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时间:2024-12-27 13:45:3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论文关键词:商业 风险 内部控制

论文摘要:在WTO过渡时间表临近尾声的新阶段,伴随着利率化的不断推进、创新的显著发展、银行业重组整合对提升内部风险管理的新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应采他山之石,建立以内部控制管理为主体的风险管理框架,以解决风险管理中至今尚存的深层次矛盾。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背离,从而导致银行蒙受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眭。根据不同的标准,商业银行风险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风险各有不同的特征。如根✿据商业银行风险本身的性质,可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根据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划分,可分为自然风险、风险和经营风险,下文就根据风险影响的范围而产生的各类风险进行详细阐述。

1 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深层次矛盾

伴随着外资银行竞争的日趋激烈,全球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呼声的不断提高,中国商业银行固有和新增风险的进一步加大,银行业管理面临的内外部也更加复杂多变。中国的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摆脱风险管理的淡泊意识,思考并探索如何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并完善综合风险管理之路。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正值初始阶段,相对薄弱。时至今日,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仍然存在着下列深层次的矛盾。

1.1风险管理科学性不足

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手段都比较落后,风险管理技术极不成熟,风险管理仍处于粗放管理阶段。比如很少有银行具有专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即使有的银行代发了所谓的风险预警系统,但并为建立科学的数量模型,系统数据的真实、运算和更新并不能有效保证;奉献预警信号的界定缺乏专业人士的把关;对于客户和业务的监测仅仅停留在对报表的审查上。在国内目前的环境下,若是以客户虚假的财务报表来决定贷款发放,银行无疑是等于自己为欺诈行为大开放方便之门。而各银行总行对下面分支机构的管理主要靠设计简单的报表,就难免存在被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国内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时,往往是各个业务管理部门“单肩挑”实地各自为政、分头管理。比如信贷管理部门、资产风险管理部门和稽核部门分别同扶一处检查同一分支机构的经营状况在银行已是耳熟能详的常事了。这种分散管理的机制常常导致各职能部门之间不通声息,不相协调,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部署综合风险管理战略,还容易造成重复管理的资源浪费现象。实际上,国内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全行风险管理的统筹安排。

1.3风险管理长效性不足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所承担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要想获得收益,就要承担相应的高风险。奉献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后者只能加以管理和控制,而无法分散。要控制或分散风险,就会影响收益性。中国的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长期以来强调的是“安全性”为主。他们千方百计地吸存、放贷、追求账面利润,对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忽视、淡化,这种风险管理的理念只能带来短期的经营效益,而且,风险管理本身更是“蜻蜒点水”,不切入要害,完全是一种短期行为,没形成长效机制。

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目前最需要进行的创新工作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为充分发挥风险管理机制的防范和控制职能,笔者认为我们既要借鉴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理论与管理方法,又必须充分考虑转轨时期国内商业经营与风险管理的基本特点,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当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四个创新”。

2.1制度创新

2.1.1构建以风险委员会为核心,全方位、全过程的商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通过加快建设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核心,风险管理部门协调组织、各主要业务部门贯彻实施的三位一体的新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将风险管理以真正实现风险管理重点的三个转变:即从现实的风险向潜在的风险转变,从风险的事后处置向风险的前期控制转变,从风险资产的管理向资产风险的管理转变。

依据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要求,风险管理涵盖于各分支机构、各项业务和各种产品,贯穿于事前监测、事中管理和事后处置的整个过程,在抓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将风险管理职能集中于风险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充分发挥风险管理部门的种种职能。

2.2管理手段创新

2.2.1加强对贷中监管,担保者、抵押物、质押物实行跟踪检查、评估如果担保者、抵押物、质押物发生了大的改变,要么改变贷款计划;要么改变担保者、抵押物、质押物。

2.2.2建立法人和自然人的资信信息库

一方面有利于掌握自然人和法人的资信状况,根据其信用状况来决定是否给它贷款或开展其它业务;另一方面把信息进行商品化经营,从中获取利润。

2.2.3完善贷款附件制度

香港商业银行对签订贷款合同的内容要求很严,除了通用的合同文本条约外,还必须有合同附件,即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不同贷款需求和性质而订立一些附加条款。这些附加条款的订立源于对该业务所做的大量细致的研究,对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都做出详细的规定,从而做到将风险限定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2.3技术创新

2.3.1加快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借鉴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经验,考虑国内,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和历史数据,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涵盖风险监测、风险分析和不良资产处置等风险管理环节,构建全过程风险管理网络体系,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2.3.2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易于量化、操作性强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方法

探索建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并在规范风险管理和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完成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与风险计量系统的集成,真正发挥风险监测น的预警功能,全面提升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比识别和风险评估更重要。国际上不少机构因风险控制不当而造成倒闭的案例中,原因往往并不是因为它缺乏风险控制的机制,而主要是因为其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过于薄弱。因此,自上而下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营造浓厚的风险至关重要。要通过广泛的风险和重视业务上的风险估计来培养所有人员对风险的敏感和了解,并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所有人员的自觉行动中去。另一方面在对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风险控制ร制度和奖惩制度,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刻警觉,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同时使风险管理策略具备灵活性,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