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观念转变,讲教学成效

时间:2024-12-26 00:48:3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本,新颖活泼、语言朴实、图文并茂,适合青少年阅读。教材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和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教学实践让我们明白: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积极性,着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改革中:(1)洞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及时调整施教方向,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2)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求知氛围,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寓教于乐,力求生动活泼,并敏锐捕捉住学生思维的瞬间火花。(3)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要有序把握好课堂节奏,张弛自如,不能放任学生信马由缰,在愉悦中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审美辨识能力。据此,教师只有更新观念,创造新教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才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教育目标精英论向关注发展的学习方法论转变

首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取得良好的课堂实效。例如,在新授课教学中,通过四人小组活动,把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留给学生讨论解决。这样做活跃了课堂氛围,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复习课上,同样运用分组合作,每个学生检查一个或几个问题,彼此互相检查知识的记忆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可以腾出精力用于重点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掌握学习方法,其实就等于掌握了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钥匙。开学初的第一堂课,我都会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督促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技巧。具体做法:从上学期考试成绩突出的学生中每班选出四人,让他们介绍上学期学好思品课的经验和方法。课堂上他们的经验介绍就是很好的方法指导,能够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也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然后,教师进行补充、总结:(1)抓住三个主要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样做?(2)课前预习或自学,找出问题及答案要点,标注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3)课堂上做到专心致志,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于老师补充的新内容应及时记下;(4)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并回顾当天所学知识要点;(5)独立做练习,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学会选择关键词进行理解记忆,等等。

初中生好奇心强,积极性高,但常出现错误和不规范的现象,尤其是探究课的教学,可能会发生一些学生过于活跃的现象,课堂纪律显得比较零乱。处理这一矛盾,我认为首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切不可矫枉过正。新教材充分呈现了“培养论→学习论”的理念,因而,我设计了“创设情境→体验生活→提出问题→有所感悟”的程序。在教学实践中,随时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容忍并尊重学生质疑,乐于倾听学生“不和谐的脉搏跳动”,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探求最恰当的答案,并能适时地给予学生知识上的点拨和学法上的指导,让学生主体性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展现出来。

二、把丰富的德育理论内化到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中

思想品德不是纯粹的客观知识,而是人们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的理解,反映的是人们深层次的内心世界。这种精神界面的培育,只能在实践中进行。要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就得将道德活动、道德学习融为一体,使教学实践活动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为学生所关心、所感兴趣、所体验、所接受,从而达到课标的要求。课堂实践活动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在策略上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应通过启发、促进、引领、指点和帮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掌握知识、适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采用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即兴故事演讲、学生自演小品、现场调查报告等方法,创设了“群言堂”,营造了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设“景”寓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情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课堂环境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增长见识,提高觉悟。一般可采用故事、寓言、小品、新闻、漫画、挂图等方法传递和组织教学信息。

(三)注ล重多媒体的运用。

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教学绝不是要束缚学生的思维,相反,是要鼓励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采用多媒体教学,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能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有助德育内容的生活化。丰富的案例和素材,让事实说话,有助于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动手、动口、动脑等综合能力。

三、由单纯说教者向心灵沟通的商谈者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展示自己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袒露自己的精神面貌,以影响学生;同时要善于从学生中汲取营养,通过互动环节达到师生双方相互激发、相互发现、相互创造、共同成长的目的。

初中生的情绪、情感主要有以下特点:半ม外露、半隐蔽性;高度的兴奋性、激动性、紧张性及冲动性;情绪情感体验不平衡,往往出现矛盾状态。以前的教学方式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学活动显得苍白,缺乏信服力,对学生的困惑、迷惘没有好的解决良方。注重实践体验的新思品课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关注教学进程并作适当调控,合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学习,让学生的眼动起来,手勤起来,耳灵起来,口读起来,脑活起来,逐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例如我在讲授《两代人的对话》一课时,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搭建彼此交流的平台,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电影片断,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和父母吵了架;(2)被父母误解,受了委屈;(3)父母不采纳你提出的一些建设性意见;(4)自己做错了事而被父母小题大做;(5)父母偷看了你的笔记本,疑神疑鬼追问老半天;(6)妈妈制止你听流行歌曲边听边舞。面对这些问题,你会如何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化解与父母的冲突?并让学生谈谈自己观看电影的真实感受。

由于电影场面感人,有的学生甚至还潸然泪下,课堂所设置的问题贴近生活,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通过四人小组活动,引导他们分组讨论:与父母沟✘通交流的途径有哪些?最后,老师与同学共同搭建心灵沟通平台,牢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实际生活中,沟通是化解“冲突”的良策,建议学生多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把自己最想说的话用书信方式表达出来,写出真情。有的学生在课后也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老师,真的没有想到还有这么感人的电影。可见学生的内心世界已经受到猛烈冲击。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有人情味、亲和✔力、感染力的思想品德课,学生喜欢学,老师喜欢教,从而真正达到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好的思想品德不是靠说教形成的,而是在实践中形成发展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身边的生活点滴做起,从日常行为的养成做起,从具体小事做起。

教师只有更新观念,丢掉主宰课堂的做法,放下架子,去除严肃的面纱,用尊重、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高效的课堂,才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虽然路漫漫其修远,但我们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