,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平均税负只有11%。相比之下,中国一般内资企业的平均税负率要高出一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税负率更高达30%。

除了外资企业税负轻微,还有土地、贷款、用汇等优惠与便利,这些都保证了外资企业的赢利。而沉重的税负大大限制了我国内资企业的生存发展,使其无力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在与具有技术优势的外企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弱势地位。

从表面上看,用“两免三减半”的所得税让步换取了外商的直接投资。但实际上,各级财政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

六、对中国生态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 在对外开放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尽管一些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产业转移到了我国,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同时也将一些资源型、耗能型、污染型加工制造业向我国进行了转移。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约束越来越严重。

在中国“优越”的投资环境下,外资企业由于不必把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损害纳入到自己的经营过程中,从而使得中国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资战略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转移污染的一个渠道。事实上,中国引进的外资企业有许多是一些传统过时的工业科技,如制革、印染、电镀、杀虫剂、造纸、橡胶、塑料等产业,这些产业对稀缺性和污染性资源的✈消耗过大,既激化了他国与中国在能源和原材料等问题上的冲突,也增加了中国经济发展中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七、假外资盛行,扰乱我国正常竞争环境 根据商务部外资司的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对华投资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来自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萨摩亚等离岸中心的投资大幅增加,其中来自维尔京群岛的投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有分析人士认为,以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区区弹丸之地,其投资总量竟能超过美国,这其中包括了很多国内资金“中转”的假外资。

这种现象使得那些诚实守法的国内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扰乱了正常的竞争秩序。在我们谴责这些内资企业的同时,其实更应该反思的是我国的引进外资政策。

八、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外资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的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在:制造业过重,农业、服务业过轻。2003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535亿美元,制造业占69%;农业占1.87%;服务业占29.3%,且三分之二集中在房地产服务业。

因此,外商投资的结构性倾斜不仅加大了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偏差,而且外资的结构性倾斜也扩大了中国三次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差别。

九、产业安全问题凸现 与外国的保护主义相比,中国仍然在尽力地敞开大门。一直以来,中国将钢铁、能源、通讯、金融、交通运输等领域层层开放,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的外资以入股、控股、并购方式纷涌而至。

随之而来的,则是许多龙头企业被逐渐控制,有些民族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消失——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长此以往,中国的产业将面临隐患,成为国际产业分工总体格局中打工者的角色。 ♒事实上,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控制力已经达到了某种令人惊讶的程度:这些外资频频并购的案例大多分布在盈利能力很好的制造业、ช流通业以及高科技产业,如汽车、 ツ电信、啤酒、饮料、日用品、机械、大型综合超市、医药行业等。

面对这些弊端,我国必须改变现在的引进外资政策,以使外资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