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内蒙古广播事业助推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其产业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内蒙古自治区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至▲强区战略以来,内蒙古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以草原文化为底蕴和特色的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态势正在形成。此间,内蒙古广播要适应自治区文化改革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坚定不移地以草原文化为根,全力打造中国的草原之声
北方的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共同缔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内蒙古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凝聚着世代生活在大草原上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体现着他们独特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具有历史的原创性、浓厚的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博大的开放性、强烈的进取性以及淳朴的自然性等鲜明特征。
文化的力量从根本上讲是精神力量,它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各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发展,内蒙古就必须大力加强以草原文化为特点的先⌛进文化建设。而历经60余载不懈跋涉的内蒙古广播,在引导舆论、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提供服务等各项传播功能中,始终关注着草原的脉搏,聆听着草原的呼吸,根植于草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目前设置了蒙古语广播、汉语新闻综合广播、新闻广播、交通之声广播等八大频率,全天播音超过100个小时的内蒙古广播,拥有一支情系内蒙古、前仆后继的采编播及技术人员队伍。他们习惯于这里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热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这片热土滋养着不竭的灵感和激情,孕育着无尽的勇气和智慧。草原的风涤荡着他们的胸襟,草原的情润泽着他们的理想。在全国乃至世界,一大批有分量、有见解、深受听众欢迎的反映草原文化的广播精品脱颖而出,在国家级、自治区级等各类有影响、有规模的评奖中摘金夺银:《致草原》《草原恋》《草原的呼吸》等分获中国广播文艺大奖一、二等奖;广播剧《母亲碑》《画童与神妈》等分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音乐专题《至真至纯 天籁之音》力挫来自美、英、德、韩等海外强势媒体以及中央台、上海东方台等国内领军媒体选送的精品节目,一举夺得2001上海国际音乐节金编钟大奖,为内蒙古赢得了荣誉,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此外,各类本土新闻、专题也在全区及全国屡屡获奖,得到广泛认可。
虽然我们相较发达地区还有差距,但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内蒙古广播始终坚持着眼于本土资源、挖掘本土资源、利用好本土资源之路,逐渐明晰了自己的标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各频率分工协作,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独家报道,打造出了中国上空响亮的草原之声。
二、成为繁荣、发展、弘扬草原文化的✔有效平台
在连接贯通东西文化交流桥梁的草原丝绸之路上,辽阔、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是不同民族文化风格的汇合地,它在保持本地区和民族传统文化本色的同时,也汲取着异质文化中丰富的营养,创造了辉煌的草原文明。只有充足、深刻地维护、挖掘、发展草原文化的独特性并以之为根,内蒙古广播才能在媒体市场、文化市场近乎残酷的激烈竞争中特色鲜明地生存、壮大,也才能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目前,内蒙古台的蒙古语广播已在蒙古国落地,而且凭借浓郁的草原文化吸引着大量的受众,为内蒙古广播走向世界做出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在专业化的探索中,内蒙古广播抓住了新的机遇。随着移动媒体时代的到来,目标听众已从定位于出租车司机,扩增到特定的移动人群都市里ห购买力最强的人群,赢得了广告客户的青睐;调频广播接收音质好,为抓住听众的耳朵提供了有力武器,同时也催生了《音乐之声》《评书曲艺》《农村牧区广播》等专业台的细分,提高了内蒙古广播的实际到达率,为整合资源、深掘广播内容、形成强大合力、提升传播影响力提供了可能。
互联网、新媒体的崛起,给内蒙古广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自己的传播渠道。草原文化插上了翅膀,飞跃五湖四海。如我台主办的内蒙古音乐网自2005年7月上线以来,不仅受到国内网民的青睐,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俄罗斯、新加坡、加拿大、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民也竞相点击浏览。
大量事实证明,内蒙古广播通过不断开掘、延伸自身优势和展示自身特点,为弘扬和繁荣草原文化提供了更多有效、有力的平台。
三、不断挖掘广播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资本
和农业社会的土地资本,工业社会的货币资本一样,到了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文化借助信息技术和数码技术具备无限复制与使用的功能之后,开始向资本转化。这时,文化作为生产力的要素不是被剥离出来而是进一步成长起来,形成能够参与跨区域、跨国界配置与流动的具有支配地位的首要因素。发展以草原文化为底蕴和特色的内蒙古广播文化生产力,一定要注重文化资本的开发和利用。我们要充分发挥智力支持的积极性,使文化资本成为推动草原文化繁荣、内蒙古广播产业发展的巨大经济力量。
内蒙古广播在此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一方面在财政可能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投入比例,逐步把对文化的一般▼性投入转到文化项目投入上来。如我台加大对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整理工作,几年来先后搜集、整理、录制了上百首巴尔虎、布里亚特、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民歌,为民族优秀文化的抢救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另一方面,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放宽市场的准入条件,开拓多元的融资渠道,不断把行业外资本引入内蒙古广播文化产业之中,最终解决了文化的资本贫困与资本的文化贫困之间的矛盾。例如深入发掘内蒙古丰富的草原文化资源,形成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精品系列,开发形式多样的主题草原文化产品,包括以前获奖的各类广播精品,积极找寻适合的渠道,动议策划有融资可能的草原文化活动。草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现代文化产业资源,草原文学艺术、歌舞服饰、历史遗迹、风俗民情以及蒙古族舞蹈的抖肩揉臂、马步、长调、呼麦唱技等,都是发展内蒙古文化产业的独有资源。多年来,我们不断致力于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我区的文化资源,将富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文化精华融合在生产和服务中,通过增加文化内涵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以文化经济项目为载体,推动人文资源优势向文化经济优势转变,实现以文化促经济、以经济促文化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集中力量推名人、创名作、塑名剧,坚持三贴近原则,广泛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广播业,着力打造立体广播产业集团,推广现代生产经营方式。
总之,内蒙古广播在草原文化的发展、繁荣、弘扬中求新求变,搭建全媒体,提升了传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把文化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增加了经济活动中的文化内涵,打造出了草原文化绿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