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式教学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组织学和胚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其内容是生理学、病理学和免疫学等后续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多而抽象,对于低年级的医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教学手段的不断改变,探索新的组织胚胎学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必要。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地得到更新和完善。模块式教学模式是将学科中的不同章节分解成单个知识点,把不同的知识点按相应的标准组组合成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模块,通过这种不同知识点的组合,使学科中的不同教学内容按照教学目标,能达到最佳的组合,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1]。模块组合形成以后,再根据相应模块内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最终的考核方式。
一、模块式教学的特点
模块式教学打破了固定的以教材编排为主的章节顺序,根据学科的教学时数、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灵活的重新编制教学大纲;以不同的教学目标为标准,将内容分成不同的模块,重新以模块内容来编制教学计划[2]。模块式教学以不同的知识模块涵盖整个教学内容,不同的知识点之间以知识模块来相互联系和衔接。模块教学可以集中对相关知识点的阐述,从理论、实践和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和相关学科之间的关联进行同步一体化教学。
在模块式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必须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通常是以特定的教学章节中固定的内容为目标来准备课堂教学。这种备课方式虽然可以紧扣教材内容,也使得学生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预习,但对于知识的综合掌握和不同知识的前后联系以及对知识的具体应用来说,这样传统的方法显然是缺乏机动性和灵活性。应用模块式教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弥补这种传统备课模式所带来的缺陷。
二、组织胚胎学教学中教学模块的设置
1.基础和临床联系的整合模块
1)整合模块的设置在教学内容上,传统医学教育教育模式大多认为划分为三个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低年级学生必须通过一定课时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在高年级阶段进行临床课程的学习,这样容易导致在基础和临床课程之间产生较明显的分割期,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内容上,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难以顺利的衔接[3]。同时在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有针对相关课程之间相互关联的整合。对于组织胚胎学来说,开课时间在一年级,而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很多是与后续的课程有关联,比如和病理学、生理学、免疫学和妇产科学等学科之间有密切联系。我们在组织胚胎学课程结束之后的二年级上学期,设置了针对组织胚胎学内容的综合思维训练课程模块,例如,关于和免疫学之间的联系,设置了有关过敏反应的临床病例和分析作为一个模块,针对妇产科之间的联系,设置了宫外孕的病例分析作为一个模块。每一个知识点模块的设置,教师都要按照这个模块所包含的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进行备课,在回顾组织胚胎学知识的同时,联系后面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做到基础部分相关知识的联系整合,同时整合部分临床相关知识。基础医学内相关知识的联系整合,以及与部分临床医学课程内容相互融合,形成整合模块,通过模块化教学,学生可以前后联系基础与临床学科知识,辅以课堂分组讨论,这样可以系统的掌握某些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2)整合模块的考核
对于整合模块的考核,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师考核,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整合模块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和预习相关学科的知识点;在课堂讨论中,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组讨论各个模块中的病例,各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对病例展开分析;教师对各组的分析给予补充和总结,对病例中涉及的本学科知识点进行重点总结。从学生准备到课堂讨论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考核,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对学生的学习อ效果做一个形成性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判断学生的优劣,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以便能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具有反馈功能,通过不断调整模块教学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模块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评价,一次形成性评价的对象是活动进程某一阶段的全部内容:包括自主学习的准备过程,课堂讨论的次数和质量等,通过教师考核,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能够相对客观的反应学生一个模块学习的过程的表现。
2.开放性实验模块
1)开放性实验模块的设置
创新性课程的设置也是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4][5]。在组织胚胎学教学过程中设立创新性开放实验模块,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在组织胚胎学开课的同时,开设16学时的开放性实验模块,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参加,学分以隐性学分计入。以不同系统为主体来作为模块设置的标准,同时加入部分病理学、免疫学等相关内容,把相关内容衔接成比较完整的模块。开放性实验模块大体上按照不同系统来设置:设置消化系统模块,呼吸系统模块,泌尿生殖系统模块等。每个模块的具体实施包括✄选择不同系统模块内的器官,取材,石蜡切片的制作和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拍照,根据不同相关结构,联系后续学科内容,从结构和功能上作整体性分析和总结。例如对消化系统来说,通过制作胃、小肠和肝的切片,镜下观察,总结观察内容,再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后续学科的知识点进行联系。通过设立开放性实验模块,学生通过参与切片的制作,有助于学生对切片的观察和理解,对平面和立体结构的转换有更加直观的体会,同时也和后续学科的一些知识点有一个系统化的衔接。
2)开放性实验模块的考核
开放性实验模块的考核以实验报告和教师提供的综合性分析题为主进行考核,从取材到制片,染色,实验过程相对固定,而在后期石蜡切片的显微镜观察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不同器官组织的特点,结合教师提供的相关学科知识点,做具体的总结和分析,同课堂学习中获得的理论知识进行比较,从而巩固已有的知识点,衔接联系后续新的知识点。因此,在每个实验报告后面,都有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结果,以此来判断学生对该实验模块的进行情况。
三、小结
模块式教学可以对本学科内或不同学科内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和阐述,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模块式教学要求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模块式教学的实施,需要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计以及课堂教学和考试方式等诸多方面着手,完善的模块式教学,可以对常规教学方式作一个必要的补充,更好的促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