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服饰文化的起源传承与当代发展研究
许久以来,苗族服饰文化就被认为是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而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则是这部史书中不可缺少的一页篇章。湘西苗族服饰的起源历经了一段绵长而持久的演化与积淀过程,才谱写出了现在至美绝伦的湘西苗族服饰文化。☭湘西苗族服饰文化起源于湘西苗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从湘西苗族的历史长河中滋养出来的一朵美不可言的服饰文化奇葩。
湘西苗族服饰文化的起源夹载着一些不确定的环境因素,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湘西苗族人民的生活与生产,并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湘西苗族人民的着装风格与形态样式。然而,也正是因着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才给湘西的苗族服饰文化披上了一层薄似蝉翼的轻纱,赋予了湘西苗族服饰文化一种神秘的色彩,使其变得熠熠生辉,多姿多彩。
一、湘西苗族服饰文化的起源
1.历史因素
湘西苗族服饰文化的起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过程,与湘西苗族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相生关系。
从古代原始社会的九黎三苗时代到被禹打败之后进入的阶级社会再到楚国统治之下的奴隶制社会……苗族的发展,每一步都是走在战争的刀刃之上,每一步都带着民族的血泪。但是,苗族人民非常崇尚自由,对以后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奴役和剥削从不屈服。直到离开长江中游向西迁移,在这长期的迁徙中带来了生活的不安定,住所偏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等,这些都导致了苗族的发展停滞不前。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考验中,苗族人民学会了坚忍不拔,古朴善良,用苗族人民特有的勇敢和智慧寻找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民族的宝地。
曲折而又不平衡的历史,给了苗族人民生生不息的毅力,也给了苗族人民淳朴宽厚的品质,更给了苗族人民无法诉说的故事。苗族人民用他们的毅力、品质和故事在一匹匹厚重的麻棉布上描绘着他们走过的每一个足迹,而服饰则成为了湘西苗族历史与性格的承载体。湘西苗族的服饰文化开始踏上征程,续写着苗族人民的光辉诗篇。
2. 地理因素
苗族人民的居住地崇山峻岭,山高水险,耕地面积极其稀少,道路蜿蜒曲折,交通闭塞。“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道路描写与苗族人民居住的道路相比,相差甚远。山中同族的苗族人民在山前山后隔一段距离居住着,语言各有千秋,风俗各具特色。苗族人民与外界的汉族人民极少接触,他们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谱写着他们辉煌的文化篇章。
由于地理环境的相对贫瘠,苗族人民无论男女,都勤劳地耕作,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属于他们的神话。湘西苗族人民的淳朴、真实,没有功名富贵的欲望,男女都身体力行的勤劳耕作和培植谷物杂粮。苗族人民勤勤恳恳,不惜劳苦,用自己的努力养育着一代代的苗族人民和延续着苗族人¡民的传统文化。“拨云而出,载月而归”,苗族人民劳作的状况苦不堪言。
地理环境的贫瘠,给了苗族人民兢兢业业,朴实无华,勤劳勇敢的品格,也给了苗族人民一种内在的文化气息。苗族人民的这种品格和内在的文化气息集中的体现在他们的服饰文化上。苗族人民ツ用抽象的,拟人的,夸张的手法在他们的服饰上面诠释着他们生活的点滴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3. 经济因素
由于交通闭塞,地理环境贫瘠,苗族人民在经济的发展上相对落后于汉族人民。苗族人民的经济纯粹来源于农业的耕种,没有工商行业。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而饮,耕而食”来形容当时苗族人民的经济状况最恰当不过了。但是苗族人民擅长于因地制宜,能很好地利用山岭的纵横和斜坡的面积等自然条件来有效地耕种农作物。
经济的不发达也让苗族的人民更好地接触大自然的林林总总,熟悉生态的和谐,对大自然的习性了然于胸。“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很好地诠释了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衷和喜爱。
