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困境与突破

时间:2025-01-13 05:35:2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互联网技术向学术期刊出版领域的渗透

科学技术的产生改变了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生产方式,增加了产品的形式和种类。它满足着人类旧有的需求,通过激发人的欲望不断产生着新的需求。在当今时代,互联网就是这样的新技术,从多个维度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和制度形态,其中也包括人类知识、观点的传播重要手段和平台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是刊登学术最新研究成果的专有平台,是对各领域学者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目的是为了学术研究成果的交流和传播。学术期刊通过征集、整理、筛选、加工、编辑、发布学术研究的成果,洞察学术发展前沿,展示优秀学术成果,成为学术领域内的领航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而且事实上已经更加有力地帮助学术期刊实现对学术研究的重要职能。互联网借助其传播方面的交互性、快速性、广泛性,检索方面的便利性、碎片性等特点,开启了学术研究、交流和传播的全新景象。

1. 在互联网时代,各类大型数据库、电子学术期刊异军突起,成为冲击传统学术期刊的主要因素。数字化储存的学术论文以其可迅速查找、交流快捷、传播范围广等显著性特点对学术期刊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一些学术期刊逐步开始探索与数字化技术融合的线上期刊项目。目前大多数学术期刊数字化主要采取了两种基本方式:与专业数据库网站合作或者自建期刊网站。第一种是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在线、科技论文在线等一些专门化的数据库网站进行合作,间接地实现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这种方式只需与专门化网站签订相关协议即可实现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不需要期刊编辑单位投入过多的人力与物力。第二种便是期刊编辑部投入专门性的人才和资金,建设期刊自己的运营网站,自行管理和发布信息。我国大多数学术期刊出于经费、维护等多方面考虑还是选择第一种方式实现期刊的数字化,也有一些期刊在与专门性数据库网站进行合作的同时,也经营着自己的网站,尝试进行手机阅读等新的方式。在对我国285种高校学报进行调查中发现,中国高校自建网络平台率为56.84%,西安三才科技、北京勤云软件、北京玛格泰克是参与高校学报网站构建的主要技术支持方,分别占30.25%、29.01%、16.67%,其余24.07%的学报网站由各单位自建或与国外出版商合建。中国知网也参与和推进高校学报网络化建设,17.54%的高校学报由中国知网提供技术支持。

2.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由于其能满足异质读者个性化的需求,深刻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众多的学术论文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读者现在大多选择从线上下载文章进行阅读的方式。网络数据的检索和下载量在逐年增长,与此相伴的是纸质媒介读物发行量的逐年递减,网络读物在很大的程度上挤占了传统纸质媒介的发展空间。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当今消费者的主要阅读方式,电子图书在中国图书发行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在全部销售图书中约占50%。不仅如此,个性化的阅读提升了人们的信息推送打开率。一般受众对于推送通知平均打开率为1.5%,然而个性化内容推送通知打开率则提高到5.9%,是一般推送打开率的4倍。在互联网推动下建立的大型数据库网站还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电子刊物方便读者插入注释,或是链接到其他相关内容,让读者可集中阅读到其感兴趣的内容,这些体验能使研究者较快了解自己的研究在同行研究中的状况。

3. 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于学术期刊生产制作的过程当中。互联网这种以多种传播模式之数字化与网络化整合为基础的新沟通系统,其特性是一切文化表现的无所不包与全面涵盖。由于它的存在,新社会中的所有信息均以一种二元模式运作: 亦即在多媒体沟通系统中出现或是缺席。唯有在这个整合系统中出现,才让信息能够沟通与社会化。它的特性已经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术论文作者的写作方式、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和学术期刊编辑单位的管理方式。学术论文作者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可以从网络热点中寻找论文选题,将论文以电子邮件形式或网络采编平台传递给学术期刊编辑部。编辑部收到作者稿件之后即可利用互联网检索技术对稿件进行筛选,了解相关研究的现状,确定论文价值,再将稿件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外审,在此基础上利用软件对之进行编辑、稿件查重和文字校对。有些学术期刊在完成了以上环节之后便可将学术论文发布在网络上,实现优先出版。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学术期刊出版发行的时效,扩大了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推动着学术期刊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互联网技术使学术期刊发展面临一系列困境

