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包服务业发展探讨(1)论文
摘 要:基于服务外包业发展状况以及经济社会效应的视角来阐述其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作用,并且分析了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同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服务外包;内需;产业结构 1 引言 2008年9月15日,随着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轰然倒地,华尔街在短短数日内完成了积淀已久的金融危机的井喷似爆发。
这场“盛况空前”的金融危机很快席卷全球,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未能幸免。GDP增速下滑、出口额锐减、中小型企业大量倒闭、出现大量农民工返潮和大学生失业问题,这一切严重阻碍和影响了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以及建立和谐安定社会的发展思路。
尽管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损伤,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升级,正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进行。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将有更多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这给我国承接外包业务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因此,我国企业应当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同时,积极主动寻找以服务外包为重点的国际产业转移新机遇。 2 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服务外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近年来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极其迅猛。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增长。有资料显示,2011年和2005年总值已经分别达到3000亿美元和5850亿美元,2007年全球外包市场总值更是高达1.2万亿美元。
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为2000 多亿美元,仅占我国贸易额的10%左右,远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以软件外包出口为例,2007年我国软件服务外包的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而目前全球离岸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4650 亿美元,到2010年,全球离岸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可望增长到6000 亿美元。
由此可以预见我国在服务外包市场上将大有所为。 3 发展服务外包市场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3.1 促进产业升级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웃。
众所周知,尽管我国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是第二产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三次产业比例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据国研网的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第三产业比重高达76.7%。
而中国仅为41.1%,这一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的69%也差距很远。同时,第三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也主要是集中在低端的加工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外包市场在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却很小。
由此可见,积极争取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将大大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朝着更加合理和高端的方向发展。 3.2 增加就业渠道 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涉及经济增长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民生的大事。
然而受金融风暴影响我国企业不得以开始纷纷裁员,2008年底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以及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报告称,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的农民工高达2000万,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
2009年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1/4。我认为,除了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的原因外,结构性矛盾突出和就业渠道狭窄是失业增加的重要因素。
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出于劳动力套利的动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业务发包到劳动力廉价的发展中国家,据麦肯锡的分析,全球范围内49%的软件工程、44%的信息技术服务、25%的金融业、19%的保险业以及13%的制药业岗位都可以转移到低工资国家。
一项研究表明,美国潜在的服务外包将给承接服务的国家创造高达1400万个就业岗位,仅在金融服务业,服务外包就给东道国带来了200万个就业机会。 3.3 有效扩大内需 一方面,正如上所分析的,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渠道,而这群人是我国当局不可忽视的一块消费群体。
另一方面,服务外包业也存在很多关联产业,如该行业通常会大量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平台,从而促进通讯信息产品的消费;该行业还会租用甚至买下大量高档写字楼,从而促进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 3.4 缓解能源压力 尽管总体上看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人均能源可采储量则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其次我国能源技术依然落后,能源效率明显偏低。 因此,作为我国目前支柱产业的工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基本上是以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
在目前全球能源紧张,诸多能源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价格飞涨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仍然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着手产业升级,那么可以预见经济增长将不可持续。而服务外包业,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可称得上是微耗能产业。
因此,服务外包业的发展不仅能给我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瓶颈。 3.5 减少环境污染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
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生态的破坏,已经愈来愈成为阻碍我유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寻找和发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一直成为我国当局努力的方向。
而服务外包业务作为高端服务产业,其涉及的服务性工作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是一项彻彻底底的“清洁产业”。 4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业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虽然我国服务外包业起步较晚,目前规模很小,但是从我国的整体条件来看,具有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力正在迅速成熟,为发展服务外包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同时我国劳动力具有诱人的“价格优势”。据统计,目前我国IT 行业大约有75 万的各种中高级技术人才,40 万的软件工程师。
此外,每年又大约有4~5 万科学和工程方面的毕业生加入这支队伍。同时,国内工程师平均每人月工资水平约500 美元左右,而印度为700 美元左右,美国则高达4000 美元。
美国《商业周刊》指出,中国的低成本富有才干的软件技术人才是开展IT 服务外包的一大优势。
服务外包的投资环境良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能力明显增强。我国经济经过20 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和服务体系,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不断改善,使我国企业具有大规模承接服务外包的客观环境。
依托制造业优势,服务外包内外需求旺盛。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被称为“世界工厂”。
事实上,惟有制造业的发达,制造企业才有可能将服务外包出去,才能产生对服务外包的需求。而我国的制造业基础雄厚,我国在大力吸引国际服务外包的同时,更可以利用自身的制造业优势积极发展我国本土制造企业的服务外包。
较强的本地制造业实力成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有力支撑。可见,我国自身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服务外包的需求是“域内外包”的内需和“离岸外包”的外需双重叠加。
另外,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宏观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良好的基础设施等都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有利条件。 尽管如此,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业仍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首先,我国☤服务外包型企业竞争力不足。与印度、爱尔兰等承接服务外包的强势国家相比,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普遍规模小,国际化经验不足。
其次,我国员工英语沟通能力较差,不能和欧美发包方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再次ก,我国相关法律体系还有待健全,这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而这正是发包方所十分看重的软环境。
另外,我国外包企业对西方商业惯例及文化的不熟悉、不适应等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最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速度。
5 政策建议 在这方面,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已经提出不少好的对策和建议如:政府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构建有利于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建立起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风险投资。我认为以下几点格外值得当局重视:
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立法。构建诚信的商业环境是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因素。
信息安全已成为服务外包转移方选择承接方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应加大对软件盗版等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严格履行合同,保守客户商业机密,遵守国际上的信息保密规则,建立有效的数据安全机制来规范金融服务领域的商业秩序;
加强语言、IT、金融等相关领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服务外包业不同于一般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其从业人员需要较高综合素质。
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接包国印度、菲律宾、捷克的经验表明,合理的人才结构是服务外包发展的关键之一。为了大力开拓美国外包市场, 菲律宾教育体系采用美国模式, 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体制等方面都与美国相通, 并分派专业人员到美国接受培训。
这使得菲律宾拥有一批精通英语、熟悉美国客户要求的专业人员。而这方面人才匮乏正是我国外包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因此,需要“两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的相结合,英语水平与专业技能的相结合。
充分重视国内服务外包市场的开拓。从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我们不难看出,但凡过分外向型企业均受到严重打击。
服务外包市场也同样如此,尽管欧美、日本等海外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庞大,但同时也是不稳定的。一方面,发包国具有“游动性”,他们随时都可能将办公室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服务效率更高的国家;另一方面,海外市场极易受到诸如金融危机、战争、天灾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因此,政府应鼓励本土企业将自己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加大其在我国服务外包业中的比重。这样不仅可以稳定我国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而且也将提升本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政府加大对全国外包示范城市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进一步完善这些城市的软硬件设施,并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积极争取国内外投资。
参考文献 甄炳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服务外包[J].求是,2006,
. 李志强,李子慧.当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国际经济作,2004,
. 詹晓宁,邢厚媛.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承接战略[J].国际经济合作,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