苗族人民对大自然无比眷恋的感情,孕育了苗族人民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苗族人民的这种文化形式在他们的服饰上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通过织绣、蜡染等艺术手法对大自然的飞禽走兽和植草本科木进行概括、简化,并描绘在他们的服饰上,代代相传。
二、湘西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
依据《国史考察》记载,“要以苗族为最古苗者,即田间之秧苗也,禾之未秀之义”,如植物萌芽初生,尚未发育滋长,表示其弱小之意。苗族人民在战争面前极其渺小且饱受沧桑,但是他们从不屈服。他们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在恶劣的环境下破土重生,向人们昭示着什么是顽强。苗族人民这种不屈不挠的品质创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奇迹,在他们的服饰文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湘西苗族人民的服饰蕴含着灿烂恢宏的文化内涵。自从清代雍正年间推行的“改土归流”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以来,湖南湘西苗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湘西苗族的服饰特征基本确定,并在细微的变化中传承至今。
1.湘西苗族的着装
湘西的苗族人民是一个没有他们自己独特文字的民族,相反,他们的服装图案代替了他们的文字,填补了他们在文字历史上的一大空白。湘西苗族的服装在每个不同的时期都有着细微的变化,男女装主要是以包头系腰为主,但在男女的着装上却大同小异。在1949年以前,苗族人民的着装中满襟多余对襟,往后,则主要是以对襟为主。
(1)男装
湘西苗族男子的着装朴素大方,崇尚古装,包头系腰。包头帕普遍喜欢青黑的颜色,缠绕头部,少则缠绕五六圈,多则十余圈。包头帕缠绕戴在头上,帕长丈余,前后都包成人字形状,大的像一个斗笠一样。头顶则露在外面,头帕的一尾垂在一边,吊挂在耳朵的旁边。随着时间的推移,苗族男子的着装在穿戴上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更多的是结合生活劳作,在着装上更好的适应苗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例如,苗族男子下身着裤,裤口宽大,通常用一根绳子把小腿部位的裤子缠绕起来,这样不仅整个人看起来干练、精神,而且还很好地有利于日常的生活劳作,还更好地适应了湘西苗族人民深山沟壑的穿行!
(2)女装
湘西苗族的女子喜欢用青黑色的头帕包头,头发不露在外面,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最后在末尾缠绕一道头发齐在额头上,头帕在头上缠绕折叠多次。寒冬天气则在头上加包一节短帕,把两只耳朵也包裹在内,抵御风寒。苗族女子不剪头发,统一编发,不论是寒还是暑都用头帕包着头,不露头发在外面,她们认为把头发露在外面是一种耻辱。苗族女子的衣服宽大且长,袖子短且无领。袖口和胸前要绣上花边,加上栏杆花辫织在其中间。衣服全是满襟,没有对襟。现今的湘西苗族妇女服装为裤子短,裤脚大,在裤子边上绣上花边或者是数纱边。在湘西苗族的妇女服装中也存在裙装,裙子长而宽,缝成折叠的形状,裙子边缘绣满花纹,缀上花边,五彩缤纷,鲜艳美观。湘西苗族妇女的裙装在平日的生活中穿着非常罕见,只有在盛大的祭典或节日才穿,所以也叫礼服。 2.湘西苗族的饰品
银首饰,是湘西苗族妇女非常喜爱的传统装饰品。即使湘西苗族人民的生活相当地贫苦,湘西的苗族妇女也喜欢佩戴银饰,这已经成为了她们的一种习惯。不论是当田卖地,还是家庭生活艰难困苦,难以维持,湘西苗族的妇女们都必须佩戴少数的银饰。如果没有银饰可供佩戴,湘西的苗族妇女就会觉得耻辱。可见,银首饰对苗族的妇女来说是相当地重要。湘西苗族的银首饰大致可分为头饰、项圈、手饰和挂饰。
(1)头饰
苗族人民非常重视一个人的头部装饰,他们认为头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湘西苗族的头饰主要是以银帽为主,银帽又叫接龙帽。银帽类似于汉族古代的凤冠,银装素裹,金碧辉煌。制作一个银帽所需的银子大概在三十到五十两之间,所以只有家庭富裕的湘西苗族人民才能制作。银帽上缀以各种花、鸟等动植物,栩栩如生,美观悦目。银帽的前面吊挂一些蝴蝶花苞,在用水银泡子连接成网的形状,吊长大约为四寸,与眉额并齐。银帽富丽华贵,闪灼辉煌,湘西苗族女性大多在结婚或者接龙宴会上担任引龙的主妇佩戴。
(2)项圈
湘西苗族的项圈主要有轮圈、扁圈和盘圈等。
轮圈,湘西苗族人民称它为果公根。这种轮圈制作小一点需要的银子也要十余两,制作大一点则需要银子二十两。轮圈的形状好像是青藤缠绕,它象征着爱情,大多作为湘西苗族男女之间的定情物品。
扁圈,制作成扁的形状,共有五个小扁圈,是项圈的中层饰品。扁圈的形状为两头大中间小且在扁圈的上面缀满花草,扣戴在胸前。凤凰的苗族妇女则恰恰相反,她们的扁圈的形状为两头小而中间大,缀花的扁圈部位戴于胸前。
