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时间:2024-11-13 09:07:1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½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马克思分析和讨论许多问题都是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进行的,不懂得或忽视这一点,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时势必会造成许多误解和曲解。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这是造成我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理论上不太清楚、实践上走了很多弯路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巨大冲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重新理解和谋划现代化方略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激活了世界历史理论这个重要思想资源,使之成为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理论热点问题。显然,世界历史理论既是我们重新理解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显现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重要方面。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创造性转换

第一,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绝对精神在时间上的展开和在空间上的扩展,是精神不断获得解放和自由的过程,世界历史表示精神的意识从它的自由意识和从这种自由意识产生出来的实现的发展。①马克思则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世界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为,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⑤因为它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和交往关系发展的结果,是现实生活的人们、人们的吃穿住行的现实生活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而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结果。

第二,黑格尔世界历史概念的外延基本上可以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历史,是各个民族历史发展的总和。尽管黑格尔基于巨大的历史感力图将人类历史当作一个总体去探寻其内在联系,但他却不能历史地看待世界历史的形成问题。换句话说,基于绝对精神展现自身的唯心主义框架,他更多地关注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连续性、统一性,而没有注意到其中的间断性和质变。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则不同,它以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为对象性根据,而这是人类历史发展到近代以后各个民族和国家通过交往而联接成一个整体的结果,它与此前各个民族在相互隔绝的地域中孤立发展的时代有着本质的差别。正是这种不同,决定了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时代的概念不仅具有了特定含义,而且具有了现实性基础和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才可能成为世界历史理论的现实素材。

第三,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正如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一样,虽然以矛盾的辩证发展为中心线索和动力,但却表现为一种不彻底的发展观。在他的思想系统中,世界历史不仅体现着一种欧洲中心主义,而且是一种欧洲目的主义,甚至可以说是德意志中心主义或目的主义。以往的一切发展到他这里,他的民族格局这里,由于我们知道一切人们都是绝对自由的这个绝对真理的决定,绝对精神经过漫长的游历而回归到了自身,发展就停止了,历史也就终结了。与此相反,黑格尔的世界历史发展的终点恰恰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起点,通过对世界历史的形成、个人成为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性的个人,马克思发现和揭示了人类解放即真正的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可能性和道路。无疑,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一种世界主义的理论,是致力于全人类获得解放的理论,从而超越了欧洲中心主义的理论局限。

第四,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属于他的历史哲学思辨的历史哲学,这种历史哲学的最大问题,是让历史的材料服从于思辨的逻辑,局部服从于整体,特殊服从于普遍,具体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具体的民族及其英雄人物都不过是体现世界精神的某种工具;基于科学之科✯学的哲学观而形成的某种对具体实证科学的傲慢,似乎唯有它才拥有把握历史真理的权力,唯有它所发现和宣称的结论,才是超越具体历史发展过程的永恒真理。而在马克思看来,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

二、世界历史理论的主旨及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对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这些年来国内不少学者依据文本资料做了很好的梳理和阐释,如认为: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论述虽然散见于不同时期的文本之中,但绝非只是零散的思想闪光,而是有一个内容的系统,且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思想发展中;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来源于黑格尔,不是一个历史编撰学的概念,而是一种哲学历史观的概念,但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进行了颠倒,将之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从而成为了科学的理论;世界历史是由资产阶级开辟的,是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向全世界扩张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各个民族国家通过国际市场的普遍交往而使得生产和消费连成了一体的过程,并在经济交往的带动下形成了世界性的文学正是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使人们超越了地域的民族的狭隘性,成为世界历史性的普遍的个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共产主义才能成为经验的事实;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尤其是关于俄国公社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并非如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否定或断裂,而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具体运用,也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补充;世界历史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当今的全球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等等。

当然,这些理解也存在一些分歧和争论,如:世界历史理论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前提还是唯物史观的运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是单义的还是多义的,马克思基于世界历史时代的发展理念是单线的还是多线的等等。 应该说,上述梳理、阐释和争论对于我们了解、理解和进一步研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都是必要的,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客观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一些论者比较拘泥于文本,而对于文本背后的东西或这些文本所蕴含的更深层的思想开掘不够;一些争论各执一方面的道理,而对世界历史理论的主题主旨和总体精神的领悟有所欠缺。这样一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似乎就变成了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如何形成、如何展开的一种比较直观的实证的经验性描述,最多是展示了马克思的宽广视野和惊人的预见力。这就影响了我们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深刻的准确的理解,影响了其方法论意义的유发挥和当代价值的彰显。鉴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我们着重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旨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进行分析。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

