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

时间:2025-01-13 10:25:4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对新时期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 对新时期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对新时期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

摘 要:新时期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正在全党全社会蓬勃展开。通过了解其内涵、回顾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时期,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获得历史启迪,更好地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历史进程;路径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03-008-0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反映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进一ญ步发展了当代中유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从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建设党、提高党的重大举措,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同时,还提出要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成为十七大以来的一个新的亮点。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正确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不仅是推进大众化的前提与基础,还有助于理解大众化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

许多国内学者认为,正确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就必须知道“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化”的概念。首先,“中国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看,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广义上看,是指当代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在外延上它不仅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其他马克思研究的理论成果。其次,“大众化유”是指通过施教,使人民群众的思想、行为发生变化。一些学者认为“大众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即如忽然实现大众化,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何种途径使某种价值或者只是被群众所接受的过程。”①大众化不仅是一种过程与机制,还是一种结果与状态。

不过,大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把深邃的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向生动的社会实践,成为广大党员普遍信仰、人民大众普遍认同的强大思想武器。有的学者从融合角度出发来认识其本质。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融合。”包括三个层面的融合。“从内容上看,要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要求,并在群众现有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基础上适当拔高;从形式上看,要采用传统的传承形式和创新的形式;从情感上看,需要改造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提升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②。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出背景及其历史时期

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提出是源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以及当时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分不开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出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发展是分不开的。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开始,就在不断的大众化。毛泽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的“和谐社会”,这些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认识认识事物的视角。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同科学性一样,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归宿、最终目的。

其次,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基础。改革开放的时间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实现大众化的重要性,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正确性。稳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坚定了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决心。

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大众化的过程。有以下几个时期:

早期传播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融入中国的大众情境。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并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从追求真理的意义上来“阅读”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和瞿秋白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介绍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开始为中国的民众所知晓并逐渐掌握。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的“两论”和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一个主要是为工农干部而写的,一个则开宗明义是面向☭工农大众的,它们激发了党内持续多年的“哲学热”,帮助几代人完成了哲学启蒙。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来提高群众的认知水平,逐步使其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话语。建国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巨变的有序推进,需要执政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大众的积极参与,更有赖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因此,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新政权思想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就此提出。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出有说服力的论证,就成了理论工作者的职责。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务虚会上强调“这是一项十分重大的任务,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又是重大的理论任务。这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和邓小平理论,开展“三讲”教育和反“法轮功”教育,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主要任务是让人民大众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什么是被误解的社会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让广大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③

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条件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理论来源于实践,彻底的理论必然从实践中得来。同时,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实践性既是一种理论具有现实性的体现,也是一种理论得以发挥作用的中介和桥梁,丧失实践性的理论是不科学的,也是无法大众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最终必然是由人民群众把它应用于实践的广度和深度来确认的。④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主题主要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的共产党员,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同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和践行的先锋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需要大众式的宣传工作者、专业的宣传队伍,具有较高的素质,这样,对马克思主义掌握的越透彻,通俗化翻译的越贴近群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就越快。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中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疑惑和利益诉求,使人民群众在榜样力量的引导下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践行的忠诚力量,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⑤

传播方式多样

为了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实际效果,理论宣传要立足于日常生活,贴近群众生活和实践。由于人民群众的主题结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不同,所以大众化过程就不能采取某种固定不变的方法,要因人而异。还可以利用网络传播手段,可以通过建立网站,解决群众的困惑,并把党的新政策介绍给群众,使群众即使了解。因此,在传播时,需要多种方式、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注释:

①郭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及必要性解读[J].理论研究,2009,

:61-63. ③罗会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J].社会主义研究,2008,

.

④裴桂清,范梅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J].理论探讨,2011,

.

⑤沈慧.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

.

参考文献: [2]李红军.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J].理论研究动态,2011,

.

[3]周中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新课题及其实现的路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

. [5]杨军剑.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时期及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10,

. 第2卷第3期Vol.2,No.3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