盘圈,是项圈当中的三层装饰品,有的以五圈为一盘,有的以七圈为一盘。圈圈缀满花饰,以增加它的美观。
(3)手饰
湘西苗族的手饰主要分为手镯和指环。
手镯,有的制作成圆形的,有的制作成扁状的,有的是实心的,有的是空心的,有的是扭丝的,有的是瓣花的等,有一二十多种。无论是哪种制法的手镯,上面都要缀上花饰。佩戴的多少可随心所欲,但是两只手佩戴手镯数量要同等。指环,也叫戒指。湘西苗族人民佩戴的指环为银环,有缀细花的,有吊花藤的,有五连环的,有九连环的等,多达二十多种。佩戴的多少可随意确定,佩戴的部位为手指的中节上。
(4)挂饰
湘西苗族人民的挂饰有很多,如胸花、针筒和牙扦等。
胸花,一般为银质胸花,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大多数以花朵的形式制作而成,花朵较大,一朵花即为一枚胸花。也有一些蝴蝶、凤凰之类的胸花形状。
针筒,主要是银针筒,是女性的女红工具箱,里面一般装针和挖耳勺。
牙扦,是湘西苗族妇女喜爱的装饰物兼实用物,一般挂于胸前的右上方。牙扦上缀有花纹图饰,精致美丽。牙扦可以吊挂马刀、叉、剑、针夹、铲等小银器物,是集欣赏与使用于一身的精美挂饰。
三、湘西苗族服饰文化的当代发展
当代是一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随着快餐文化日益昌盛,外来西方文化思潮大肆侵入,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在保存与传承的兼顾上正处在一种岌岌可危的环境中,而苗族服饰文化则正深陷于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地。
其中,湘西苗族的服饰文化正在逐渐的从人们的视野中慢慢褪去,甚至消失。外来西方文化思潮和当代的信息化与湘西苗族服饰文化之间的接受与保留的矛盾愈演愈烈,使湘西苗族服饰文化陷入了一种对传统习俗、传统信仰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的两难抉择之中。湘西苗族服饰文化也正处于这种内在文化的矛盾与外在文化的同化中。
湘西苗族服饰文化的当代发展,是一个既复杂又矛盾的现实难题。在信息现代化的社会里,娱乐方式和审美艺术形式以及文化的传播和接受方式越来越丰富多样。这些现代化因素不断的冲击和影响湘西苗族服饰文化的图纹样式和着装方式,渐渐地导致了湘西苗族服饰文化资源的退化与消失。
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造成湘西苗族服饰文化褪去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多样文化的不断扩张和丰富。信息现代化促进了各种文化的迅速发展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影响了湘西的苗族服饰文化。二是湘西苗族内部与外部的压力。内部压力是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全部或部分调适乏力,导致民族文化衰弱。外部压力是由于其♥它文化的入侵,同化了部分湘西的苗族服饰文化,形成新的服饰文化特征。
据研究考察,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当前的发展状况可分为以下几种。
1. 民族传统生活服装礼服化。汉族服饰的介入冲击着湘西苗族人民的生活服饰。由于汉族服饰简单方便和物美价廉等特点,慢慢地取代了湘西的苗族服饰传统。现今,在日常的生活中很难看到苗族的传统着装,只有在重大节日,湘西苗族人民才会穿起他们自己的传统服饰。甚至,有些湘西的苗族服饰已经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安安静静地躺在了博物馆中。
2. 服饰材料多元化。湘西苗族的服饰突破本土的服饰材料,越来越多地选择多样化的服饰材料。
3. 加工方式现代化。随着信息的不断发展,湘西的苗族人民逐渐摒弃了传统的服饰制作方法,如染制、纺织、绣剪等,更多的是选择机械加工制作,逐步趋向于机械化。
湘西苗族服饰文化的当代发展趋势,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探讨和研究。我们既要保护和传承湘西苗族服饰文化,也要推广和ฉ发扬湘西苗族服饰文化,让湘西苗族服饰文化继续传承和繁荣昌盛。
湘西苗族服饰文化有着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厚裕的文化素养,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之星,在湖南一隅蓬荜生辉。湘西苗族独特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与人文风情造就了湘西苗族服饰文化的奇特魅力,并在时间的长流中通过层层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形成了今天与众不同,意义隽永的湘西苗族服饰文化。但是,在新时代,新思想的冲击之下,湘西的苗族服饰文化日益减薄,承受着外来文化的沉重打击,比如汉文化、西方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