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
【摘 要】对于3~6岁的发展中幼儿来说,在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必须要科学且又合理,这对幼儿对绘本的理解至关重要♀。本文立足于实际,分别阐述在绘本教学的呈示、对话和指导三个行为中,教师指导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绘本教学;教师指导行为;问题;对策
“绘本”英文译为“picture books”,诞生于欧洲,中文直译为“图画书”。绘本教学在本文中是指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带领幼儿一起体验相同的绘本阅读的活动。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大多是讲述绘本的重要价值,以及针对这些价值,幼儿园该如何有效利用绘本展开绘本教学,但教师在将绘本的重要教育价值与幼儿的吸收能力嫁接起来方面,重要作用同样不言而喻。因此本文致力于发现教师在绘本教学中的不适宜行为,力争探索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合理的教师指导行为。
一、教师不当指导行为分析
1.绘本呈示过程中的教师不当指导行为
绘本教学中的呈示行为分为导入行为和导读行为,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行为主要为语言指导,配合以眼神、表情、姿势等动作指导。经相关研究表明,绘本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以绘本的封面导入所占比例最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师没能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导入形式,不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丰富多彩的绘本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等设置多样的导入方式,应该是目前幼儿教师在导入行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对于幼儿来说,绘本的导读要求教师的语音语调要充满感 ☻情,富于变化,这样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在实际生活中,教师的导读大多属于“自导自演”,不能充分关注幼儿的反应,也不注重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幼儿由于其自身的年龄特点,不能主动将绘本内容与文字很好的连接起来,教师的导读这时就显得至关重要,你呈现给幼儿的是什么东西,幼儿可能直观反应就是什么东西,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类似于“灌输”的效果。
2.绘本对话过程中的教师不当指导行为
绘本的对话行为分为提问行为和回应行为。因为幼儿不是成人,他们需要教师时刻的关注,需要体会到参与其中的快乐,而每一个幼儿教师也都会在教学内容上积极与幼儿互动和交流。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会问幼儿“什么样子”、“什么感受”、“接下来可能会做什么”或者“你觉得这样做对吗”等等一系列融合了观察性、判断性、预测性和假设性的提问方式来引导幼儿理解绘本内容。但是,有问必有答,教师在充分注意了提问的方式后,却没能对提问的效果进行合理的分析,也就是教师的回应行为并不理想。重复答案、敷衍、打断或代答所占比例较高,这些回应方式都不利于幼儿对绘本内容的融入,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种仅停留在绘本表面层次的回应方式,侧面说明了教师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无法起到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作用。
3.绘本指导过程中的教师不当指导行为
首先,是幼儿自主阅读中的观察与指导行为的不适宜性。通过对实际绘本教学活动的观摩,笔者发现教师对幼儿自主阅读的指导缺乏必要的观察时间,在指导之前没有充分了解幼儿的需要,这就违背了教师指导是要在了解幼儿的困境与内在需要的前提。教师习惯于将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强加给幼儿,努力引导幼儿朝着自己理解的方向迈进,这就使得绘本失去了它应该发挥的价值,也使得幼儿的主体地位被无形的埋没。其次,是幼儿延伸阅读中教师指导行为的不适宜性。在这一过程中,不当的教师指导行为表现为指导过于简单化,指导的内容倾向于将教师的主观意愿或者说是教师期望中的幼儿对于绘本内容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幼儿,使幼儿的行为最终达到教师期望的效果。这种指导忽视了幼儿的自主性体验,剥夺了幼儿“自主阅读”的权利。最后,是只重结果不重教育契机的教师指导行为的不适宜性。幼儿现实生活的需要致使教师对幼儿绘本教学的指导往往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个目的性跟教师在绘本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设定的教育目标有关,家长希望孩子在绘本活动中得到什么技能,教师就会将教育目标设定的偏向于这个方向,最后导致所有孩子在这一活动中基本都学会了同样的本领,没有使绘本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二、建议和对策
1.基于观察的指导才是好的指导
提高观察能力,是对每一个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在幼儿园的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最主要的观察来源于幼儿的言语表达,认真观察与倾听幼儿在绘本教学中幼儿自身对待绘本的理解,教师就会发现幼儿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而施加下一步更加适宜的指导行为。除此以外,还有幼儿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都能观察到幼儿的心理世界,因为表情不会说谎,只要教师用心观察,就能发现幼儿对教师讲解的绘本的喜恶,窥探幼儿的内心世界,当他们表现出专注或者将身体靠近教师或者绘本的时候,这就表明了幼儿已经积极的融入到了绘本故事里。
2.学会等待的指导才是好的指导
面对教师的提问,幼儿的回答常常是天马行空的,也许他们的答案与教师期待中的相差甚远,也许他们的回答会有些不着边际,但是老师们,请你们放慢脚步,学会等待。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明白孩子的答案没有“正确”与“错误”的差别,期望之中的回答固然值得鼓励,但是意料之外的答案也更加值得聆听。在绘本教学中,自我意识比较强的幼儿会对某一句话或者某张图片有着自己的理解,这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给幼儿充分的时间让他与同伴去✎争论、去思考,但这种等待绝对不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漠视”,它的出发点是锻炼幼儿在绘本活动中发展主ว动探索的能力。
3.家园合作的指导才是好的指导
在前文中我们曾提到“教师对幼儿的期待”,其实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种期待更是家长对幼儿教师的期待,家长们期待教师把幼儿教育成哪种人,期待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哪些本领,教师就会下意识的往这些方向引导幼儿。然而,家长毕竟不是专职教师,他们的很多想法都不成熟,想当然的认为幼儿学习的知识越多越好,至于绘本,当做学习之余的读物就可以了。很明显,这些不成熟的想法需要教师正确的引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将绘本的重要作用耐心的传播给家长,也许家长需要指导,幼儿的情感体验有时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4.自我反思的指导才是好的指导
这里所说的自我反思是指幼儿教师的自我反思。反思是提高教师绘本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绘本教学前、绘本教学中和绘本教学后进行反思,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有利于下一次教学水平的提高。善于发现自己在绘本教学中指导方法与策略的问题,才能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指导水平和行为,这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重大。如果教师尝试每节活动结束后都对活动的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进行反思,认识到自己“这次哪里做的不好”,“可能换一种方式更好一些”,“下次我要注意什么地方”之类的反思活动,一定有利于幼儿教师积累经验,增长探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有人说,绘本就像一双柔软的手,一边牵着天真懵懂的儿童,一边牵着浩瀚的知识的海洋。教师的恰当的指导行为,能让幼儿把绘本教学当成一次其妙的旅行,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也将是一场受益无穷的美好的体验。
参考文献: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杨明媚.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