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地理学科的教学时空
教学改革的核心总是围绕着课堂。随着时代发展,课堂教学本身的局限越发凸显:从教学环境看,课堂几乎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场所;从课堂内容看,教材成为“教学圣经”的现象十分突出;从课程教授看,教师是课堂舞台的主角……
知识的飞速更新,教育教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开放程度的加深,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教学改革显然不能适应发展的脚步,延伸课堂、拓展教学时空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2012年9月,浙江省全面启动新一轮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将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提高至三分之一,包括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和社会实践等。海宁中学地理组的选修课程建设大致以2013年为分水岭,从前期的无序、零散走向后期的有序、系统。
地理组选修课程在▼学校课程的建设框架下,大力推进学科组课程体系建设和选课走班,整合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整合学考课程和选考课程,构建了特色化、体系化的学科课程体系(见表1)。
在选修课程体系建设中,我们全员参与,重点打造乡土地理和生活地理两大课程群,目前已成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精品课程最多、选修人数最多的课程群。其中,“历史地理视野下的海宁”以海宁地域为依托,用历史的资料,研究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的演变和规律,获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三级精品选修课程。
依托选修课程的开发,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堂,甚至▲许多课程走出校园的课堂,走向社会的大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融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二、实践课堂
实践课堂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组织地理教学。海宁中学生源薄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性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象、生动地感知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全面提高地理素养。
根据实践活动的开展场所,我们提出“课内活动常态化、校园活动系列化、校外活动基地化”,结合地理学科不同学习领域的需求,设计了异彩纷呈的实践活动,打造成别具特色的地理实践课堂(见表2)。
如果说“地理活动月”等实践活动是由教师来主导,地理社团活动就是学生自行策划、组织和实践的。海宁中学地理组管理两个社团――环保协会、地理实践社,每月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地理实践社完成了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热力环流等一些与教材相配套的地理实验,录像刻录成光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地理实践活动课堂,既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课堂,也有别于一般的活动课堂。它以活动为形式,以参与实践为标志,以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为目的,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三、翻转课堂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WiFi的普及,微课和翻转课堂在全国各地教育界掀起一股热潮。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通过观看微课自主学习,课堂反而变成师生间和生生间互动的场所,如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海宁中学地处农村地区,95%以上的学生住校,这为翻转课堂的落实带来一定的实际困难。但我们没有被现实束缚了追求教育进步的脚步,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落地版”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落地”主要体现在,结合海宁中学学校实际,将学生在家单独观看微课完成学习任务单改为晚自修在教室内集体观看微课进行学习,观看次数为两次。若有学生还需要观看,可在课间自行播放学习。周末回家,学生可通过手机等设备观看微课进行复习。
翻转课堂的“落地”还体现在走班教学上。随着新高考改革走班教学的推行,同一备课组教师常会出现授课时间相同的状况,教师如因事、因病请假,则无其他教师可帮忙代课,这时微课和翻转课堂就可很好地化解这个难题。
翻转课堂的推行,往往与微课密不可分。立足“海宁中学地理组”微信公众号,我们创作了一批带有实验色彩的栏目式微课,得到师生的认可,并迅速在网上热传。“地理最娱乐”采用新闻和生活中的素材,用娱乐的播报方式来解读地理知识,力图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看电影学地理”借助电影视频,对其中的片段进行地理视角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影视剧中的地理;“诗话地理”以古典诗词为出发点,以地理角度解读诗词为主要形式,深入挖掘古诗词背后的地理概念、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地理原理,体现出文学、地理、历史等学科的融合;“歌曲地理”则是对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进行歌词改编,赋予地理内涵,让学生唱着学地理知识。
四、直播课堂
相比翻转课堂的录播课程,直播课程更具互动性和现场感,也更能唤醒学生的热情。 近年✉来,在线教育风起云涌,在线教育平台也层出不穷。2014年,我们就尝试借助QQ群视频功유能开展免费网络直播授课。
无论是۵翻转课堂还是直播课堂,都与“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密不可分。@不仅可以为学生拓展学习路径,让他们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堂是课程的核心,课堂转型的关键在于教师。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要求教师拓展教学时空,开设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能力培养的课程,培养他们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延伸教育阵地,其实也拓展了育人空间。
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乘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