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从民国职业教育反思当代职业教育
"
论文摘要:民国时期,在黄炎培等人的大力推动下,职业教育曾经盛极一时。尽管由于政策缺乏连贯性和社会环境的极度恶劣,民国职业教育最终没有取得成功,但是以黄炎培职教思想为代表的民国职业教育理论对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为了使当代职业教育尽快走出误区,我们不妨吸☤收民国职教思想的精华,给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同的地位,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保证当代职业教育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论文关键词:民国时期 职业教育 误区 启示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出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更加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纵览职业教育这一百四十年来的风风雨雨,民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个阶段中,职业教育形成了它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通过当时人们的实践,为我们今天职业教育的推行提供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民国职业教育和当代职业教育的探讨来寻求改革如今职业教育的对策。
一、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情形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探索中国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改革之路,而提到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黄炎培是不能不提的重要人物,在职业教育方面,他不但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路,而且赴诸实践。他认为:第一,要确立职业教育之制度;第二,须审择职业之种类与其性质;第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得到发展,而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将成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在当时可以说最具代表性和前瞻性,揭示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奠定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基础。同时,为了实践他对于职业教育的设想,黄炎培还在1917年建立起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为人们进行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 法层面上来促进职业教育;第三,强调了实习对于学生技能掌握的重要性。这些理念不但在当时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
二、建国后职业教育改革的历程及当代职业教育存在的困境
新中国建立后,在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经济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因此,除了普通教育以外,中等专业教育和技工教育也获得了空前发展,并明确成为新中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到文革时期,波及全国的大动乱使得职业教育遭遇了空前浩劫,直到文革结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职业教育才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面,并且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除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蓬勃兴起,并且迅速发展壮大,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门技术人才。然而,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下,长期潜伏在中国职业教育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使得当代职业教育存在着某些误区。主要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1、将职业教育等同于培养体力劳动者
自古以来,“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十分巨大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科举制度诞生以后,由于它是普通人们踏上仕途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因此,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中国人普遍怀有一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理念。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们渐渐的鄙薄劳动排斥大众,把从事直接的生产劳动看做是低人一等。这种错误的观念在中国人的脑海中根深蒂固,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特别是在城市当中,这可以找到很多的例证,比如当一名中学生面临升学考试的时候,只要他有一点点进入普通高中或者本科院校的机会,那么他以及他的家人必然会使尽浑身解数来使这点机会成为现实;在普通中学的课堂教育中,教师也往往将职业学校视为藏污纳垢之所,他们通常会以职业学校作为反面教材来激励他们的学生,声称如果不好好学习的话那么就只配去上职业学校,而后果就是毕业后不会有好的前途,只能从事一些在很多人看来低人一等的工作。不仅仅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有偏见,就连职业学校自己也以去掉校名中的“职业”二字为追求目标,特别是近几年来,在高职院校中间掀起了一股更名升格的热潮,许多有特色、规范的高等职业院校都纷纷转成了本科院校,结果在推行高职“211工程”时,全国竟然找不到几所能够符合标准的高职院校,因为稍好一点的院校都已经升为了本科。
2、有关方针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兴办职业教育,但令人感到尴尬的是,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的紧缺在各地体现的越来越明显,“不仅集中在机械、建筑、印刷等传统行业,更大量集中在电子信息、环保工程、工艺美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这种情况的出现和国家政策的制定不周到与执行不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时候,制定政策的官员缺少Σ教育第一线的实践经验,也没有认真细致得做好调研工作,只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出发想当然的作出决定,这就必然导致政策与实际的脱节,比如法规中提到职业学校要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却完全忽视了职业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现实。另外,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痼疾,尽管中央政府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但是地方政府总是会根据他们自身的需要来有选择的加以实行,使得原本正确的教育政策无法结出丰硕的果实。
3、应试教育与职业教育不相协调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早已喊遍大江南北长城内น外,但是中国当代教育制度的本质依然是应试教育,中考和高考制度则是整个应试教育大厦的两块基石,而恰恰是这两块基石成为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路上的绊脚石。根据现行的中考和高考体制,中职和高职院校是提供给那些考不上普通高中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的收容所,只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无奈的选择就读中、高职学校,而这些学生往往因为基础差底子薄而缺少学习的兴趣,这使得职业学校中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至于职业教育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4、职业教育体制尚不够健全
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有些学校习惯采用办普通教育的模式和思路来想问题、做事情,在课堂上讲授过多的理论知识,却不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严重脱离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糟糕的是,许多学校在学生进入校园后,就对他们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精神和道德的塑造,背离了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以及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客观需求。这种职教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不能满足用工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更有损于学校的声誉,使得学校可能逐渐走进困境,长此以往,对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着很不利的影响。
三、民国职业教育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及对当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对比民国时期和当代的职业教育,可以看出虽然一些教育设想并没有在民国时得到实现,但是它们对于我们今天职业教育的开办具有很好的启发借鉴作用,为我们今天寻找职业教育的出路提供了解决思路。
1、真正赋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平等地位
2、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并组织有效实施
为了保证职业学校的正常运作,除了在资金上予以扶持之外,国家还必须在对教育第一线情况有深入认识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证职业学校的有序化和规范化。同时,要佐以强有力的手段来监督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实施,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情况的发生,如果发现不能遵章而行者一定要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3、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团队精神
由于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在实施职业教育的时候,必须非常重视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以及职业精神的培养。因此学校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习时间,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的积累经验和掌握技能,以适应用人单位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同时,国家有必要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使各级职业学校有能力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场所和设施。除此之外,在现代社会中,职业精神对个人的成功和社会的进步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教给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职业学校还有必要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起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使他们毕业后可以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
总之,中国当代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着某些误区。职业教育的不到位,对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当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民国时期中国职业教育的某些理念及其经验教训为我们当今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经过反思、调整及改革后的中国当代职业教育必将会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