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与体制创新探究
【摘 要】中小型企业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中国提供了最大份额的税收和最高比例的就业岗位。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许多中小型企业在其各自主攻的行业取得了相当靠前甚至是主流的地位。本文侧重分析了目前中小型企业管理体制的特点与缺陷,并对当下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做了梳理。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体制创新
一、中小型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
1.灵活、精干的人事管理
在人力资源、生产与销售乃至企业的发展规划方面,中小型企ส业没有大型企业那样繁琐、复杂的处理流程,从某些方面上讲,这可以被称作“不正规”,但不可否认的是,非正规化的管理节约了大量的管理成本与时间,使得中小型企业具备了“船小好掉头”的优势,用最大的精力,集中所有的力量专攻大型企业无法全力设计到的行业。因此,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在不掌握最新信息渠道的情况下,依旧可以游刃于市场的最前沿,参与到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中国的风采。
2.家族化的管理结构
走进某些中小型企业的办公地点,我们可能看不见布局规范的前台与整齐的办公桌,却能发现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接过员工们递来的名片,发现他们都是一个姓。此类家族企业占到了中国中小型企业的大多数,在管理不够规范的状况下,家族化的企业运作可以凝聚士气,降低人力成本,令中小企业能够“多块好省”的进入市场。
3.“人情化”的制度管理
相比大型企业规章化、表格化的科层制管理,中小型企业的规范就显得随意许多。这绝不是目前大企业所追求的“人性化管理”,许多中小型企业会借鉴大型企业的管理制度,但在执行上却往往“随机应变”。这种态度对于大企业 ☹来说是危险的,但由于中小型企业内的员工在利益问题上同企业主的联系更为紧密,这种制度上的放松反而能够极大的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不易形成吃大锅饭的氛围。
二、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1.先天不足限 ☺制了企业扩大管理的成效
由于粗放的管理经营,使得中小型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遭遇到了种种的问题。企业主自身能力的限制、家族化管理所造成的“任人唯亲”都会给成长中的企业造成尾大不掉的困难,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为了摆脱落后的管理模式,一些企业盲目地信任大型公司的经验与制度,不惜重金聘请具有国际背景的MBA为自己重建管理模式,为此背上了昂贵的代价。尽管有部分的中小型企业的确摆脱了成长过程中的泥潭,建立起规范的规章制度,开始向大型公司迈进,但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则没有找到自身的出路,在探寻自身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丧失了自身原本的优势。
2.忽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初期,管理层面的“亲属化”与制度层面的“人情化”使得企业能在不依靠企业文化的前提下取得较好的员工凝聚力,因此极大的节约了行政成本。当公司的规模开始扩大,员工数量逐渐增多时,由于缺乏必要的企业文化,公司的凝聚力逐渐降低,许多老员工纷纷离职,而新进入的员工则更加没有归属感。青黄不接的人事造成了企业持久的“贫血症”,损害了公司的生产力与创新力,造成企业发展的恶性循环。
三、中小型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之路
前文所述的问题,曾经长期困扰着中国的中小型企业。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一些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快速地从中小型企业成长为国家乃至世界级别的巨头,互联网模式深刻地刺激了大批的中小型企业的神经。对于互♋联网模式的研究,乃至如何将互联网融入至自身的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成为了众多中小企业趋之若鹜的重要议题。
1.日益廉价化的管理模板
首先,互联网的便捷与免费带来的正是管理知识与模板的“廉价化”与“普及化”。许多一流公司的管理方案广泛流传于各大论坛,尽管网络间流传的信息真假难辨,但经过多重对比,以及极客类论坛的分析之后,成为各类中小型企业绝佳的参照。
2.发达成熟的外包体系
其次,成熟发达的网络外包体系使得中小型企业不必刻意的追求大与全。工作外包早已被西方企业广泛的运用于全球贸易中。尽管部分舆论对工作外包的批评从未停止,但不可否认的是,发达的外包体系促进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通过外包,中小型企业可以利用市场中最适宜的服务与技术,而不必去死磕产业链的建设,因而极大的节约了成本,降低了风险。
3.极易成型的“粉丝文化”
一直以来,如何建立企业文化,建立怎样的企业文化一直都是中小型企业希望取得解答的难题。急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展现了根植于互联网营销的“粉丝文化”――这种外生型企业文化用营销成本替代了培养传统企业文化的行政成本,极大的压缩了中小型企业建立内生型文化的开支,同时,“滚雪球”式的粉丝文化增长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与动力。
四、总结
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必将面临种种风险与难题,因此,在保留住原先灵活多变、极大地节约管理开支的基础上,发展出一套适宜于自身的管理模式变得无比重要。随着近年来,奇虎3
60、小米科技乃至阿里巴巴的快速崛起,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秘诀似乎成为了还在ツ市场中苦苦挣扎的中小型企业的“灵丹妙药”。当然,企业的成功发展,离不开先进理念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这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的探究中更是如此。无论是参照多年来赖以成功的传统经验与模式,还是时下如火如荼的“互联网创新”,作为一个理性的企业,还是应该反复思量,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不至于走偏、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