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拾遗 2014年9期
这两件文物都是纸本,保存基本完整。一件是海军船匠师福岛秀光所作的《新建环翠楼碑记》拓片,另一件是海军编修书记濑户晋对拓片做的题跋。这件题跋长69cm,宽37.5cm,在题跋中,作者用中文记录了自己游览威海卫城和别人制作拓片的经过,并借他人之口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文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全文如下:
■
明治乙未春二月,威海既失守,刘公岛亦相继陷,我军处之矣。越三月,余陪鲛岛少将往威海城,城明永乐年间所建,虽规模不甚雄壮,负山面海,亦足以为一方镇。遂登山,山顶有楼,曰环翠楼,前有断碑,写文字漫灭,有往往不可□者,土人曰:贵军之始到此地也,看次为不祥,怒倒之于地,乃两断如此矣。海军船匠师福岛秀光多能之士也,一日欲往摹之,次为字体贴。有客难之曰:甚哉!子之好奇也。碑文称我曰倭寇、曰倭夷,无礼亦甚矣,子岂非۵忘我国体醉异乡文物者乎!秀光纵容曰:是知其一,未知其二者也。夫禹域之俗,唯我独尊,视异邦人犹禽兽然矣,其称我曰夷曰寇,不足复怪也。而今也一败涂地,上下仓皇,割地请和,称曰上国,何其快也!故今我摹之,次示泰西人士,侮我者□明前车之戒,亦不善乎。遂飘然驾轻舸去,此夕携摹本□□来示余,并征文,余乃不顾□文举前言次易跋云尔。
明治廿八年晚夏于扶桑舰
海军编修书记濑户晋识并书
题跋的作者濑户晋,是日本海军编修书记。在日本,编修官是一种文职,往往从事研究、教学、训练、监督及部分情报工作,而编修书记则是比编修官次一级的等级。作者濑户晋就是作为编修书记随军远征威海。船匠师也日本海军的一种职务,北洋水师的舰船上也有类似的编制,如洋枪匠、鱼雷匠、锅炉匠等,主要职责是维护机器正常运行。福岛秀光就是日本海军的一名船匠师,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多能之士,制作拓片并非容易的事,需要技巧和耐心,他能完成这件拓片,就足以说明他的能力,以及他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
■
■
根据文中内容可知,1895年夏天,驻守在日本海军扶桑舰上的濑户晋受到福岛秀光的委托,结合自己对威海卫城和环翠楼的所见所闻写了这篇文章。文中先是介绍自己陪同鲛岛少将游览威海城,见到断成两截的环翠楼碑,然后引出福岛秀光要去做拓片,并与人辩论,最后做好拓片委托自己记录此事。其中,福岛ฟ秀光与人的一段对话颇为引人深思。
福岛秀光想上岸去做环翠楼碑拓片,有人反对他说:碑文称我们(日本人)为倭寇、倭夷,无礼至极!你难道是忘记自己的祖国而醉心于他乡的文物吗?福岛秀光从容地回答: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国的习俗唯我独尊,视其他国家的人如禽兽一样野蛮。他们称我们为倭夷、倭寇,不足为怪。而如今他们一败涂地,整个国家人心惶惶,割地求和,称我们为上国,难道不痛快吗?
当时的国人如果看到这段话,定是痛心疾首。昔日国力远逊于自己的小国,曾经向中国虚心请教的学生,仅仅通过几十年的变革,就将中国打的一败涂地。这种震撼,这种屈辱,比被西方列强打败更为强烈。正是这种屈辱,这种任人宰割的耻辱,激起了无数仁人志士的斗志,激励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前赴后继,为民族自强抛头颅洒热血。
另一件文物是福岛秀光对威海环翠楼碑做的拓片,该拓片的内容被全文收在清乾隆版《威海卫志》内。前文已述,环翠楼碑被日军推倒,断成两截,福岛秀光用一张纸先后在两块碑上制作拓片,中间有明显的断痕,如图4。
环翠楼位于威海市中心奈古山上,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据《威海卫志》载:弘治二年,巡察海道副使赵鹤龄见威海城墙倒塌,兵备松驰,遂“疏动泰山香钱数百金”,重修威海卫城。威海卫指挥王恺等“感公之德❣,捐俸建楼以示永久”,并聘大学士刘作记。
拓片长125cm,宽55.5cm,略卐有损毁。右上角可见新建环翠楼碑记字样。碑文大体分三段,第一段描述威海卫城的风景,强调它的军事地位,并提到“城池倒塌,兵政废弛”的现状。第二段讲述钦差巡查海道副使赵公资助修建城墙,整顿海防。第三段感慨历史上沿海兴衰战乱,歌颂天子和赵公功德。
环翠楼几经损毁重建,新建环翠楼碑也无人关注。2005年,一位寻访刘书法的游客在环翠楼后面发现半截残碑,经辨认就是新建环翠楼碑的上半段,这块碑才被世人关注并得到妥善保管。但残碑只剩半块,不能见另一半真容。直到征®集这件拓片之后,今天的人们才能看到全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