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之痛 甲午战争120年祭
第一次知道春帆楼是看一篇原新华社驻东京分社社长的文章,在他离开日本回国前,特意去下关的春帆楼参观,我才知道,这个如今已被开发为饭店的地方,竟是当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地。
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反思两甲子之前的那场战争。但是在这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统计数据告诉我们,中国赴日旅游的人数,较上一年有很大的增长。看各种赴日旅游的攻略,富士山、银座、温泉等是最常见的关键词。很少有人提到下关,提到春帆楼。我们在千方百计记起,也在不知不觉忘记。
那里是伊藤博文的福地。此前,日本一直禁止人们吃河豚,因为担心中毒会导致人口减少,而伊藤博文偷偷吃了春帆楼的河豚料理后,大赞美味,取消禁令。这个细节,足以反映出这位政治强人狠辣。因此,在甲午战争之后,他把谈判的地点安排在春帆楼,一定有某种寓意:这是关于“吃”的故事,这是一场关于鲸吞的谈判。
在谈到合约上的割让台湾一款时,李鸿章曾有一句웃遗臭万年的话:“贵国何必着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藤哄笑一番后说:“还没有咽下去,现在饿得很。⌛”据说,现在春帆楼仍有以李鸿章命名的料理,日本人大概可以一边品尝一边自豪,但中国人又如何吃得下?
这不是两个人的谈笑,也不是美食风月,而是两个国家关系的寓言。甲午战争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国都是日本的学习对象和留学目的国,汉文化的影响至今在日本处处可见。甲午战争之后,大清帝国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衰老,尤其是《马关条约》的签订,被日本欺负至此,成为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伊藤博文和李鸿章早已成为历史,中国也不复为东方病狮。2014年,甚至有统计认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对此,中国的主流声ญ音是,这只是统计口径的问题,或者:我们的经济体够大,但还不够强。这种声音是理性的,也是让人欣慰的,因为这反映出我们的意识仍是向前看,知道不足,就还可以进步。
我们总是对“强”和“大웃”的区分特别在意,这不得不让人想起《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让日本国民一度☿兴奋,认为他们终于强起来了。《马关条约》也让中国人彻底反思,很多时候,“大”是不适当的,甚至会放大自己所遭受的屈辱。
在甲午年的年末,让我们回到《马关条约》,回到春帆楼,回到伊藤博文“欺负”李鸿章的地方。这是从今向古的旅行,它也许不会是一场轻松的旅程,因为此行的目的并不是观光和美食。也许你仍会有痛感,因为伤口虽已愈合,但那痕迹还在,而且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