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在日常历史教学中,为研究、揭示、说明某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离不开对史料的挖掘和利用。最好的史料应是该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活动或言论的直接记录。关于如何将史料有效运用于历史课堂,本文就此进行了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3 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15-12-30
在日常历史教学中,为研究、揭示、说明某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最好的史料应是该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活动或言论的直接记录。如他当时的活动实录,他的著述、书信等。这些记录或许不够全面,但更接近历史真实。例如,我们要研究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及儒家学说的演变与影响,最好的史料应是这些人的著述与活动实录,而不是他人对其思想的解读著述,因为历史虽是过去的一种客观存在,但对历史的感受与解读,则是后人的一种主观认识,它可能接近客유观事实,也可能荒谬无比。 那种只读他人的某些解读,就大肆褒贬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做法,自然是欠妥的。以此类推,其他亦然。当然,他人的解读,可以作为我们自主思考与探索的参考,仅此而已。这才是真正的理性。
同时在史料充足的情况下,繁多的史料是一节历史课所无法承载的,甚至会让学生感觉到眼花缭乱。为了能在课堂的有限时间范围之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历史教师必须担负起对史料进行筛选的责任。
首先,选择的史料要尽可能严谨真实。文字类的尽可能出自于原典;要注意史料本身的典型性;选取史料时要顾及上下文及全文的整体性。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第一要义,如果学生依据有问题或有缺陷的史料进行分析,就会以偏概全,无法做到“论从史出”。
其次,要依据课标选择简洁典型的材料。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毕竟很有限,教师应该根据课标确定重难点,对搜集的史料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这样才有针对性,才有利于揭示历史教学的主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概念,感悟历史。简洁而典型的史料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去体验、思考,从而提高认识。
最后,要选择学生感兴趣和适合他们的史料。选择的史料要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长短要适中,要保证学生能读懂,能理解,符合学生的能力要求和教学的安排需要。避免抽象深奥、艰涩难懂的史料,可以将史料编成历史小故事或编成有趣的阅读材料展示给他们,让学生乐学,会学,学有所得。
选好了史料,还要把它们用好,因为史料只有通过运用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高中时期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为了达到历史学习的目的,历史教师还要运用好精心筛选出的史料。
第一,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在运用材料时要看具体对象,比如ฟ高一学生缺乏扎实系统的学习基础,对历史的学习也没有明确的方法。因而在教授高一学生时,应该准备一些图片、视频等直观的史料,还原鲜活而真实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带着兴趣学历史。
第二,深入浅出,用之能悟。将史料改编成历史小故事,使历史变得鲜活,有助于学生自己感悟历史知识。比如在讲必修三“宋明理学”时涉及了很多难懂的核心概念,如“理、气、本心、良知”等,就可以使用浅显的史料,以大大降低相关概念的难度,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自己悟出故事背后的道理与意义。
第三,根据史料精心设计问题。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学生去背诵教材上的评价和结论,而是要学生尽量从史料分析中形成自己的判断,通过材料分析和课堂讨论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史料的整合与问题的设计特别重要。
第四,要讲究史料的呈现方式。历史人物可以通过多媒体加以呈现,使其形象丰富,个性鲜明;可将数据表述转化为图形图表,促进学生读取信息,培养观察、对比、分析能力;重要的历史场景“再现”可以通过音像资料的播放,让学生经历历史“现场”。
史料的选择和运用虽然只是历史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但对史料的定位、把握、采集、选择和运用无不在考验着教师的判读与选择能力;而提升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能用心去筛选和运用材料,让材料感动自己,再通过这些材料把感动传递给学生。
实践证明,运用史料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是历史教学♋的有效方法。在历史课堂中更灵活、更科学、更恰当地运用史料,是优化历史教学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悦欢.高中历史必读史料全解[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王 涛.智慧学历史――史料、史观与史论研习[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