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香港高中历史文字教科书史料运用
在所参考的香港教育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二课文中,文字史料共有91处,从呈现位置上分析,均以课旁提注的形式呈现在课文基本文的左右侧,如果从课文结构方面划分,教育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文字史料未出现在课文系统中,因《新视野中国历史》编辑说明中提到课文辅助系统中包含文献剪辑栏目,课文中所有的文字史料均在该栏目下,因此此版本的文字史料均呈现在课文辅助系统中。
白月桥先生曾在《历史教学问题探讨》一书中提到课旁提注,他认为编者设计这个特殊结构的目的是对课文内容加以提炼概括或启发深入思考,以便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它们的合理运用都可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内容,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此版中对文献剪辑栏目设置概括为引录史籍、诗文或重要人物的言论,内容精警,针对性强,有助学生理解与探究相关史事。因此文字史料的内容是相对丰富且有针对性。
在文字史料的形式处理上,每一段文字史料皆有数字标记,例如资料1.7则为甲部课题一出现的第7处史料;字体上区别大小号,香港高中历史教科书文字史料区别于大陆的较明显不同在于,每一段文字史料前有一段针对文✪字史料大意的简短总结性词组或句子,例如资料1.9:
三司的權责
三司之职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脱脱《宋史职官考》
上述文字材料中三司的权责和清世宗打击☤八旗势力则是对文字史料的总结性词组、语句,香港ฑ教育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处理这类文字时字号大于文字史料,同时用绿色字体醒目标明,这样不仅方便区分文字史料部分和文字非史料部分(部分课文左右侧文字是对文中插图的解释说明),总结性的词句能提供学生在阅读文字史料时的一个大致方向,学生在阅读时结合指示性的词句,能够更容易理解文字史料所隐含的意义,而针对大部分文言文史料,史料后均有语译一栏,其目的是解释文言文史料,例如资料2.31:
军机大臣的职责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划于其间。
赵翼《簷曝杂记》
语译:(军机大臣)只是传达皇帝口述的谕旨,并予以笔录,而没有丝毫独立地行动和决策的余地。
设置语译有助于学生在根据自身理解文字史料的基础上比对正确的意思,加深并巩固对所学历史知识了解,同时可以解决由于文言文晦涩难懂而可能导致学生不愿意阅读文字史料的问题。笔者认为编者在设置语译一栏时,暗藏了满足不同认知能力学生的设计理念。普通学生综合文字史料前的总结性词句和语译,不仅能直观、清晰地了解补充的历史知识,还能明了这一段文字史料的重点指向,最后带着对语译材料的基本理解阅读文字史料;层次较高的学生结合词句和文字史料,通过自身较高的思维和探究能力掌握该段史料所表达的历史知识,最后比照语译完善对史料的理解。这样的设计理念是有助于培养不同认知水平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能力。
在课后技能训练、阶段性评估、总结性评估以及延伸活动栏目中,都或多或少有文字史料的运用,在这些栏目中插入史料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回忆、巩固、检查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在复习已学知识基础上再思考的思维能力。这些文字史料皆以历史资料题的形式呈现,在问题设计方面,香港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出彩之处在于每一段史料后的问题均提供了解题策略(除总结性评价),例如甲部课程课题三的阶段性评估中一题:
(材料略)张存仁认为开科取士远较强行薙发有利统治。试举出史实说明。该题的解题策略:薙发令引起哪些抗清事件?开科取士有什么好处?这样设置的优点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指示性的解题方向,同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能得到提升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效果。需要提出的是,香港高中历史教科书在使用文字史料出题时,若属于文言文史料,则直接语译成白话文作为材料阅读,例如上述题目的文字材料:
(张存仁奏疏)近来有本已归顺大清的人因为薙发令而想作反,如果等到这情形非常明显,那就必然要劳动大军围剿捉捕乱党了。不如快快派遣掌管学政及主持考试的提学开科取士读书人可望借以进身为官,叛逆的想法自然消失,祸乱的苗子自然会停止生长。
在课后各类评估中以这种辅助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所指,有利于学生更准确掌握题目要点,但不能充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史料的能力。
纵观教育版史料设计和运用不难发现,香港的高中历史教科书非常接近学本,不论是史料的运用还是辅助史料学习的栏目设置,都是立足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感受历史、增强教科书的可读性。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史料配有语译帮助理解句意,历史事件配有史料图或意想图增加历史的代入感,课后习题以文字、图片史料相结合考察学生知识,学生解题的同时加深历史知识印象和理解程度。不难看出,香港教科书着重训练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在启发学生思考、辅助学生理解知识方面是很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