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
一、我国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以及与农户种植积极性关系的研究现状
1.我国粮食生产补贴政策
2004年以后,我国调整了原有的粮食补贴政策,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粮食补贴体系。国家通过几个步骤:首先,完善了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制度,同时采用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来保护种粮农户的经济利益。其次,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补贴农民生产使用的农药、化肥和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成本,从而缓解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最后,确立了对良种和农机的补贴政策,支持农业生产的改造和升级,进一步地增加农民收入。这样一个综合的、立体的粮食生产补贴体系,从收入和成本两个方面保护了农民利益。
2.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与农户种植积极性 ☻相关性研究现状
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涉及 三农问题,国内专家学者在粮食补贴政策与农户种植积极性的关系上有很多研究成果。较多的学者从实证角度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并不能促进农户扩大粮食生产,对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持消极态度。而另外一些专家认为粮食补贴政策能够保护粮农的经济利益,对保持种粮面积,促进粮食增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考虑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是否能积极地影响农户的种粮决策,不完全要考虑粮食补贴政策本身,同时还要考虑与农户决策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综合考虑才能评价粮食补贴政策的有用、有效性。
二、对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的实证研究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农户对当期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度和农户面临的经济选择进行调查,以2014年辽宁省灯塔县内的200名农户作为样本,分析农户面对粮食补贴政策,如何做出种粮经济决策。
1.问卷内容与调查问题
调查问卷设计了农户自然状况和与种粮补贴相关的几个问题,其中包括农户的自然状况、农户是否扩大种植面积、农户扩大多少种植面积、收入是否增加、农户对最低收购价格的满意程度、农户对粮食直接补贴程度的满意程度、农户对农资综合补贴的满意程度、农户是否有种植经济作物的意愿、农户是否愿意进行土地流转而选择进城打工。
2.问卷主要的几项调查结果
从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农户大都分布在31-50岁,占调查总人数的71%。有37.5%的农户选择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而种植面积也不超过10亩,有62.5%的人对增收不满意,更愿意选择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例如蔬菜、水果。被调查的农户也会选择进行土地流转,进城打工的方式放弃粮食种植生产。有97%的农户对国家的最低收购价格表示一般和有点不满意,只有23%的农户表示对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满意,对农资补贴持不满意的居多。这些调查数据较为明确地说明了目前农户的种ฆ粮生产积极性和经济选择问题,本文就此结果分析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对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
三、现有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行为的影响和改进策略
1.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的影响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农户对现有的粮食生产综合补贴体系并不是十分满意。随着近些年来国内国际粮价的低迷,国家财政面临着较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补贴压力,因此,采用最低收购价格并不是长久之计,国家应该逐渐放开粮食收购市场,让市场来调节粮食的种植行为。同时,采用更加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来补贴保护种粮行为,稳ท定我国的粮食供应。对于粮食直补和农资补贴政策存在较多的不满意意见,主要原因还是农民种粮收入增长乏力,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从波特的竞争力理论角度分析,粮食种植的替代品-种植经济作物和进城打工会获得更多的收入,所以农户更愿意选择其他方式而放弃种粮生产获得增收。因此,国家应该探索改进粮食直补和农资补贴的政策,通过完善补贴的范围和程度,鼓励农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来提高种粮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异,增强种粮积极性。
2.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实现种粮规模经济
鉴于农户更愿意进行土地承包权流转的现状,国家应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同时对土地集中之后进行的粮食生产,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单个农户生产能力有限,获得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也较不容易。因此,农村土地流转之后,一方面,出让农户通过流转获得一定的补偿取得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较大的土地经营者获得更多的土地承包权,形成了规模经济,降低平均粮食种植成本,更大地凸显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优势。反过来雇佣流转出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农户获得了稳定的收入,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种良好途径。国家应该综合利用粮食补贴政策与规范了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来ศ促进粮食生产,提升种粮积极性。
四、结束语
解决三农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缩小城乡差异目标的实现,不断地加强和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应该从优化补贴方式和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来保障农民收入,同时,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来获得种粮规模经济,发挥粮食补贴的优势。因此,国家需要综合利用补贴政策和管理方法,才能促进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国泰民安的治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