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要做的还很多

时间:2024-11-10 21:02:1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对于我们这么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如何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我认为要更好地去建设。这个建设,当然不是物质性的建设,而是文化性的建设。文化性的建设,好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会对整个国家建设起到一个关键作用。

比如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全世界排第二位。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各类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现在看来保护的很多,但事实上保下来干什么?我们很多人脑子里仅仅想到的是,这些东西很有价值,很珍贵,可以拿来展示、卖门票、赚钱,所以每个文化遗产地都变成重要的旅游基地,变成重要的城市摇钱树。这里面就有问题。应该看到,留存下来的祖国优秀文化遗产,是让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我们所说的金山银山,并不是真正物质上的金、物质上的银,它是一种知识财富的进步,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进步,这个文化是可以发掘的,而且是永远发掘不完的。同时,它还是我们民族的重要支柱,是培育新文化的新土壤。

我是搞城市建设的,我看到我们国家建设发展非常快,现在有很多新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整个国家的面貌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但是,回过头来看,也有一些悲哀,我们中国的文化到哪里去了?我们中国自己的“城市”跑到哪里去了?我们中国城市的风貌没有留存。比起欧洲,无论是东欧、西欧、中欧的一些国家,它们尊重自己的文化,到现在还留存有十分丰富的具有独特个性特征的文化遗产。

比如说前段时间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大英百物展”,为什么人气那么高,那么轰动?因为这个展,就反映出英国这个国家的骄傲,反映出这个国家文化与历史的丰富性与完整性。当然这个展览中也有我们中国的东西,但我们很零碎,唐代的、宋代的,片头片瓦的东西,没☃有系统完整的东西。你看人家的城市都在,巴黎在,伦敦在,柏林在。到了那些城市,你能够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意蕴,这种意蕴,是培育人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源泉。

所谓“乡愁”,用一句建筑术语来表达,就是“人们对故乡里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物质ส环境的记忆以及对它存在与否的耽愁与怀念”。

就城市和城市建筑而言,所谓“乡愁”,就是说你得有些老的建筑、老的城市,这是历史的传统,让你接受熏陶并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我们的建筑是立在实体上的,是留在地上的具体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与它的整个历史环境有关。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留住乡愁的事情。

但是,要留住乡愁,要用恰的方法,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让人们真 ☻正体会到留住乡愁的重要意义。这方面,我们上海现在做得是比较好的。

比如说国庆节,旅游很热,上海的第一个旅游景点就是外滩,大家到了上海就想到外滩。那么,到外滩看什么?看建筑。黄浦江很长,不是光看江水,他要看的是黄浦江两岸的建筑,这些建筑就给人非常重要的教育,因为这些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留存,而且它是非常完整的。

老外滩的历史建筑留存和新外滩的现代化的建设正好是新旧交相辉映,这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一种对比碰撞。上海把老东西留住了,虽然这些老东西是外国人留下来的,但是这段历史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当年的中国非常衰败,所以外国人占领了中国的地方,租界建了很多各✯式各样的建筑,这种形式的建筑也是重要的建筑遗产留存,同时,它也是我们百年屈辱历史的重要见证。你看完了老建筑,再去看看这几十年的发展变化,感受就会更深。

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我一直觉得我们上海的理念是很好的。原来我们的提法是“拆改留”,现在把它倒过来――“留改拆”。这个转变非常重要。以前“拆”字当头,现在把“留”放在第一位了,就是说有好东西,首先要留住,留住了以后再考虑改,最后再拆。你拆字当头,先拆了,再来说什么“改、留”,就来不及了。

当然以前的一个考虑是房地产的发展,不拆的话就没地了,农村地都用光了,城里面就拆掉一些老房子、烂房子。说起来也很好听,我拆是为了改善居住环境。但是,老房子里面有很多好东西,你应该“留”字当头,先留,然后剩下来的拆掉,才能保得住。如果把“留”放在最后,是逼不得已地留住一点,做法上就不一样了,理念也完全不一样了。

比如说到石库门,很多人就会提到新天地、田子坊,这两种保护,或者说开发的模式,我是一直在批评的,问题的症结在于当初没有很好地规划。

举例说,上海新闸路北的大通路(今大田路)两侧,以路为界分东、西斯文里。资料显示,这是上海规模最大的旧式里弄之一,始建于民国初。上世纪末,这片上海最大的石库门群落已着手拆迁。如今,“西斯文里”已被夷为平地,“东斯文里”还在。后来,东斯文里也要改造,被专家叫停。现如今北站那一块就没动,不断在做方案,也多次请了外国人做方案,花了很多设计费,请我们去开评审会,我也参加了,大家都不满意。不满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保护思路的不满意。我们认为正确的思路应当是,首先要把石库门保护下来,然后再考虑它的合理利用和改造。如果你首先想到的是怎么用、怎么赚钱、怎么收回成本,这就本末倒置了。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一个城市的博物馆在哪里建,文化馆在哪里建,得要有专门的政府部门来管,要有专项的资金来支持。因为这个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化资本,不能老想着营利。

有人提出,这里面很复杂啊,涉及到产权问题。对,没错,问题在那里,那就下决心改啊。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实际上是我们过去政策上的偏差,以前没有考虑周全。现在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就像改革开放遇到坎了,这道坎要迈过去,要认真研究:我怎么样来解决这些产权问题,怎么样合理地对付产权问题。

当然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说思南웃公馆,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对于上海未来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做法,我觉得,一是不能像以前一样回避问题,要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先做一点试点工作。比如石库门的保护,你做点试点。某个区域要改造了,你可以先把原居民暂时迁出去,等改造好了,你再把居民回迁。从历史遗产保护角度来看,真正意义的历史留存,不光指地面上的建筑物,还应当包含住在里面的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关键还是靠人,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这方面的政策水平。

第二个方面,我认为上海还应该好好地重新梳理一下。除了城镇以外,包括所有的乡村,实际上还有很多应该好好保护但实际上还没有加以保护的地方。比如说我们刚才谈到的石库门,我做过一个全面的调查研究,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保护清单,应该说,上海可以保护的建筑还有三千处,比较急迫的需要保护的还有一千五百处。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