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通过阅读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时间:2024-11-13 10:00:2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摘要: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构建知识结构,让教材成为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的工具书;引导学生阅读生活,厚积广储,进而薄发;训练学生阅读考题,提高答题技巧。

关键词:政治教学;阅读考题;应试能Σ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政治中考已全面实行开放性考试。这一改变要求学生必须提高学习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应用。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通过阅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一、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倡导ป由“道德教育”向“道德学习”转变,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思考,强调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感悟。而让学生学会阅读教材就能很好地达到这一理念要求。现以九年级政治教材第四课第三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例,说明一下我的阅读式教学流程。

1.读教材,自构知识结构。这一环节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先把本框题的内容浏览一遍,然后根据本框题标题的主框架(

一、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常规思路,自行整理出本框题的知识结构图,并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多思善疑,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下一环节讨论。

2.读教材,共建知识结构。这一环节主要以讨论交流为主。上一环节学生的自我归纳,难免有疏漏和不完整,通过本环节的四人小组的讨论交流,总结出本框题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图,为内化教材奠定基础。

3.读教材,落实知识结构。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明确知识点在书中的坐标,对知识点作出直线、浪线、打圈点等标记,同时在知识点旁写上相应的问题。

4.读教材,拓展知识面。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各自的疑难问题,学生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作讲解和点拨。如本框题可能存在的问题有: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为何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开发为何难度大?开发利用为何不尽合理,不够科学?这此问题的提出、探讨和解决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从宏观知识体系中把握、理解教材,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从而有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

通过上述的四步阅读,既能训练学生的主动思考、分析、归纳等能力,又可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既对教材进行了加工处理,为日后考试理解答案⚥、查找答案提供了便利,又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探究合作的兴趣,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从心理上、情感上达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完美转化。

二、引导学生阅读生活,活化教材,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新思品课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本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虽然新教材也提供了很多鲜活的生活情景,但其内容与生情、校情、镇情、市情等实际很难完全吻合。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教材、教育的生活化,让学生阅读自己身边的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必要;另外,开放性试题题目相对都比较灵活,不单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更主要的是考查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自己学习、生活及社会中各种相关问题的能力。一旦遇到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思路狭窄,答案更无创意可言。为此,我要求和鼓励学生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去广泛地阅读生活,特别是阅读与教材知识相关联的生活和实际。"

通过这种“从教材到生活”、“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既使学生将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提高了学生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他人、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又检验和丰富了课堂知识,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训练学生阅读考题,抓住题眼,力求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平时学习很好的学生考试成绩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审题不清,出现了很多无谓失误,甚至还有漏题的现象。这些都暴露出其阅读试题的技巧不够强。针对这一现状,我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要求学生三“读”而后写。

一读考题,找出关键词,避免低级失误。这一点在做选择和简答题时尤为重要。

二读考题,抓住重点,避免答非所问。有些学生在做材料分析题和辨析题时往往就材料谈材料,找不到重点,故而失分率较高。如果能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找出关键词,把握住题目重点,便能使其快捷地找到答案的切入点,同时使答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例:有人认为,对于西部来说,最根本的就是发展经济,所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是可以的。请问,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三读考题,把握内在联系,避免偏离书本。不少学生在做材料题时往往就材料谈材料,脱离了书本,这也是考试之大忌。

例:在初三毕业主题班会上,甲、乙、丙3名同学就“艰苦奋斗”发言——

甲:昔人已乘黄鹤去。

乙: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

丙:一条直线。

你认为哪一个同学的观点最为合理?为什么?

此题首先要求学生要读懂题意:谈对艰苦奋斗的正确看法,其次要读懂甲、乙、丙3人的各自喻意;最后还要联系材料,读懂对艰苦奋斗的正确理解ก。

如果上面三个方面都能读懂,不难发现,只有乙的观点最合理,因为艰苦奋斗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因此甲是错的,但艰苦奋斗在不同时代的内容不同,因此,认为其内容始终不变的丙也是错的。

以上对阅读功效的理解仅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点粗浅之见,但愿ซ它能引起更多的同仁对开放性考试的关注和探究,并结出更多的硕果,共同为素质教育进一步落实到实处尽一份心力。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