海德格尔曾说:马克思在体会异化的时候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去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观点比其余的历史学优越。但因为胡塞尔没有,据我看来萨特也没有在存在中认识到历史事物的本质性,所以现象学没有、存在主义也没有达到这样的一度中,在此一度中才有资格和马克思主义交谈。①海德格尔的这个评论是很深刻的,关键词是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近几十年来在新科技革命带动下,现代化和全球化,确切地说是全球性的现代化浪潮,使得人们都能真切地感ฑ受到这种世界性普遍交往的效应,也使得全球化成为一个热词。

现代化理论、世界体系理论、依附理论,后殖民理论等等,都是立足于全球视野来讨论社会发展问题或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苏东剧变后,一些人宣布历史终结了,另一些人则认为未来的世界冲突根本的是文明的冲突;不要说那些反对马克思的人,即使是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不少人,面对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消费主义、后工业、后现代这些新现象,也感觉到马克思主义确实是过时了。毫无疑问,两次世界大战、新科技革命、苏联的出现及瓦解、西方社会出现的许多新现象、新问题、新矛盾都是马克思没有看到甚至无法想象的,拿一些具体的实例来否证马克思的个别论断也是很容易的。问题是,当后世的一些人、一些理论家这样那样地说马克思己经过时了的时候,可曾注意和反思自己是否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是否是在同等的高度、层次、境界上与马克思交谈对话?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所秉持的那种尺度、那种胸襟,他所言说的那个时代、所讨论的那个时代主题,我们是否获得了一种真知,至少是作过认真的研读和思索?面对马克思这座人类思想史上的大山。

在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相互冲突的历史境况下,马克思站在人类解放的高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包括他的那种批判方式,亦即现在西方不少思想家所说的现代性批判,重新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在世纪之交和千年之交的重要时刻,马克思被西方多种媒体评选为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或千年伟人。这当然并不是偶然的,更重要的,它具有着一种世界历史性的象征意义,而更具有实践意义的,则鲜明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道路的开辟。

四、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审视和谋划中国道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己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也引起了国际国内思想界关于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讨论。纵观这场讨论,虽说对是否存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分歧很大,但多以30多年中国发展的事实为经验依据,与其他国家和其他模式的比较也多限于30多年的经济发展方面。这似乎缺少了相应的历史厚重感,不仅容易重蹈前些年讨论东亚模式、东亚价值观的覆辙,也不利于我们深刻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看待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谋划未来的发展战略。

我们以为,应从世界历史的视野看待和审视中国道路,把对中国道路的思考放在中华民族遭遇到西方文明并备受欺侮后,从如何谋求富国强兵民族独立到逐步承认和借鉴现代文明成果自觉进行现代化建设、自觉融入世界历史进程的总体背景下,透视中国人民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式的曲折过程,总结中国在从前现代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这个巨大而漫长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前瞻性地研究中国现代化道路通向何处、将导向一个什么样的结局,这条道路对世界上其他民族国家会有什么影响,对世界历史进程和人类解放会有什么意义,等等。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课题。从哲学的角度看,中国道路是进入世界历史时代以后,中华民族在探索实现现代化、跻身于现代文明国家的过程中形成的,其中经历了诸多的反复曲折,从清末的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和新政,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实践到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苏式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了一个探索的理论与实践谱系。透视这个谱系,我们会发现现代化作为一种目标指向而贯穿始终,或者说这就是一条探索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曲折道路。这种探索案例又具有非常突出的典型性,比如,中国不像印度那样沦为英国的殖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现在还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而历史负担重的基本国情,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势必会遇到一些国家的战略性遏制和围堵,会出现一些更尖锐的国际摩擦,会遇到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要求。当前的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不仅对世界各国,对西方国家,对我国也造成很大影响,会使许多国际矛盾更加尖锐、更加突出。

总之,对于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我们必须有足够的预判,对于坚持中国道路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处理好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的辩证关系,积极倡导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合理对待和处理各个民族国家之间关系的观念,既不必刻意为特色而特色,更不能狭隘地把人类现代文明的共同成果拒斥为西方文明、西方模式既要客观上承认各个国家维护自己利益的现实必要性和合理性,维护好中国的现实利益,又要高度警惕和防止民族主义的鼓噪,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耐心、最大的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和平。

我们坚持中国道路,绝不应也绝不能只承认和强调自己的特殊性,而是要在把握了人类发展普遍规律基础上,坚持把各个民族国家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提升为一般原则,真正实现各个民族国家平等相待、彼此尊重,这同样是中国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代价值的再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要努力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通过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来化解意见分歧和利益冲突的榜样,一个自觉站在人类整体高度努力建立公平正义的世界秩序的榜样,为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类解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此,中国道路的历史价值就能在人类历史宏阔发展进程中真切体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实践就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充分展开。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