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状况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考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个人前途和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三方面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三方面对策。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个人前途和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历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非常迅速,从2003年起每年都有200多万高校毕业生加入就业的行列,但从就业信息看,社会总需求并没有相应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那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看法。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高等教育外部原因
2.第二个原因是由于经济和产业结构快速调整,教育结构调整却相对滞后,或者说教育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的。即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进入我国的外资和技术需要新的人才资源,这不是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教学结构能够应对的。同时,由于产业结构转换中大批工人的下岗转岗,政府职能转换和政府机构精简中大批机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转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今后可能会更加突出。
3.当前用人单位对应聘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导致大学生失业的第三个原因。目前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是人才的能力而不是学历,因为市场经济讲究要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价值,高学历者一般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都要求比较高,而且他们当中许多人往往缺少实际操作技能,有些专业又不对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将会逐渐抛弃过去重学历、轻能力的观念,而将考察和录取人才的重点放在人才可以为本单位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上。❥
4.大学生期望值太高导致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错位,也是大学生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不少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和目前社会实际需要ฌ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一心要留在大城市,连中小城市都不屑一顾,那些急需人才的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更是无人光顾,就业单位最好的是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其结果必然是造成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20世纪60年代流行的口号是:“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现在变成了“到国外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辽宁省一个很有名的国企召2名英语方面的人才,结果无人报名,理由是国企挣钱太少。有的大学生择业不考虑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和兴趣,盲目择业。这样就出现了能力不行,屡遭失败,或是虽然被聘用,却不喜欢自己所做的工作,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高学历人才通常集中在东南沿海及内地核心城市,一般又不愿到偏远地区就业,这样造成了人才的相对过剩,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高等教育内部的原因
2.从宏观上说,是高等教育结构上的不合理,使得培养的人才结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结构性失业的发生。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与社会职业岗位密切相关,高等教育最终是要为社会职业岗位服务的,所以,高等教育结构要和社会职业岗位结构大致对应,如果二者不能对应,就很容易造成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造成人才浪费。这种“不适应性”表现在:某些职业岗位人才不足,另外一些职业岗位却人才过剩,导致了结构性失业的发生。
社会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社会既然存在着分工,就必然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任何一种类型的人才,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的今天,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社会岗位需要。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从本质上说,是由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所决定的。一般认为,在科学原理形成为社会的直接利益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转化:一个为科学原理演变为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另一个是将工程原理应用于实践从而转化为工程、产品等物质形态。两个转化需要两大类人才: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前者称学术型人才,后者称应用型人才。
各种类型的人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以形成最佳的人才结构,发挥人才系统的最佳效能,满足社会各方面不同的需要。从系统的观点看,一个系统如果要发挥本身的功能,就必须具有合理的结构,结构不合理,功能就难以发挥,只有最佳结构才能够发挥最佳功能。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比例关系,各种类型的人才,相互之间必须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由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来确定。不合理的比例,必然难以形成合理的结构,必然会对人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起阻碍的作用。例如当前我国广泛存在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并不是我国所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已经太多、过剩而导致失业的发生,而是由于我国高校办学形式单一,大多数高等院校办的都是按照学科、专业划分的学历教育,而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实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学校在质量和数量上存在严重不足,其结果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不对路:一方面毕业生相对过剩,分配困难;另一方面,工厂企业和农村所急需的大量中、高级专门人才十分短缺。这种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比例不协调的情况造成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人才的合理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根据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相匹配的经验分析可以判断,高校设置多数是高等实用型人才,少数是学科型、研究型人才,二者的比例大致是4:1。"
事物的发展有内因和外因在起作用,但是,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内因。就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而言,如果其本身结构合理,培养的人才在结构上、本身的素质上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那么,在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高级专门人才还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难和失业问题会得到相对改变。所以,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高等教育自身的问题,解决的关键也在于高等教育自身。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解决途径
应ϟ从高等教育外部着眼
1.要靠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提供更多高学历人才的就业岗位。
2.政策上的支持与保护,以建立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一系列保护性的措施已经出台,如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的时间、到西部就业户口可留在原籍、学籍可以在原校保留两年等等。随着我国开发建设大西部的热潮以及西部人才匮乏的实际问题,有关大学生到西部就业的讨论越来越多。有关调查结果说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虽然西部出台了各项政策,努力改善用人环境,探索吸引和挽留人才的有效途径,但终因整ท体经济落后、用人机制僵化、财力不济、协调不力、创新不够等原因,其人才创业环境仍不理想,因而与人们期待的优越工作环境有一定差距。
3.鼓ช励大学生自己创业。大学生有知识、有技术,同时又具有创业精神。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创造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长期来看,对于缓解国家就业压力不失为一条道路。引导他们利用政策到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创业,对于发挥他们的技能,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扩大当地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缩小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的重要手段。
要从高等教育本身的问题着眼
1.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自身的素质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现代社会的竞争其实就是综合素质的竞争。然而,传统的观念一说到素质,就认为是专业技能,或者是一些不正当的所谓能力,而忽视了一些为人的最基本的素质。在当代社会,专业技能是重要的,但是,真正对个人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往往并不是外在的专业技能,而是其他隐含的内在因素,如,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良好的情商、创新精神、独立性等。这些素质是高学历所难以反映的,但是在个人的工作、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大学毕业生不想失业,最基本的途径还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素质还包括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与终身学习的观念,以及转变那种与精英教育和“读书做官”思想相联系的狭隘的就业观念,拓宽自己就业选择的视野。
2,调整高等教育自身的结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结构方面还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在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上,存在着传统的学术性学科相对过剩,新兴的应用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比较薄弱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之间的矛盾,直接导致了某类人才严重不足的同时,另外几类人才却相对过剩。我们应该注重同时抓紧高等教育结构上的调整,特别是在高等学校的学科结构调整上,更需要增强适应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潮流的紧迫感,加快传统学科的改造,加大应用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的发展力度,努力建立起能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相适应的新的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和存在,表明市场对高等教育起到了检验的作用,这对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同时,也证明了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结构上的弊端。所以,高等教育必须改革,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