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时间:2025-01-14 01:04:5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未根据培养层次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基础。国家对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分别进行了界定,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和输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和输出“高端技能型人才”,但如何界定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两者有哪些具体的区别和联系,职业院校有各自的理解,导致各校的实施效果千差万别,不利于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递进、延展和衔接。

(二)未根据生源特点分类制定课程体系

高职生源由普高生和中职生两类生源组成,相对来说,中职生理论基础弱于普高生,专业技能优于普ล高生。因当前大多数高职的生源主体仍是普高生,在课程设置时更多考虑普高生的知识基础,未根据中职生的知识基础单独设置教学计划,导致中职生一方面认为理论课太难,跟不上进度;另一方面又认为专业技能课程中职和高职阶段重复,学起来太轻松,如《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酒水管理与酒吧经营》等专业核心课程,中职和高职都有开设且在课程内容和讲授上相差无几,使接受高职教育的中职生在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上不能得到有效补充和提升,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让中职生对专业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三)未根据中职生学情采取有效教学方法

近年来,高职院校单招生源占比逐渐扩大,部分高职院校中职生已占到生源总数的1/2左右,未来还将进一步提高招收比例,可以说,中高职教育能否有效衔接直接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未对普高生和中职生区别对待,未根据中职生的学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中职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但文化功底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自觉性差,尤其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较排斥,而很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不能较好地调动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四)未根据衔接需要实施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

科学的课程评价在诊断、纠正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和预测教育需求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当前,多数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还是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法为主,通过单一的方法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学生靠死记硬背得高分,对专业知识不理解,更不会应用,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缺失,无法胜任岗位工作。同时,这♛种评价方式无法有效衡量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中高职不同阶段专业技能的实际水平和程度,不能为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成效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二、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对策分析

(一)加强调研,提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酒店管理专业有效衔接的根本前提,而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加强对酒店行业企业的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通过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形成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从源头上为中高职有效衔接打好基础。就酒店管理专业而言,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一线业务运营部门的高素质服务人才,重在培养服务技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酒店一线业务运营部门的高素质基层管理人才,除了掌握服务技能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知识,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依次递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二)加强课程设置的协调性和延续性

首先,通过中高职衔接教研室,加强中高职院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按照中职重技能、重基础素养,高职重管理、重职业素质的原则,充分发挥中高职院校各自优势,系统开发分段贯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良好的协同教学效果。其次,建立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机制,组织实施衔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标准及配套教材开发,科学确定中高职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建立层次分明、衔接贯通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标准体系,避免课程重复和资源浪费。最后,在教学内容上对单招班和统招班区别设置,如单招班同学在中职学习期间,通过学习《餐饮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技能实训》等课程,已掌握了中西餐的基本知识和中西餐宴会摆台等技能,高职院校针对单招班的同学可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强调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如加强对餐饮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同时对全国饭店服务技能大赛、中餐主题宴会台面设计比赛及世界技能大赛西餐服务项目等国赛、世赛标准进行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ก、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实现课程内容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首先,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运用符合中职生特点的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提高中职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使学生掌握酒店前厅、餐饮、客房等技能操作的基础上,可根据酒店实际工作情景设计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统筹安排中高职不同阶段的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体现出层次性和递进性,推进教育教学过程衔接,培养学生解决酒店服务、运营与管理中各种常见问题的能力。最后,鼓励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减少重复,提高效率。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能有效衡量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为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提供改进依据,因此,有关部门应改进当前单一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建立多方参与、科学合理、以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课程评价体系。首先,课程评价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课程评价的公正性和全面性,通过评价,客观真实地反映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找准中高职教育的不足之处,促使中高职不断改进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两者的有效衔接提供保障。其次,建立多方参与的开放性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评培养学生自我分析和反思的能力,通过同学互评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通过教师评价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企业专家评价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如在酒店专业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考核中,增加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评价内容,着重听取企业指导教师意见,做到以企业指导教师为主,学院教师为辅。

三、结语

酒店业的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酒店人才主要输出渠道的中高职院校,应通过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加强课程设置的协调性和延续性,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等途径提高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双方优势,联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较强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酒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酒店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