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不断发展也给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使得学术期刊发展陷入困境之中。20132015年间,一些报刊纷纷选择线上出版,放弃了纸质出版的形式。法国《费加罗报》的中国版以及《ilook》于2015年关闭,而《瑞丽时尚先锋》《外滩画报》到2016年仅推出数字化版本。在数字化的新形式下,互联网技术简化了储存和保留学术文献的方式,2000年数字存储信息仍只占全球数据量的1/4,另外3/4的信息仍然保留在传统的媒介报纸、胶片、黑胶唱片和盒式웃磁带中; 2007年,仅有7% 的信息内容是保留在报纸、书籍和图片媒介上的模拟数据,其余均为数字数据; 到2013年,全世界的数据量达到约1.2泽字节,然而其中非数字数据只占不到2%。从这些数据来看,传统媒介中的信息储存量持续走低,数据信息正由传统媒介向新兴媒体转移。同样,目前纸质印刷学术期刊的发行量也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不断减少,再加上学术期刊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学术期刊的发展面临着6个矛盾,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1. 传统纸质出版与现代数字出版之间的矛盾。在电子刊物蓬勃❥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纸质媒介出版的学术期刊数量大量下降,在去纸质化阅读方式方兴未艾的今天,纸质刊物要不要停办,要不要单一地发行电子刊物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学术期刊的发展。电子学术期刊以其传播时间上的快速性、传播空间上的无限性以及检索速度的快捷性极大地压缩了传统纸质学术期刊的发展空间。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不可避免的趋势,国外一些历史悠久的学术期刊如《自然》《科学》等均已实现数字化的优先出版。英国的《自然》杂志就拥有独立自主的数字优先出版平台,选定部分学术论文在互联网平台上优先出版,其学术论文优先出版的时间要比印刷期刊提前一段时间。还有一些国外期刊在诞生之初就是纯电子版形式的,如美国宾夕法尼亚法学院创办的纯电子学术期刊《东亚法律评论》。该刊以电子出版为主要途径,也可根据作者需要,印刷少量的纸质文本。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预测未来必然是网络化、数字化的社会。数字学术期刊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纸质出版学术期刊的发展,学术期刊的传统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之间已出现巨大矛盾,数字化媒介的存在已经成为影响传统纸质媒介学术期刊生存的首要因素。

2. 论文发表时效性与编辑部质量把关必要性之间的矛盾。学术期刊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对学术论文发表之前的把关和鉴别,这是决定学术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对学术研究成果的尊重。可以说,学术期刊编辑部对学术论文质量的把关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编辑部对学术资源的把关过程是对学术论文稿件的优质甄选和质量提升,需要耗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达成。然而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学术期刊受众求新、求变的观念不断得到加强,加之网络传播的迅速性与便利性,学术论文的发表、学术观点的传播追求更多的是及时性,使许多学术论文作者由原来对于学术论文质量的重视和追求转向了对学术观点传播时效性的追求。现代互联网带来发表的快速和便捷引起了学术论文时效性与编辑部对学术论文把关必要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便导致了学术期刊的发展面临着新的艰难选择。

3. 学术论文传统出版的事先评价与在线出版事后评价之间的矛盾。传统学术论文的发表与评价往往都是通过学术期刊编辑部完成的。编辑、专业学者对学术论文的把关和修改的过程就是对学术论文的一种评价形式,只有经过编辑和相关领域专家审核的论文才能被认定为优质的学术资源,才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传播。可以说,传统纸质印刷的学术期刊进行的是一种对学术论文事先的评价和认定的形式。然而互联网上数字出版的出现开拓了学术论文作者发表研究成果的新渠道,互联网上的论文发表可以减少乃至取消编辑修改、校对稿件的过程,学术论文可以不经编辑的审核和把关就可由作者自行或经作者同意进行线上发布,对作者的学术观点实现迅速传播。例如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网作为学术交流的新兴平台,可供研究者随时上传个人最新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线上发布便可让网络众多的受众即时评价其价值,认定研究成果的意义。这样的方式是对学术论文的事中评价或事后的认定。学术论文新的评价方式使得按照传统方式发表学术论文的学术期刊质量评价方式受到巨大冲击,这两种评价模式孰优孰劣成为关注的焦点。

4. 网络学术资源的易得性与学术论文观点创新艰难性之间的矛盾。网络内容的易复制性一方面方便了学术论文引用和借鉴他人研究观点、材料、数据,同时也造成了学术论文的抄袭和雷同问题,导致学术研究的创新性不足。近几年,我国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虽然呈持续增长的态势,然而学术期刊的内容质量却相对较低,被国际学术研究引用和认可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数量较少,刊发的学术论文国际影响不大。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美国家一些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均以其刊登学术论文的独特性和创新性,独占学术界的鳌头。我国学术论文复制率高,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使得学术期刊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影响着我们学术期刊整体质量的提升。

