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指导问题研究
【摘 要】新大纲规定语文教学改革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强调要少做题,多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文学名著✌;二是学习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1]新教材对阅读是非常重视的。由于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对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我们历来是雷声大,雨点小,讲的多,做的少。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量?是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教学;课外阅读
老师常常在口头上说:“同学们,课余的时间你们一定要多读文学作品。”具体读什么?怎样读?老师们往往没有下文。学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稀里糊涂。听话的学生可能去翻翻,但看什么,如何看,心里没谱儿。此时,他们的语文老师是有责任的。在几年的教学中,笔者还发现一个这样的现象:班里有一男生甲和一女生乙。男生甲上语文课时不ญ认真听讲,只是埋头看他的课外书;女生乙认真听课,专心做笔记,但课后只做数理化作业。考试成绩一出来,男生甲的语文成绩远远超过了女生乙。其中原因众所周知,女生乙的语文成绩差,是她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她的课外阅读十分欠缺。尽管女生乙在课堂上非常刻苦认真,但成绩不尽人意。由此可见,语文的学习,课外阅读是分外重要的。
美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比克洛克说:一个人一生的阅读可以分为生存阅读和性情阅读。[2]在语文学科中,我们从狭义的范围去理解,生存阅读就是精通教材,熟读课文,该背诵的一定要背下来。如果某语文教师把课外阅读仅仅定位在生存阅读上。笔者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进行肯定是不会成功的。不信,不妨一试。我们命令全班同学必须一周看一部名著,并且看完之后一定要写心得,谈感想。带着▲这样的目的,也就是带着写作业的目的,我敢肯定的说,收效一定不大。(效果是有的,毕竟是去看了名著。)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认为是老师要我读,而不是我要读。这种强制性的阅读怎么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考虑好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从要我读到我要读这一过程的转变,笔者认为性情阅读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性情阅读,通俗地说,就是学生凭着兴趣去读自己喜欢读的作品。当今学生喜欢什么作品呢?经过调查,班上的同学普遍喜欢读言情小说、武狭小说,还有网络小说和卡通。他们讨厌读文学名著,如《战争与和平》、《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他们一致认为这些作品远离现实生活,看不懂,也不愿看。
一位语文教师难道不应该立足于现实,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暂时抛开那些所谓的文学名著吗?学生喜欢读言情小说、武狭小说、网络小说和卡通。我们完全可以投其所好,积极地维护并且参与他们的这些阅读。
现在物质条件比过去优越得多了,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们发育得很快。他们喜欢阅读言情小说,完全在情理之中。就拿本班ฏ来说,不少男女生喜欢看琼瑶小说。针对这一现状,在课外,笔者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探讨,多听他们发表意见。要求一条:只讲优点,不说缺点。同学们侃侃而谈,兴致盎然。琼瑶小说就是写得好,内容感人,人物时时让人牵肠挂肚。也有同学感慨说若我有那一段爱情人复何求。笔者也掺和进去,“于我心有戚戚焉”!学生视笔者为知己。他们的阅读兴致大增。等看了五部、六部……之后,他们就开始埋怨起来了,怎么老师老叫我们看琼瑶小说。她的小说不怎样嘛;来来去去的就是你爱我,我爱你,没有什么内容嘛;男女主人公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也太单一了嘛;看来看她的小说其实只要看一本也就足够了嘛。何必浪费这么多时间!这时候笔者站出来了,指出同学们这段时间的阅读是卓有成效的。同学们在阅读过程感受了琼瑶小说中爱情的美,同时也能看出其创作的不足。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怎能说是浪费时间呢?学生听后倍受鼓舞。最后笔者告诉学生,琼瑶小说的创作大多都能在前人的创作中找到影子,尤其是她的小说题目和诗词,比如《庭院深深》、《在水一方》等,说完马上把准备好了的欧阳修的《蝶恋花》、《诗经》里的民歌给同学们诵读。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比空谈有用得多。
同样对武狭小说、网络小说、卡通也用类似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让他们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中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对作品有一定的理性认识。长此以往,学生对作品在质量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此时我们再去积极引导他们阅读一些文学名著也不迟。
事实证明,性情阅读能够促使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少学生说,一天不阅读,好像缺少了点什么。
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个成功保障。当然不能说阅读习惯形成,学生的语文水平一定会提高。华东师大教授曹础基说:“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在于多读书。”[3]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课外,同样非常有必要系统地指导学生去读什么,然后是如何读?
笔者在教学的实践中,采用了如下几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散文的能力,笔者指导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散文名篇。有时进行专人专项阅读,有时进行审美阅读;对阅读的作品,可以概括艺术特色,可以写读后感。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写,但要与老师交流其对作品的看法。同学们在一年的时间里阅读了老舍、巴金、茅盾、梁实秋和泰戈尔等众多散文大师的作品。同学们收获不小。
在第二阶段,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笔者指导学生阅读的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给同学们一份导读材料,他们选读自己看得懂、感兴趣的作品。笔者选择晚自习、节假日举行阅读之夜、阅读周诸如此类的活动。有时要求同学们摘抄其中精彩片段,当众朗读或背诵出来;有时要求同学们根据小说的情节编写短剧,自导自演。学生兴致勃勃,踊跃参与。
在第三阶段,着重培养研讨、评价作品的能力,笔者主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阅读大量的反映时代特色的文章。有畅销小说、获奖作品、争议著作,有科普文章、社论社评、杂文随感。录制《新闻周刊》、《子午书简》、《电视散文》等这样的节目播放给同学们看。同学们的视野开阔、胸怀天下。
在这里着重指出一点,我们需要重视传统古诗文的诵读。关于古文背诵,要求同学们一定把教材须背下来的古文能够全文默写。古文阅读主要是从《古文观止》选材。古代诗词侧重唐诗、宋词,要求同学们起码能背诵50首。现代诗歌侧重中外的爱情诗歌,如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戴望舒的《雨巷》等。当然当代一些颇具影响力的诗歌也是大力向同学们推荐的。
经过三年下来,除了课本之外,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了这个量的积累,学生在写作时,恐怕不会出现古时一秀才因肚里无货而写不出文章的尴尬与可笑了吧。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观厚积是在兴趣这个大前提才能达到的。在博观厚积的过程中,在与前贤和大师的对话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4]鉴于此,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没有理由不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2]《美国教育大观》.漓江出版社出版,1994年
[3]《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18期ღ
[4]《高中语文(第二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