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时间:2024-11-10 19:40:2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将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学生群体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知识分子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大众化实现程度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全球化的浪潮同时带入了许多不良思潮,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界比较统一地认为它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抽象转化为具体生动,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转变为通俗易懂、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的过程。这种理解更注重的是广大民众的接受者角色,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绝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宣传的通俗化,更♋重要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深刻体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能够深刻认识自身在理论创新、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历史任务,从而更加自觉地创新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简言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群众能够普遍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发挥民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意识,推动理论进一步发展创新和真正掌握群众,并内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世界格局的转变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社会两极分化问题、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等现象导致一段时期内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弱化,部分社会公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存在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不信任,亟须通过大众化的过程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

二、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必须深刻认识大学生群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1.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综合国力尤其是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国家竞争的核心要素。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的攻坚期,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科技和人才是关键,胡锦涛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上说道:“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人才资源的核心,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资源,肩负着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必须培养他们“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要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狠下功夫,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牢把握人生的正确航向。”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2.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外国观念对于一个传统社会的侵入,要比军事侵略来的更快、更深入、更构成威胁。显而易见,西方国家借助全球化浪潮,加强了文化扩张和意识形态扩张,通过电影、电视、杂志和网络等传播方式渗透它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就提出把和平演变战略的实现寄托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趋于活跃、多元,性格又显自由、另类,总体呈现出个性求新、追求享受、张扬躁动、思想多变的特征,更易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群体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但意志力不坚定,更容易在价值追求上困惑、疑虑和徘徊。当前,文化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淡化和弱化,对西方意识形态则盲目崇拜。邓小平明确指出:“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我们“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只有在实践中逐步成长和成熟,真正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真正信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稳固发展。

三、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青年群体本身就具有求新、个性、自我、强适应力等特点,他们紧跟时代潮流、思想活跃却又容易主观感性,要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大众化,就要通过一系列适应当今时代和大学生特点的途径。

1.切实提高“两课”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人才资源的主阵地,承担着对大学生专业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的培育重任。“两课”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面对当今时代竞争压力、就业压力和生存危机,大学生群体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专业课学习、考证书、找工作的现实问题上,价值观的构建也因诸多的生存压力被逐渐淡化,来自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通过不同渠道涌入学校,大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被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群体具有求新、个性、自我、强适应力等特点,他们紧跟时代潮流、思想活跃却又容易主观感性;在重视社会价值的同时,他们更加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更加关注如和平、贫困、社会公平等社会发展问题;对于意识形态等政治观念普遍淡化,部分大学生由于只看到社会不正之风的存在而对社会主义有所怀疑,转而向往和认同西方制度;对社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由于人生阅历的不足,他们的理性认知还稍显不足,缺乏冷静、理智的思维。在高校“两课”的实际教学中,存在或是以干巴巴的抽象理论说教为主,使大学生群体无法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对政治理论课缺乏热情,无法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或是纯粹将政治理论课列为形式化的课程,只丰富其教学形式以期吸引学生,而不注重教学内容是否真正使学生们认识和领悟。 "

要提高“两课”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群体的大众化,就要切实遵循高校“两课”教学内容的规律和要求,以及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一是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创新和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新意识和学习兴趣,逐步引导他们把握“两课”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深刻领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真谛;二是要引导学生努力培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思维方式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凝聚力;三是必须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及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大学生群体普遍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贴近学生,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使其自觉形成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意识;四是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方法,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个性需求日益鲜明,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趋明显,要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克服呆板的灌输、空洞的说教,潜移默化的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培养当代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2.有效发挥网络媒介的传播作用

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加剧了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的交错发展,西方国家更是加强了文化扩张和意识形态扩张,为社会成员在价值、信仰上提供了多种选择,未来世界政治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ร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达到征服的目的。

网络具有覆盖面广、信息传输快、管理控制难等特点,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资本、技术优势,通过网络极力渲染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生活理念的优越性,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群体之一,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较弱的涉世力、分辨力使部分大学生深受西方价值取向影响,对西方意识形态产生盲目崇拜心理,这必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造成冲击。必须创新宣传思路和办法,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并针对现实状况将网络视为重要的传播手段,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形成新思路,探索新办法,开辟新途径,取得新成效。

当前,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互联网舆论宣传工作,努力掌握网上舆论宣传的主动权,使互联网站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一是必须扩大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抢占网络传播阵地的制高点,有选择性地遏制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规范网络信息传播机制,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的法规体系,维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网络环境中的有序传播,增强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二是必须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传播手段,把握信息网络化时代特点,及时掌握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与利益诉求,努力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多渠道化;三是必须切断校园网与国内反动、国外敌对宣传其思潮的不良网址的通♀道,阻止不良信息进入校园,准确把握网上舆论态势,对网上重大舆情动向做到早发现、早引导,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网上信息的正面引导,确保校园网络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3.着力加强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通过影视、书刊、网络等传播途径,加强对我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渗透,而转型期的一系列问题则加深了民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怀疑,尤其是收入差距拉大,贫富两极分化,社会公平正义缺失凸显,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导致部分盲目崇拜西方社会的大学生对转型期存在的这些困难问题不能用全面、发展、客观的态度正确认识和理解,他们迷茫、困惑,甚至会产生较强烈的社会不公正感,价值观念、行为取向都受到较大的冲击,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动摇,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了质疑,甚至对社会主义的前途表现出消极和悲观态度。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有责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转型期出现的问题,使他们理解由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风险性,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性,伴随而来的许多社会问题在所难免,如个别官员腐败现象、贫富差距悬殊现象等,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这些问题都会被一一解决;必须努力消除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的困惑,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克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正确理解党的政策,提高政治敏感性和警惕性,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能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当代大学生拥有开阔的眼界和自由的思想,要加强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帮助学生群体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辨别信息的真伪,同时要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就必须协调好、处理好各利益群体的关系和矛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改善民生尤其是困难群体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用事实说话,使当代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即便是在改革道路中暂时出现了阻碍,也✘不会动摇大学生群体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掌握大学生群体。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和使命继承者,推动“大众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实现是关系到国家兴旺、民族复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必须着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大众化,把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和自觉接受,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