5. 学术期刊品牌的整体性与内容传播的碎片性之间的矛盾。传统纸质印刷的学术期刊具有整体性的品牌形象,最突出的就在于期刊的封面特色、页面的设计风格以及学术期刊整体形✯象的定位与设计。传统学术期刊以纸张为载体,将不同的学术论文汇集成册,结成一个可以出版和发行的整体,以一个统一体传播学术观点。然而互联网技术将学术期刊整体性的信息内容拆分开来,每篇学术论文成为单独存在,甚至是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和关键词都能被分离出来,以单个独立要素形式存在并被重新编排、组合,形成新的产品,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学术期刊内容分割、要素独立打破了传统期刊的整体性品牌形象,学术期刊整体品牌形象被消解,这同时也意味着期刊编辑部无形资产的损失。

6. 学术期刊内容的单篇性呈现与整体性出版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相关学者对于学术期刊论文的发表是以单篇还是整体的形式呈现进行着激烈的讨论。单篇学术论文经过编辑的修改和校对之后,便可放在学术期刊网站上进行发表,不必等其他稿件审核通过后一起成册出版发行,这样的学术论文发行方式凸显了论文的时效性,适应了网络发展的模式,但是其弊端在于无法保证学术期刊的整体性,不利于学术期刊整体形象的树立与构建。学术期刊是否还需要作为一个整体形象呈现成为一个亟须处理的问题。如果学术论文以单篇论文形式公开发表,学术期刊也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期刊,它的出版周期会大幅缩短,与之相关,是否还需要定期出版就成为一个问题。学术期刊的固定周期出版、多篇论文集成出版的整体呈现模式被消解。这一矛盾呈前比较突出。

三、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学术期刊困境的突破

当前学术期刊所处的发展困境是由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带来的。学术期刊编辑部应根据我国国情和期刊现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在总结学术期刊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体制,抓住技术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积极探索适合学术期刊生存的道路,解决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所面临的困境。

1. 正确认识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力。学术期刊的发展首先要明确定位,认清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适应,探索出适合学术期刊发展的道路。从传播领域来看,互联网正在使得现有的一切需要重新定义,从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传播方式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游戏规则等等。互联网不再是一个行业,它更像一种基础设施、一种支撑社会的全新技术形态。学术期刊首要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自己的发展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求。2013年,在美国,与鲍德斯齐名的巴诺书店虽然在努力地开展数字化业务,推出网络书店,为迎合大众阅读习惯的改变推出其自身研发的电子阅读器Nook,但其在数字化道路上却依旧举步维艰。在亚马逊和苹果公司两家科技巨头的双重打击下,Nook 系列在销售战场节节败退。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推动,出现了自助出版这种新模式。据鲍克公司数据显示,2013年通过自助出版这一渠道出版的图书共计458564种,较2012年增长17%,与2008年相比更是增长437%。自助出版者更热衷于将自己的作品通过独立书店以纸质版图书的方式出版,从而吸引更多读者。这从一定程度上已说明了电子出版物是应运而生,符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确为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冲击,但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学术期刊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大机遇、新空间。学术期刊应抓住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不仅要与大型数据库网站进行合作,将自身学术资源进行线上的发布,也要依托与大型数据库合作的基础,整合自身学术资源,创建自主独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这样就可以将使线上和线下的学术资源融合起来,通过互联网扩大刊物的影响范围、提升刊物的影响力。

2. 坚持学术期刊对学术质量的把关功能。在互联网时代,学术论文依然质量参差不齐,学术期刊应该坚持对学术资源的把关过程。学术期刊的把关过程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稿件的质量,同时也是对作者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学术新人素质的提高。虽然网络发表的学术论文也能由网络受众进行事中或事后的把关,但是因网络受众构成复杂,水平高低不一,一些非专业领域的受众无法将个人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无法客观地对学术论文的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而学术期刊编辑人员因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较长,在其间形成了一套丰富的经验理论,编辑可以利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来判断稿件的优劣。在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固然重要,但是内容为王的法则却永远不会过时。学术期刊能否具有广阔的受众群体、能否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及能否形成自主的独立品牌,都有赖于学术期刊的学术资源是否丰富、质量是否优质、产品是否精致,而这都取决于期刊编辑对学术论文的把关是否严谨。学术资源的创新性和独特性才是学术期刊发展的灵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理念无论是在传统印刷技术占主导地位的过去,还是在互联网技术风动云涌的今天都不会过时。它要求编辑和编辑部在选稿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和原创性,切忌跟风,要从选题的新颖性、观点的独创性、逻辑的严密性、论据的充足性等多重角度来考虑稿件的价值,同时也要敢为人先,强化把关意识,具有超前意识,使刊发的论文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时代的筛选,努力刊发具有百年影响的学术精品。

