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日益突出,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财政部在一次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发现,抽查了159户企业,利润总额不实的就有157户,共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利润总额失真度33.4% ,可以说会计信息失真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不但影响到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更阻碍了我国经济正常运行。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程度。
1 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信息不对称引起市场失灵
会计信息不对称主要指的就是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不同的企业选择了不同的会计方法,从而对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有所偏向,导致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得到的会计信息不均等。在诸多企业相关者之中,企业管理者的身份最为特殊--既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信息的内部使用者,这样特殊的身份使得其相对外部使用者而言更具有信息优势。许多企业管理者利用便利,修饰会计信息,美化企业现状,从而造成市场失灵的不良后果。
1.2 会计信息报告失真造成数据不准确
作为企业,其最终目的都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在追求经济利润的过程中,面对既定的经济目标和现实营运数据的落差,许多企业为了美化会计报告,都会选择最捷径的方法--调整报告以蒙混过关。也就是说,面对企业的负面数字加以改造,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这就侧面反映出会计管理松散的现象。面对会计准则或相关政策,置若罔闻、得过且过的现象屡见不鲜。没有尊重统计数字,没有必要的监督机制,会计审计的过程中对ถ合并统计数字没有相关的审计检查措施。
1.3 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导致信息不全面
在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大多数企业或多或少会对有负面影响的数据进行回避,导致呈现在会计报告中的信息均不是很完整。有些已经严格规定必须披露的内容,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会变得不再真实准确。同时,现行的会计计量模式将重点放在有形资产上,对无形资产缺乏有效的计量方法;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不真实已经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1.4 会计信息传递滞后
会计信息的传递也具有时效性,及时公布会计信息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是十分受重视且必要的。按规定,上市公司的会计报告必须至少每年出具一次,且需在次年的第一季度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常常存在滞后现象;而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没有每年出具财务报告的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则是不定时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因为不能及时地了解会计信息,而影响到众多投资者的决策和切身利益,也影响到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2.1 会计法规不健全
虽然国家陆续颁布了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一系列法规制度,但会计法规建设还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领域缺乏严密的会计规范体系,相应的实施细则界限模糊,造成会计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一些重要的表外信息如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规范很少或根本没有;二是对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等非经济信息也没有相应规范要求。
2.2 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1)内部监督机构形同虚设。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出于自身的考虑,往往无法独立行使审计职能。一些企业领导人由于不懂《会计法》,为追求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惜弄虚作假,逃避国家有关法规和纪律,内部监督机构流于形式。
2)外部监督乏力。目前,企业外部审计监督包括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政府审计由于人员限制以及职能的转变,监督重点由审计国有大中型企业改为审计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因而对企业的会计监督有所弱化。而社会审计机构虽有了长足的发展,其独立性却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有些社会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见利忘义,发现企业存在违反国家财务会计规定的行为,不仅不予纠正或披Ⓐ露,反而为其出谋划策瞒天过海,不负责任地出具审计报告。
2.3 企业相关主体利益驱动
企业经营者受利益驱动,粉饰会计报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一是偷税、漏税的经济利益驱动。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根据适当税率计算得出的。因此,为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一些企业会利用各种方式粉饰会计报表;二是粉饰政绩的政治利益驱动。目前国有企业扭亏为盈,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既是一项经济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对于企业领导人而言,若完成此项任务,可谓前途光明,否则可能职位难保。因此,这些企业就可能极力粉饰会计报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三是为了取信于人,筹措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诚信的企业。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一些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就会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来粉饰其财务报表。
2.4 会计人员自身原因
1)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知识更新缓慢,缺乏严格业务训练都会让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大打折扣,从而带来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2)会计人员非法造假。有些会计人员难以排除利益的干扰,漠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了一己私利,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走上犯法的道路。
3 建立与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的对策
3.1 加强会计信息法制建设
为了规范会计信息披露,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政府先后颁发了《会计法》和《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新修订的《会计法》中,更是体现了政府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违法行为的惩治决心。经济学家刘劲哲指出:企业会计信息监督系统的建立,旨在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实效,是为了防止会计舞弊而存在的。要适应这样的会计法精神,势必要有相应的法律规定进行约束,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检查管理力度。一旦发现违法舞弊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治,不断优化会计道德环境。
3.2 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法》第四条中指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在第二十七条、第五章第四、五条中也分别对会计信息质量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因此,企业应该贯彻落实《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体系,开展自我检查和内部稽核,加强审计的力度和透明度。同时,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严把会计信息质量关。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定期轮换岗位的方法,在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技能的同时,增加每个岗位的透明度♡,减少会计业务的技术性错误以及避免内部舞弊的现象发生。
3.3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门槛及拓展其发展空间
注册会计师和注册审计师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的主力军。为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可适当提高其资格取得的门槛,加强其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核,建设相关考核制度和体系。主力军的队伍建设好了,执业水平提高了,才能加大对会计信息的监管力度,从而有效的防范会计信息的失真。
3.4 加大司法审计及新闻媒体披露力度
对会计信息弄虚作假的行为,应该受到相应司法审计制度的监管和约束,建立相应的司法审计制度是十分必要的。相关制度不应该仅仅惩治弄虚作假者,更应该注重对指使者、合谋者一并进行处罚,并视情况追究其民事责任。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增加了会计信息造假的风险和成本,从而减少弄虚作假的行为。另外,现今社会中传媒的力量也不能忽视。新闻媒体的披露已经成为遏制违法事件、监督公民遵纪守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新闻媒体的利用上,西方发达国家拥有比我们更为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钻研。在完善新闻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努力营造以及时准确提供真实会计信息为荣,以弄虚作假提供不真实会计信息为耻的社会氛围环境。重视新闻传媒在道德制约上的力量和重要性,加大新闻媒体披露力度是一项新兴的可行举措。
4 结束语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只有不断采取措施来完善会计信息监督体系,加大会计信息监管力度,才能有效地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蔓延,使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远远超过造假收益,从而推动企业严格遵循会计准则,使真实、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成为普遍接受的社会准则,重树会计人员在经济管理中的良好形象,从真正意义上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