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创新意识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初探

时间:2024-11-15 15:32:0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创新意识 就业指导 大学生

论文摘要: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具有时代色彩,需要不断创新,具体包括:一、指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二、树立劳动即就业的观念;三、对学生进行全程性就业指导;四、改革毕业实习的形式等。

近年来高校快速扩招,就业形势逐年严峻.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使学生及家长都非常关心就业。如何帮助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顺利就业,已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蓬勃发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意识越来越重要。

1 指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过去大学生就业指导讲“就业”的多,讲“创业”的少;提供就业信息的多,提供创业机会的少;传授学生就业技巧的多,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少;为完成就业率指标而替学生找工作、寻出路的指导多,以发现、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导向,从而引导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的指导少。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以及世界范围内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开展创业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股潮流。无论是从就业形势的变化,还是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都要求我们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风险意识。受传统体制影响,一些大学生容易养成凡事求稳不变、安贫乐业的观念,一时很难适应就业风险。市场竞争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不确定过程。参与市场竞争,首先就应当有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风险与利益并存,敢于承担大风险的人,可能就是获得最大利益的人,再用那种一业定终身的观念来对待就业已经过时了。一个人往往在多次职业或岗位选择中,更能感受到风险的洗礼,从而更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2 树立劳动即就业的观念

2.1 转变择业观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一个择业观念的误区。即仍把工作分成三六九等,对职业和岗位的期望值过高。如只想去大城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进著名“三资”企业和国营大厂,不愿到其它乡镇地区、山区或集体、乡镇、个体企业去就业。对于生产一线的工人等工作,觉得脸上无光,见不得人。这种择业观,使一些大学生对众多的就业机会熟视无睹,甚至对一些很好的就业机会也无动于衷。因此,要教育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即无论干什么工作,只要是有益劳动,就应理直气壮,就不低人一等。面子的束缚解开了,架子放下来了,就业的机会也就多了。

2.2 抓住机遇

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发展机遇,谁能抓住机遇,谁就有可能发展起来。有些岗位,现在看起来条件不太好,待遇也不丰厚,但却很有发展前途,在这样的岗位上坚持不懈干下去,一定会有好的未来。对任何人来说,只要把自己的未来放在自己抓住机遇、艰苦奋斗的基石上,不患得患失,就业的大门就永远敞开在面前。如果一概拒绝那些一时薪金少、待遇差、离家远的单位,以致失去了发展自己的机遇,这是很可惜的。"

2.3 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

高校应确立正确的方向和原则,指导大学毕业生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当前,农村地区有很多创业机会,而且成本低,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创业。从事蔬菜、花卉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发展庭院经济,充实城市“菜篮子”;从事农产品加工和运销,搞活城乡流通或承包、租赁、合资、领办、新办乡镇幼儿园、学校,提高乡镇教育水平。与此同时,要鼓励大学毕业生在城市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创业。如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所需服务的小企业、小公司,都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新门路。

3 对学生进行全程性就业指导

过去许多学校ϟ和院系在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在对象上。把就业指导的对象局限于毕业生;二是在时间上,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集中在临近毕业的半年甚至几个月内完成;三是在内容上,只注重服务型指导,忽视教育型指导。这就导致了商业性的指导多,教育性的指导少;讲“择”业的多,讲“敬”业的少;讲面试时怎样闪烁其词给人留下“好印象”的多,讲平时怎样诚实守信给人留下“好名声”的少;为学生走出校门找不到工作而着急上火忧心忡忡的多,为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坚持大学教育主旨,培养青年学生“精神成人”而进行深刻思考并身体力行的少。实际上,这些行为都有“临时抱佛脚”的“嫌疑”,也违背了教育自身的特定规律。教育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一定的环境。针对传统就业指导教育的弊病,我们认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必须要全程性指导。

3.1 毕业生就业指导要有连续性

就是要把4个年级的在校大学生都纳入到系统的就业指导中来,择业准备要从进人大学校门开始,如开展系列讲座,包括对新生开设的生涯讲座和对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讲座;邀请校友开经验座谈会;开展个人咨询等;二是在时间上,要将就业指导时间延伸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而不是临近毕业才开展突击性训练和培训;三是在内容上,应拓展到整个大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中去。作为整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重要载体,从入学教育开始,就把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จ渗透到“两课”的教学中去,渗透到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渗透到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和实习中去。进入毕业阶段,要对毕业生进行集中强化教育,不断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及成就意识,帮助他们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消除可能出现的择业观偏差,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3.2 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动手能力不强,导致用人单位抱怨高校毕业生中看不中用。许多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才时,往往提出有相关工作经验或有相关工作经历者优先考虑的条件,面对这种要求,必须切实按照专业特点和高教规律,以创新为着力点,培养复合型的实践应用类人才,狠抓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载体——实践教学的建设和管理,以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去取代相应的工作经历,缩短适应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用人单位欢迎的大学毕业生。

3.2.1建立实习实践基地

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关键是要紧密与地 ☹方经济相结合、紧密联系企业以及紧密联系社会。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优越感强,要利用假期给学生创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机会,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与社会经验。"

3.2.2加强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重要的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我国许多高等学校的专职教师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长期脱离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又得不到及时更新,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的要求。为此,一要派教师到企业实践,主动接受企业的培训。成为“双师型”教师;二要聘请企业的设计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向学生传授最新设计理念;三要鼓励教师自办公司,既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又可以服务于社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将理论课内容进一步延伸,而且更重要的是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实践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就显得尤为突出;四要出台相应的措施和对策,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挂职锻炼的机会。如学校可以规定学校内的各科研课题组、产业单位、管理机关等部门、单位必须吸纳一定比例的学生参与工作,并将需要的条件、要求公布于众,让学生自由报名,在课余时间以义务的形式参与工作。就业指导部门还可以联系校外定点单位接纳学生进行教学和专业实践,协同有关部门,对学生实践进行评价,对优秀者颁发证书。

4 改革毕业实习的形式

可考虑将毕业实习分为两次进行,分别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下学期进行,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就业,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增强就业的技能和信心。在就业应聘前实习,可提前对社会进行了解,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素质的要求有所了解,而且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通过提前与从业者的接触,消除陌生神秘感,在以后接受人事部门的挑选时更有把握,从而提高就业率;其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通过提前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用于实践,了解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欠缺,找出自身不足,回校利用最后一年的时间,可以及时查漏补缺,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其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提前进ย入实习,特别是在外企实习,可以学到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压力,迫使教师参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空洞的教学方式;其四,大四下学期的实习可方便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继续找工作;帮助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使其优势更为明显。灵活ป的实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就业,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建立毕业生人才培养与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相对稳定的通道。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