3. 注意维护学术期刊的整体品牌形象。面对互联网技术将学术期刊整体品牌消解的现象学术论文的标题、摘要、正文被切割、分解成单独存在的碎片性的单元,以适应互联网传播方式的需要。学术期刊在对自身进行改革,在努力数字化出版的同时,也要注重对自身整体品牌形象的维持与保护。首先,学术期刊应该形成独特、清晰的标识,可置于文献每页的页眉处,让读者不论是在纸质媒介还是电子读物上都能容易识别。现在国内大多数期刊已经将其期刊的名称印刷在期刊页眉处。其次,应该创新学术期刊的整体形象设计,简单明了、行之有效地与同类型的学术期刊进行区别,特别是要加上彩色徽标。再次,还应当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子版本学术论文,将期刊的特色封面形象以及收录该文献的期刊目录置于论文题目的右侧,使读者在阅读单篇论文的同时,注意到收录文献的学术期刊以及该学术期刊收录的其他论文,从而使传统期刊长期形成并积淀的整体品牌形象得以维持和提升,无形资产得以保存。总之,对于学术期刊整体品牌形象的维持和创新,有助于与相同类型的期刊形成差异,有利于学术期刊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效促进学术期刊的创新与发展。

4. 注重DOI 技术等的应用。DOI技术是指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是云计算背景下最佳的数据样本存储和应用技术。它是一套识别数字资源的机制,涵括的对象有视频、报告或书籍等。简单来说,DOI技术给每一篇电子文献都建立一个特殊的编号,方便对学术文献的查找和分类。DOI技术以其唯一性、持久性、兼容性、互操作性以及动态更新等特点更好地适应了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建设和扩大。西方国家的数字文献生产商较早采用唯一标识符来标识其出版的电子文献,并形成了很多应用在不同环境下的标识符方案。美国出版协会在DOI技术的建立和应用上比较成熟。它主要是针对因特网环境下如何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而产生的。相比之下,目前我国对于DOI技术的使用才处于初试阶段,基本都是些自定义的唯一标识符方案,还没有成熟统一的标识符解析系统。①然而面对我国势不可挡的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趋势,在未来学术期刊电子化发展的阶段,应该加强对DOI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实现学术资源与网络数据库的永久性链接,为学术期刊的电子化发展奠定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正在这方面都进行尝试,通过DOI技术进行网上优先出版。

5. 借鉴国外学术期刊发展的经验。我国学术期刊的改革与发展,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学术期刊的办刊经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创办学术期刊的历史比较悠久,其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数量都是目前国内多数学术期刊难以比拟的,也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学术期刊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一些历史悠久的西方学术期刊结合数字化时代的特征,改革创新了学术期刊的发展模式。例如英国《自然》期刊,已实现集团化的经营模式,其面向中国的线上出版物在2007年就已完成建设,进行线上运营。美国的《科学》期刊,其办刊的资金来源是相当广泛的,主要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会员费用、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以及广告费三部分构成,基本实现了经费来源自主。对于发达国家学术期刊的历史经验,我们应该学习的不仅仅是其经营的模式、管理方式、编辑出版形式,更要学习其与时俱进、及时改变出版形式,注重创新的精神。

面对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困境,许多学术期刊也进行了对期刊发展方式改革的探索,相关管理部门也对学术期刊的发展大方向做出了调整与规划。我们应该充分肯定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做出的相关改革,并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发展战略,促进学术期刊的良性发展。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政府的期刊管理方式、传统的学术论文质量认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学术期刊传统发行与出版方式;政府对于学术期刊的扶持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弱化了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技术下的革新意识; 编辑同仁对于传统印刷学术期刊的难以割舍情感在某种程度上虽然可以延缓纸质学术期刊的消亡时间,而终不能变更其衰弱的趋势。我们目前面临的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大环境,在这样的特殊情势下,我国对学术论文成果的认定方式也注定要适应新情况,要从单一认定传统纸质学术论文逐步发展到对于某些线上论文的认可。浙江大学首开先例,对在《浙江大学学报》发表的论文采取纸质和在线双重学术成果认定形式,在学术界获得了广泛的好评。目前,一大批学术单位也开始改变其学术成果的认定方式,以适应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例如对于学术成果认定不再需要纸质期刊核查,只要在知网等数据库里可以查到就行,这自然又引起赋予数据库以巨大责任的问题。

学术期刊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因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所引起,其本质和核心还是学术期刊发展未能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术期刊陷入发展困境的最大原因仍在自身,应该认真学习发达国家学术期刊变革中的经验,并与我国学术期刊的特点❥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学术期刊国情的数字化发展道路。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