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素养下高中历史“探究性课堂”思考

时间:2024-12-28 20:34:1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随着课程标准中历史素养的引用以及高考对历史素养提出了考查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历史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实现历史素养是学生自我感悟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掌握的知识、能力和应具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作为一个启迪者,无法完全了解学生的想法,也无法在45分钟内尽可能补充史实,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像《抗日战争》这类强调情感态度的课程,单纯地讲授不如讲授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结合来的影响大。因此,在类似《抗日战争》的领悟类课堂中,不妨通过教师课外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概念和课堂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历史素养。下面就以《抗日战争》为例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可体现历史素养的要求以及在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

一、课前学习,了解历史事件基础状况

基础状况包括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等与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内容,恰恰体现了历史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发展意识、多元联系以及史料实证,也是中学历史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高中历史课标中规定了列举侵华罪行、简述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在教材中有着详细的论述。为此,在设计教学方式时,可以将这一部分交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通过教师的微课视频材料,将时间、地点、过程等จ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融于课后的自主学习。在教师进行讲授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查找教师视频中粗略带过的内容,提高认知。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需要教师将最精炼的基础性史实在视频中予以呈现。《抗日战争》的讲授就包括抗日战争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日军在中国土地上所犯的罪行等。教师需要整理出完善的抗日战争框架,寻找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文字,制作成一个完整的模仿课堂而时间又不长的微课视频,以供学生学习。这些概念性知识由学生课后学习,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解决基础知识,又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自己的困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利用信息化的平台,将课堂基础史实时间移到课外,将课堂用于评测、答疑、交流,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在正式上课之前,不要求学生完全记住具体的时间、地点、抗日战争发展的过程等,而是以视频材料做到了解这一层面。历史本身就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教师在微课中呈现史料的同时,适当引导学生寻找史实论证,搜集资料在正式课堂上进行交流,集思广益,丰富学生对抗日战争ท具体史实的了解。

《抗日战争》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体会抗日战争中的爱国激情,通过课后的学习和阅读,能形成对这段历史的完整了解和自己的初步看法,以此实现课标的要求。

二、探究性课堂对高层次历史感悟的引导

高层次的历史感悟强调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独特理解和对历史事件的批判,并形成自己对社会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中学生历史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在《抗日战争》一课中,课堂师生交流以及对抗日战争历史的理解、思考和精神的传达是教学的核心。抗日战争宣扬的是中华儿女在战争面前勇于抗争,最终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精神并以此激励后世。因此正式课堂中对民族精神的感悟是核心,是在课堂教学中将传统纸质知识通过教师的剖析和材料的理解,加之学生课前的感悟学习形成的内在素质。

探究性课堂强调的是课堂的内化,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看法并将其表现出来。为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抗日战争》一课可以运用教师启迪、小组讨论以及全班交流的方式来升华这一部分的教学,达到让学生内化吸收的作用。在正式课堂上,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做一大体了解,随后引导学生思考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原因以及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中国能获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原因,将课堂设置成开阔性思考分析的探究性学习课堂。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自我探索,由于这三个问题都体现了民族统一的爱国情感,因此学生分组后只需要讨论一个问题即可。通过小组讨论,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尽量对原因、地位等做一个较全面的思考;之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对小组讨论结果面向全班做汇报;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给予科学完整的结论。

以此安排课程内容就是鼓励学生自我探寻历史背后的过程,在学生自我感悟、讨论中得出对历史的理解或批判,形成对民族情感的认同,提高自我修养。由于结论是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的,是自己根据课前的独立学习加上自己思考的结果,比起教师的强行灌输后讲解所能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

三、强化历史认同感的有效做法

作为历史素养中的核心历史认同感,在任何历史教学中都是以培养学生对民族历史的认同感为基准的,也是任何历史教育的落脚点。探究性课堂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要求的助手,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探究能力,因此对历史认同感的培养更需要由平时课堂的教师启发转移到学生自我启迪上。

为强化这种认同感,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做法:第一,以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为基点,展开更多资料(包括图片、影片、文字等)的收集。学生通过对不同信息的了解,形成了民族自豪感。第二,了解日本在抗日战争中对中国人民施加的暴行。第三,对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的被侵略与反侵略斗争进行梳理,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遭遇,反思历史,发奋图强。

历史认同感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追求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以来历史的自豪感以及对民族危亡关头所能拥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不是教师普通的讲授学生就可以拥有的,而是在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感悟中形成的。探究性课堂就给了学生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的自我情感可以充分表达。

四、结语

探究性课堂让传统的历史课堂活跃起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这与课程改革强调的素质教育相关。尽管高中课堂时间紧迫,各方面压力较多,但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适当地选择知识尝试探♀究性课堂的 ヅ模式,对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和价值观掌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信息化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的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尝试,对于学生历史知识的把握和历史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