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对于刚跨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地图概念几乎没有。由于年龄的关系,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所以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地理知识难记,地理学科难学。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生没有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
从2011年开始,云南省各地州已把初中学业水平地理考试成绩纳入高中、中专录取总分,比如红河州2011年与地图有关的分值就占58% ,2012年占66%,2013年占62分统测)。可见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在新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学生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提高的关键。那么,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以图代文,帮助学生读图
学生开始学习地理知识,我ธ们总是习惯以文字形式展现。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各种地理事物,各种地理形态的形成过程在地图上再现,引导学生找到对应的地理位置并思考地理变化过程,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随时变换不同形式并储存于大脑中,逐步形成心理地图。这样一来就可以锻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把握信息知识的灵活性、机动性,培养其随题而变的能力。新教材中的各类地理地图直观、形象、生动,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起到了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运用地理地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减轻学生负担,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读大陆漂移示意图时,让学生讨论在终年严寒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提示学生参考森林分布图、大陆漂移运动图等,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煤炭是由古代的森林形成的,而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后来由于大陆的运动、漂移才到了地球的最南端。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最后再通过相应的巩固练习,并联系生活实际拓展相关知识,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种以图代文的学习方法,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读图训练,感悟用图基本法则
地图能力和空间能力,靠死记硬背是难以提高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规律和方法:
1.先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这是读图的前提和基础。
2.明确要素,引导读图。在教学中正确选图,适时、适当地使用地图,在使用地图时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方法,说明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确定目标,引发读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法则可以概括为:左书右图,看书读图相结合。
三、认真设计地理略图,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突出地理知识的特点和个性,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也是一种使学生真正掌握地图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教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视听结合,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教我国的主要地形名称时,采用地理略图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我国的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中国政区轮廓图,然后边讲边画边间,绘出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及弧形山系喜马拉雅山脉;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二条西北东南走向山脉;二条南北走向山脉。绘图使各条山脉的空间位置清楚醒目,进而根据山脉的分割,让学生熟悉各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大兴安岭的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太行山的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巫山的东侧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西侧为四川盆地;雪峰山的东侧为江南丘陵,西侧为云贵高原;天山以北为准噶尔盆地,以南为塔里木盆地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的连线范围内为地势的第一级阶梯,称为青藏高原;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西的地形主要是高原和盆地,为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该线以东主要为平原和丘陵,是地势的第三级阶梯。运用略图,按这样的教学步骤,可让学生对我国的山脉名称、地形分布、地势特点等,形成非常清晰的框架,使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深刻地印在学生的大脑中。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画我国的主要地形名称略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
地理略图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建立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概念。显而易见,精心设计地理略图进行课堂教学,有助于师生的双边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既便于教,也利于学,可达到精讲多练多思的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四、运用乡土资料辅助教学
课改提出: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学生一般对自己生活的家乡比较熟悉,也愿意了解相关内容。在教学《降水的年际变化概念及特点》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出示两幅传统民居照片,分别是西北内陆和江南民居,请学生观察两处房屋有什么明显不同?学生通过观察可知,房屋屋顶不同,西北内陆是平顶,江南民居是尖顶。然后教师提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昵?同学们有兴趣去了解吗?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继续深入学习,通过学习就知道原来房屋屋顶形式不同与当地降水有关。从而总结出我国的降水变化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在讲完书本的知识后,可补充这样的练习,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建水县气象局网站,下载建水县2000 2011年11พ年间的年降水量相关数据,运用绘图工具,将枯燥的数据转换成直观的折线图让学生观察。通过图表,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对家乡的降水情况有了感性的认识。
五、构建心理地图,提升学习水平
1.细心观察,学会简化。首先要对地图进行观察,形成感性印象,进而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在观察中,除了要认真仔细外,还要学会简化。通过简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的目的。
2.展开想象,巧记于心。初中学生还是以形象为主,如果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地图与一个具体形象联系起来,就更容易记牢。例如在讲述世界地理时,把意大利想象成皮靴、而西西里岛是一个足球、阿拉伯半岛想象成一只大象脚
3.画图训练,强化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但自己✘经常在黑板上画图,还要求ฟ学生在黑板上或练习本上作画图训练。比如课堂上指导学生绘制简图、草图、示意图。经常地进行画图训练,使大脑皮层刺激的力度加大,学生对这些区域的轮廓、海陆位置关系、区域间的相对位置就有了深刻记忆。
4.勤看多用,装载知识。心理地图的形成要靠反复的读图、用图,要有对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地图形象的感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习惯性地把地图册放在桌边,左手书右手图,遇到生疏的地理事物名称或不明确的地理分布,及时查阅。将所学的知识点如国家、地区、山河湖海都要在地图中一一找到,落实在地图上,用图装载知识,正所谓功多艺熟,功夫到家了,心理地图的空间感觉自然就有了。
六、重视各种地图在教学中的组合运用
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表达方式是其他文字无可替代的,在地理考试中,区域特征的表现、地理情境的设置、地理问题的提出等,越来越多地通过各种区域图、结构原理图、等值线图、景观图等来表现,由此足见其重要性。地理事物本来就是综合的,把表示不同地理事物的地图组合起来使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全面、更真实地认识地理事物,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地理教材中的各种地图共同构成的图像系统来说明和解释各种地理现象。这种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使学生逐渐形成定式思维地理离不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